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文化是人们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聚集了很多的农民工建设者,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农民工社区,因而加强农民工群众文化建设,对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社会文明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融入城市是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如何实现城市融入,需要多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机制跟进。当前一些研究过于强调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建构和培育,有强化社会分割和"阶层壁垒"的倾向,实质上不利于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有效融入。应该超越社会资本,用制度保障农民工实现城市融入。首先,要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思考农民工城市融入,需要宏观上的区域协作和城乡统筹,结合小城镇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等战略统筹考虑农民工的就业、发展问题,健全农民工自由选择的渠道和路径。其次,进行制度创新,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实现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全覆盖。再次,推动农民工公共参与,实现认同转换,逐步融入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3.
2011年10月,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国第一次对农民工文化建设进行专门的部署.这表明实现共建共享目标,保障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文化权益,不断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已成为一项全社会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地"利条件,指农民工可能获得生产职位空间和家庭生活空间构成的城市社会生存空间。在我国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农民工市民化并不具备充分的"地"利条件,如农民工城市社会生存空间残缺,举家进城农民工城市社会生存空间质量"双"低,农民工城市社会生存空间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完善农民工市民化"地"利条件,构建农民工城市社会生存空间,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有效发挥国家塑造社会空间的主导作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生存空间,重视满足举家进城农民工移居城市的社会空间移动意愿,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空间理论。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是经济融合层次低、政治融合边缘化、文化归属感缺失、社会关系网狭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户籍管理制度为原则的城乡二元分割制度是根本原因,城市居民及社会团体对农民工的歧视是直接诱因,城市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行为习惯的局限性是重要原因。因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其本质上的城市融合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成为城市里的"农民工",使得许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也进入城市。城市中广大农民工子女如何接受教育,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主要在宪法和行政法领域里提出相关对策。转  相似文献   

7.
"法治文化"这个概念早已有之.例如在中宣部和司法部共同发布的普法规划文件中,一向就有法治文化建设的专项论述.在普法意义上提出的法治文化,当然比较侧重于面向大众进行普法教育,倡导在社会生活中弘扬法治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主要讲文化建设,虽然没有直接提法治文化,但是讲了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我理解,把这些内容变成现实,也就是要形成一种社会性的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8.
春节已近,关爱农民工的话题也多了起来.曾记得,兔年春晚,农民工兄弟旭日阳刚组合演唱的《春天里》,让无数人不约而同地流下热泪. "岁月留给我更深的迷惘,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的眼泪忍不住地流淌……"歌中唱出了农民工的苦涩和心酸,唱出了农民工的惆怅和迷惘,也唱出了农民工的渴望与追求. 农民是劳动者,工人是劳动者,而身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务工而被冠以"农民工"者也是劳动者,他们的从业属性和本质已等同到于产业工人.所有的劳动者都应在劳动法律、法规保护之列,都应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都应共享在所在地工作的发展权.然而,因种种历史的因素以及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的身份藩篱,尤其是受到"二元户籍"结构的制约和文化差异的影响,在我国有些地方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等级、身份差异.一些地方的城里人看外来农民工总是带着异样的心境和眼光.  相似文献   

9.
正1月15日晚,石景山区总工会联合区文委在文化馆举办两节送温暖慰问农民工专场演出,为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送上一场饕餮的文化盛宴,受到环卫部门、保安公司等农民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喜爱。戏曲、歌舞等多种形式的表演让农民工们掌声阵阵、笑声不断。丰富了本区农民工、外来务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生活的幸福感。让他们在欢乐之余,也感受到社会对农民工兄弟们的尊重,以及来自党和政府的关心。  相似文献   

10.
全球价值与多元行为体是全球治理的两个基点。在当前全球治理遭遇主体困境时期,承载全球价值的全球城市成为提供全球公共物品的重要行为体。全球城市遵循其发展轨迹,在三重维度上参与全球治理:能力支持上,以经济和人才优势以及丰富的政治实践供给全球治理;制度建设上,建立网络联盟并贡献制度化解决方案;规范引导上,塑造公共精神和全球共同体意识。作为"崛起中"的中国全球城市,它们通过共构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关系格局、共建全球治理体系中的经验制度和共创全球治理体系中的精神气质,努力实现中国全球城市的自我表达,进而为丰富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津冀直通车     
<正>工会开展常态化制度化服务为农民工提供"六送"服务今年以来,天津市总工会持续开展为在津工作的农民工提供"六送"系列服务活动,即送岗位、送技能、送维权、送健康、送温暖、送文化,这是市总工会倾心为农民工服务的重要载体,将"农民工服务月"变成"农民工服务年",使为农民工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标准化篮球场、心理疏导减压站、职工书屋……今年以来,一个个工会工作站挂牌成立。同时,"农民工专场招聘会""春风行动"等系列就业专项活动,为农民工送岗位、送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北京城建二公司"红色文化宣传队"在成都龙樾湾、北京新机场、门头沟上悦居、海淀上庄道路桥梁等多个工程现场,为拼搏在施工一线的建设者们送去了一场场精神文化"大餐",被广大工友亲切地称为都市里的"乌兰牧骑"。"往年,公司只是给我们送猪肉,今年却给我们送来了歌声、笑声。"观看演出后农民工们兴高采烈地说出了感受。  相似文献   

13.
1月24日,在北京南站改建工程工地上进行的2008年农民工平安返乡欢送仪式上,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振寰指出,春节农民工平安返乡专列的推出,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帮助解决农民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利益问题的具体措施。希望农民工兄弟把工会当做自己的娘家,各级工会组织也将一如既往地与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一道,努力为农民工排忧解难,共同做好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为农民工兄弟在城市工作、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门头沟区总工会将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弘扬"讲奉献、争第一"的门头沟精神,在打造"红色门头沟"党建和"绿水青山"门头沟城市两大品牌过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日,全国首个省市级"十三五"职工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了将重点保护劳模、技能人才、农民工、女职工、白领职工等五类群体;通过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实现同工同酬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周静 《工会博览》2008,(4):9-11
1月24日,在北京南站改建工程工地上进行的“2008年农民工平安返乡欢送仪式”上,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振寰指出,春节农民工平安返乡专列的推出,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帮助解决农民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利益问题的具体措施。希望农民工兄弟把工会当做自己的娘家,各级工会组织也将一如既往地与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一道,努力为农民工排忧解难,共同做好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为农民工兄弟在城市工作、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工地上的建设者、小区里的保安、送快递的小哥、家中的保姆……在我们生活工作的环境中,随处都有农民工的身影。在首都城市建设发展中,农民工更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是首都建设的主力军,处处留下他们的足迹和汗水。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被誉为史上"最牛"农民工巨晓林表示:"我受益于这个蓬勃发展的时代,希望有更多的农民工能像我一样,更有获得感。"他建议,在农民工数量密集的用人单位,应通过信息化手段,形成健  相似文献   

18.
程立华 《工会博览》2011,(6):355-356
文化产业既是展示城市文明进步的精神载体,又是实现城市稳步发展的物质支撑.作为城市文化产业建设的参与者,博物馆在某种程度上肩负着塑造城市气质,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的责任.在此背景下,应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拓宽空间,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京剧艺术诞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1876年,上海《申报》正式刊出"京剧"之名,意思是来自北京的剧种,从此这一称谓取代了"西皮二黄",而一直沿用到今天. 与许多剧种相比,京剧的历史并不长,究竟是什么原因令它成为国剧、国粹,成为民族文化的代表性艺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呢?我认为,除了京剧集中华艺术之大成:京剧云集了众多大师级人物以及大量经典作品:京剧艺术语汇突破了地城的限制,拥有最广泛的观众群体等原因之外,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京剧得到了城市的有力支撑和推动.正是城市强大的集中性与辐射性,使京剧得以极大地拓展生存的空阃,赢得上升的高度,获得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京剧的繁荣也使城市文化得到极大的丰富,使城市精神得到了相当的升华.城市的力量推动了京剧的成长,京剧的魅力塑造了城市的文化.因此,京剧与城市的关系是血脉相连、无法拆解的.  相似文献   

20.
辛伶俐 《法制博览》2013,(3):137+136
我国现在很多城市还是处于劳动密集型的类型,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依然很大,农民工作为城市主要的劳动力来源,他们的劳动待遇、居住问题一直都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其中很多农民工本身文化水平较低,对于自身的合法权益不懂得维护,很多时候都造成了被无理剥削的实情,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直是我国法律援助的重点工程,自从我国开展法律援助以来,在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它本身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