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4月10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接受德国媒体专访时指出,“谁都不要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也不要制造军事威胁,冲突要靠谈判解决”,他认为,如能妥善处理,“两岸军事冲突可以避免。” 当记者问及目前海峡两岸的冲突的危险性及70年代中美建交时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声明时,基辛格说,“准确地说,我和周恩来在联合声明中提到‘两岸中国人都确认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当时确实是如此”。他认为,两岸的军  相似文献   

2.
7月28日,在香港出版的《亚洲华尔街日报》刊登了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的一篇题为《华盛顿应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的文章,指出“一个中国”的政策对海峡两岸和美国同样有利,一旦放弃这种政策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相似文献   

3.
在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新干涉主义与反华势力的骚动下,李登辉终于赤裸裸地暴露出了他的原形,7月9日对《德国之声》的采访者道出了他久蓄于衷而未敢全盘托出的谬论:大陆和台湾的关系,是“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的这种“两个中国”的谬论,否认了一个中国、台湾只不过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历史与事实,否认了海峡两岸人民要求统一的大势,破坏了国际公认的一个中国的原则,破坏了海峡两岸平稳发展和积极谈判的基础,分裂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分裂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心。在中华民族过去的历史上,只有…  相似文献   

4.
云涛 《两岸关系》2005,(6):13-18
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于4月下旬到5月中旬,率团来大陆访问。这是海峡两岸半个世纪之久的对话与交往的开始,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做出的一个重大举措。这是一个穿越60年历史时空的18天。它强烈震撼着海峡两岸的中国人的心,在两岸同胞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中央的这一重大举措对于遏制和反对“台独”,对于促进发展两岸关系已经并将继续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谷萍 《学习与实践》2008,(6):132-136
本文运用新闻传播学与现象学的方法,围绕中国民主政治与报业发展的关系,研究1945年-1949年的中国新闻史。这一时期的中国,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立足各自的特殊视域,通过所控报刊,围绕“宪政”与“新闻自由”开战,见证和记录了1945-1949年的中国政治民主进程。在它们对现实世界的不同“显现”以及“视域融合”中,新“世界”的诞生之路、旧“世界”的灭亡轨迹,得以清晰“显现”。在这种各具特色的“显现”中,反映了政治与传媒的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动态的变化迫使政治力量与传媒都要相应做出变化与调整,为创造民主世界的开放空间提供必要条件,而政治民主化进程正是在这种动态演变的关系中得以曲折推进。  相似文献   

6.
全国台湾研究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于7月22日至2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共同主办了“第十届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来自大陆、台湾及海外的13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此次“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是1991年创办以来的第10届研讨会。10年间,“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经历了从唇枪舌剑,到消除敌意,再到理性探讨的过程,它与近10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息息相关。台湾专家学者与会人数从第一届的10多人到今年的57人,人数一路攀升。台湾  相似文献   

7.
在海峡两岸开展交往的情况下,两岸间的法律冲突问题必然产生.两岸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就是两岸法律冲突问题所引发的一个十分重要而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得以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真正保护,关系到两岸交往能否得以正常、良性发展.目前,台湾当局有关两岸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方面的规定主要是1992年7月16日台湾“立法院”通过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以下简称“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共有20多个条文,约占该条例总条数的四分之一,份量相当不轻,本文就其基本内容作些评析.  相似文献   

8.
金融生态正如自然生态一样,一旦受到污染而恶化或者破坏,金融风险无疑将会放大,从而影响到金融这一被称为“经济国防”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1995年,海峡两岸关系由缓和走向紧张,在前进中出现曲折,已引起海内外极大关注,今后两岸关系发展如何更为世人所嘱目。1995年12月21日,台湾研究会在京举办了“1995年海峡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座谈会。首都部分台湾问题专家、学者回顾了1995年两岸关系的发展,并对1996年两岸关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曲折是一个人的名字。海峡两岸不少人都记得他;他名为曲折,人却正直…… ——作者题记  相似文献   

11.
自祖国大陆1979年提出“和平统一”的对台方针以来,两岸关系经过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宣布准许台湾地区民众赴大陆探亲。与此同时,海峡两岸民间的各项社会、文化、经贸交流也迅速扩大。到1991年,短短三年间,台湾地区已有300多万人次到大陆探亲、访问;大陆同胞到台湾地区探病、奔丧、访问等的人数也将近1万人。据香港统计,两岸转口贸易1989年近35亿美元;而1990年则  相似文献   

12.
辛旗 《台声》2000,(6):16-17
自1979年祖国大陆实行和平统一政策以来 ,在海峡两岸各界共同努力和推动下 ,各项交流逐步展开 ,形成相当可观的规模。无论是在经济贸易联系、人员往来、文化体育交流、科技合作 ,还是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双方接触的基础是在一定层面秉持着“中国观念” ,即使两岸敌对状态尚未结束 ,即使对“中国观念”解释上存有分歧。这一“中国观念”决定了两岸政治分歧下特殊的交往模式和一个中国原则。“中国观念”和一个中国原则已经成为两岸尚未统一之下“维持往来的最大中介”和“缓解冲突的最大凭借”。近20年来 ,两岸为扩大交流所采取的一…  相似文献   

13.
去年10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这是江城武汉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常务副会长唐树备一行风尘仆仆,由四川顺江而下,来湖北考察台资企业,看望台商。 汪道涵、唐树备来湖北的消息不胫而走。“汪会长来看我们了!”台胞们奔走相告。 自李登辉大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特别是去年6月到美国进行所谓“私人访问”后,海峡两岸关系骤然紧张。 台湾同胞对此十分敏感,特别是来大陆投资的台商,更是担心目前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脉、同文同宗,这种历史渊源和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是任何妄想搞“去中国化”、搞“文化台独”的势力所不能阻割的。千百年来,本源一体的妈祖文化同盛海峡两岸。近10多年来,台湾千余家妈祖庙到福建湄洲妈祖祖庙认祖归宗,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15.
唐宁 《台声》1999,(10)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祖国大陆人民与台湾同胞的接触也日益增多。如何解决因历史原因而遗留的两岸问题,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关心的,其中尤以两岸人民相互继承遗产这一问题格外引人关注。由于海峡两岸对于遗产继承问题的规定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了在办理涉台遗产中,继承人需要了解掌握海峡两岸的不同规定,以便更有效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如何处理遗产继承问题,关系到每个继承人的切身利益。本文将分别对海峡两岸的不同规定作一简要介绍,以利当事人有针对性地办理相关事宜。本期介绍的是“关于台湾居民继承大陆居民遗产的有关规定”,下…  相似文献   

16.
金果林 《中国人大》2009,(23):13-13
2010年就要到来了。这注定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将进入“收官”阶段,有着“经济奥林匹克”之称的世博会将在上海闪亮登场,每一个中国人也将会享受到“全民医疗保障”的阳光,也有人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在这一年将会超过日本,成为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17.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人不仅不懂得“敬畏”大自然,甚至敢藐视它。大自然算老几?我们就是要“改天换地”、“改造大自然”!当代中国人“不怕鬼”、“不信邪”已经到了近乎“傻帽”的地步了。一个民族,一旦到了天不怕地不怕地步,它也就什么事情都敢干了。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是海峡两岸围绕“入联公投”展开激烈斗争、两岸政治关系高度紧张的一年。陈水扁当局疯狂推动“入联公投”等“台独”分裂活动,不断升高蓝绿对抗和两岸紧张。但祖国大陆坚决贯彻党的十七大确立的对台战略新思想,扑灭“人联公投”嚣张气焰,捍卫了一个中国原则,维护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9.
自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在祖国大陆不懈努力下,海峡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冲破“坚冰”阻力,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发展,从无到有、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走过了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经贸投资关系是两岸关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在两岸交流合作中扮演主要角色.其间经历了从单一的商品贸易到投资和贸易并举;从小额贸易到数以10亿美元计的大规模贸易;从“非法”到相对“合法”,这样一个充满曲折但又势不可挡的发展过程.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海峡两岸政经形势的发展,两岸的经贸关系将面临新的阶段性转折,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