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尝试以统一战线思想处理政党关系,以政党合作代替政党竞争.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符合斗争需要和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的开端;"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源头,是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初步形态.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政党关系和探索中国政治文明道路的实践,促成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最终形成.1946年1月的政治协商会议因国民党蒋介石的背信而失败,但它为中国政治建设和政党合作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框架机制.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和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基本功能及其实现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其基本功能分为三个方面:政治领导功能、社会整合功能、监督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完善这一政党制度,对于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东欧左翼政党是集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共产主义政党为主要组织类型的政党族群。自1989年开始,左翼政党开始以新的政党组织形态正式登上各国政治舞台,成为很长一段时间里唯一与右翼政党相抗衡的政治派别。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左翼政党经历了组织危机、制度适应、左右轮换与总体低迷的阶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意识形态与政策主张。受社会主义历史遗产等因素影响,在当前整个欧洲左翼颓势明显,民粹主义、极右翼等极端性、反建制政党普遍崛起的背景下,中东欧左翼必然会维持相当长时期的低迷状态,处于一种党内分歧、党外多变的复杂环境中。左翼政党未来的复兴之路取决于它们能否通过改革适应新的政治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独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共同构筑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基础依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形成提供了基础构件,中国的中小资产阶级成为其阶级基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是其思想政治基础;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以及由此造成的民族性格、社会心理等都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起着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说,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在中国独特的经济、政治、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依据马克思主义政党而建立的,是把具体的中国国情与普遍的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不同于一些国家的一党制,而是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主要体现为:长期共存把马克思主义的多党合作思想从一种策略需要发展为一种战略需求;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参政党概念的提出确定了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定位;无党派人士群体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有机构成;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相似文献   

6.
政党关系和谐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党关系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中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关系。政党关系和谐是政党关系的一种良好状态或理想状态,其本质在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配合得当、各尽所能,功能优化、利益共享,各得其所、彼此满足,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新时期,我国的政党制度与政党关系和谐面临着新的发展需求,需要按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来认识我国的政党制度与政党关系。  相似文献   

7.
政党的起源及功能作用不同是中国政党与西方政党最根本的区别。当前中国政党制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政党与国家、政党与社会和政党之间关系三个方面。特定的政党与国家关系决定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首要功能是政治稳定功能;在政党与社会关系问题上则表现为动员、影响和塑造社会的功能;在政党关系上,则发挥着对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和巩固、完善多党合作的政党关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防御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进行"西化"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新的历史阶段,研究开发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防御功能,对于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的图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依靠改革;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样依靠改革.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确立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全面深化改革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由之路,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成就、伟大创新与根本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念的提出,是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基础上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果的充分肯定,尤其是对30多年来我们党开创和推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制度成就的全面总结。这意味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不仅开辟了一条道路,创立了一个理论体系,而且形成了一项新型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30年奋斗的实践结晶和历史成就,是中国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突出贡献和伟大创新,也是当代中国继续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这一最新提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其内涵体现在制度化的政党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新时代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定位分别构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中国版本的实现样态,体现了实质民主与形式民主的统一,反映出全新的政治文化,为后发国家提供了新的制度选择,向世界彰示了中国方案的独特文明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其制度结构具有三个显著特征,即在政权运作上,坚持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在民主形式上,坚持充分协商、广泛参与;在政党关系上,坚持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我国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政治体系,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政治参与开辟了制度化渠道,...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以后,曾经互为同盟的日本工会与社会主义政党之间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即工会不再支持特定的社会主义政党,也不与特定的社会主义政党结为同盟。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和政治目标,工会的活动、发展与社会主义政党之间出现了分离、脱节的现象。随着日本经济的低迷和新自由主义的盛行,日本工会与社会主义政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政党制度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也就是中国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为指导,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它是经过共产党领导的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必然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优点和特点,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中过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我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已经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在多党合作的长期实践中,参政党在我国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中显示了独特的政党功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民主党派在毕节试验区实践说明,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十分具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15.
法治政党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准,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方面。作为转型国家法治建设的一部分,我们应当把政党法治化作为重要指标,明确提出法治政党建设的命题。法治政党最主要的一个面向是政治生活的法律化,是宪法和法律对政党的规范和约束;法治政党建设的另一方面是党内规范法治化,政党通过良善的自身制度加强自我约束。法治政党的关键是依宪执政,未来要通过推进党的领导权法制化、深化党的机构改革、深化党委决策制度改革和推进党内治理法治化等重点举措来完善党依宪执政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并在复杂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就在于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先进政党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支撑、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为基础、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为保障,这些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基本特征和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永葆先进性的根本原因和历史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立足百年历史新起点、更好肩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历史重任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从世界社会主义百年来革命、建设和改革三大历史过程,思考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及其发展阶段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如火如荼革命阶段。二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建立,社会主义建设步入曲折发展阶段。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陷入低潮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中国取得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成功开辟了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注入新的活力,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进入振兴阶段。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认同具有内在逻辑,两者在价值层面表现为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在制度层面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具体要求和目标取向。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发挥两者的相互促进效应,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认同,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在苏东剧变之后,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和制度体系、一种对资产阶级经济和政治体系的替代方案是否可能?对这种担心和疑虑的回答不仅是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理论需要。本文在回顾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革命传统和改良传统对这些问题的解答的基础上,探讨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诉求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社会主义所秉承的基本理念与核心价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及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方针的理论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及政党合作理论思想的创造性发展,其理论价值在于: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战略思想;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互相监督的重要思想;突破了苏联一党制的政党制度模式,在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上作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长期合作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