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学理论》2014,(25)
"中国梦"在当下迅速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符号,新闻媒体在传播这一符号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社会整合作用,将"中国梦"的报道仪式化,从而让社会成员抱有共同信念为梦想奋斗。同时,面临两个舆论场经常不统一的情况,报道"中国梦"应当更好地改进选题和报道角度。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报道"中国梦"要讲究对外传播技巧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2.
《瞭望》2010,(12)
<正> 在今年"两会"报道中,《瞭望》通过"抓热点中的难点,抓难点中的突破点,抓突破点中的关键点",作了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创新,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3.
杨辉 《学理论》2013,(17):199-200
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使体育传播也受到后现代的影响,从而使其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后现代的倾向,后现代对体育传播的影响主要有: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多元化;体育新闻报道内容的"平面化"和"边沿化";体育新闻报道体现出娱乐性;体育新闻报道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林蔚 《瞭望》2007,(36)
几天前,笔者在网上读到转自香港《文汇报》的一篇报道——"‘血汗工厂’再现深圳",心里真有种说不出的沉重。报道所指的"血汗工厂"是一家德国手机零配件公司。报道称,该公司5000多名员工因不满公司延长工时、变相降低工资连续两天发起集体抵制,并要求与资方谈判。笔者坚信,这5000多名员工背井离乡到深圳是去打工挣钱的,若非逼急了,他们大约也不会"愤起抵制"。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媒体对中国从零星报道向主动策划的全方位深入报道转变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误读":这其中既有像日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某教授抛出的《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之类的别有用心,也有像美国《华盛顿时报》炒作"中国潜艇威胁"这类的添油加醋,还有"中国环境污染危害全球"等过分担忧等。  相似文献   

6.
王军 《瞭望》2004,(50)
北京市宣武区米市胡同43号旧宅院,大门北侧墙上嵌有石牌,上刻"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康有为故居"字样,一入大门正对着的高大木构瓦房12月3日上午发生火灾,当日即有晚报以"康有为故居上午失火"为题作出报道。北京市文物局、宣武区人民政府迅速反应,称报道"与事实不符", "康有为故居未发生火灾"。次日媒体将此声明公布,让人感到这不过是虚惊一场。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35)
当前社会媒介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沟通手段也应与时俱进。"两会报道"是政治沟通中的典型事件,其全媒体传播平台的构建将体现我国政府提升政治沟通效果的决心与践行。"两会报道"全媒体平台的构建策略可以包括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策略、信息可视化报道策略、内容亲民化传播策略、受众粘度提升策略。以上四种策略不但可以提升信息传播的有效到达率,更完善信息反馈回路,产生更好的政治沟通效果。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1,(9):12
环球网视频报道据香港媒体8月9日消息,新疆和田及喀什发生连串恐怖袭击事件后,反恐行动已从南疆扩至新疆全境,中国武警最精锐的特种部队"雪豹"突击队据报道于8月5日前后进驻南疆某地。  相似文献   

9.
新闻分为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在新媒体时代,以暴露和批评为主的负面报道,也可以有效地剔除糟粕,净化社会环境,张扬人性的力量。因此,要以崭新的思维与视角来做好负面报道,本着信息为本、受众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老百姓的知情权,对负面新闻报道做到不夸张、不缩小、不遮掩也不渲染,更杜绝"反面文章正面做",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全面地将真实情况告诉受众。让负面报道,特别是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情、仁爱、人文关怀成为人类苦难的"温柔抚摸者",挖掘负面新闻报道的正面效应。同时,做负面新闻报道时,要揭开事实真相,发挥负面报道的舆论引导作用,积极营造廉洁、廉明、廉正的舆论场,匡正社会风气,维护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0.
辛平 《瞭望》2008,(17)
有关读者对《瞭望》新闻周刊今年第14期反馈意见择要:安徽省文化市场管理局副局长张向杰说,一谈到高房价,一般的报道都会从"危机"、"忧患"的角度切入,强调住房保障缺失给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以及扩大消费的负面影响。这一期《住房保障机遇》特剐报道却另辟蹊径,以创新视角,在住房保障的多样化途径中寻觅到了发展的机遇与动力。  相似文献   

11.
亢振洲 《民主》2007,(10):40-40
最近一两年,关于假新闻的报道很多,最典型的事件有北京的"纸馅包子"事件、海南的"毒香蕉"事件、广州的"注水西瓜"事件等  相似文献   

12.
三桩"罪责"遭诟病《中国青年报》报道称,作为一项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公积金缴存本应是"高收入者不补贴,中低收入者较少补贴,最低收入者较多补贴",但在现行制度安排下,反而是收入越高受益越大,收入越低受益越小,人为加大了收入差距。《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称,尽  相似文献   

13.
<正>福建精心组织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形成热潮。注重凝聚思想共识。以"7·26"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为载体,推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调动新闻战线的资源力量,精心组织讲话精神宣传报道,及时转发中央主要媒体重要报道评论,及时报道干部群众对讲话精神的热烈  相似文献   

14.
《河北日报》曾有一则消息说,《邢台日报》一改过去会议报道多、刊发领导讲话篇幅长的老面孔,全市宣传工作会议的报道,只发了一条消息,三位领导的讲话内容。全部揉在会议消息之中。据说这一"新面孔"的出现,来自时任市委书记柳宝全的减少  相似文献   

15.
在媒体上,经常能够看到这样一类报道:"某花季少女染重症需要多少多少医药费……"、"某家境贫寒的考生上大学需要多少学费……",等等。  相似文献   

16.
张国文 《学理论》2014,(4):181-182
运用框架理论和文本分析法,选取中国新华通讯社和西方三大通讯社(本文指美联社、路透社和法新社)"第十二届香格里拉对话"的英文报道来做对比分析,通过研究中西方媒体所塑造的不同报道框架,找出中西方媒体所建构的不同"中国镜像",进而挖掘出其背后的不同意识形态及其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些媒体已在做"3·15"报道的准备工作,开始调查一些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产品和厂家。奇怪的是,消费者遭受  相似文献   

18.
一周网谈     
《瞭望》2010,(52)
<正> 本周,新闻出版总署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引发网民激烈争议;媒体对昆明公车改革的报道,再次牵引着网民的目光聚焦"公车";此外,媒体有关高铁推高返乡成本的报道,也在网民中激起了较大反响。汉语出版物"新规"引网民激辩据媒体报道,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日前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通知要求,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  相似文献   

19.
黄丽景 《学理论》2013,(6):142-143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专注民生发展、报道平民生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三贴近"原则并受老百姓喜爱的新闻模式。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了"公共服务性"、"倾向民生性"、"人文关怀性"的价值呈现,尤其是其报道过程中的平民视角,更是引起了老百姓的文化共鸣,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导致民众凝聚力出现不足。基于民生新闻的不足出发,着重讨论民生新闻的价值呈现,并针对民生新闻的不足提出优化民生新闻发展的路径选择,为民生新闻的发展创新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一家新开张的平价药店,只因出售药品的价格太过于便宜,被认为是坏了"行里的规矩",所以"药行同道"要通过"文治武斗"严惩"败类"。这家药店每天都要面对店面被砸,员工被打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