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感于齐桓公和齐景公纠风唐更生《说苑·反质》记载:一次齐桓公对管促说;“我的国家财用很少,但群臣衣饰车马却很铺张,我打算禁止这种风气,能办到吗?”管促说;“国群爱吃的食物臣子会争着吃,国君爱穿的衣物臣子会竞相穿,您吃的最佳肴美酒,穿的是紫衣狐裘,这便...  相似文献   

2.
管仲三权     
齐桓公让管仲治理国家。管什说:“贱不能临贵。”地位低的人不能统管地位高的人。齐桓公就委任管仲为上卿,但是国家没有治理好,齐桓公就责问管仲什么原因,管仲说:“贫不能使贵。”贫穷的人指挥不动富裕的人。桓公把齐国从市场上收到的一年租税赐给管仲,可是,齐国仍然治理不好。桓公又问:“什么原因?”管仲说:“疏不能制亲。”疏远的人制约不了亲近的人。齐桓公把管仲立为“仲父”。结果,齐国治理得非常好,齐国日益强大,成为诸侯一霸。孔子说:“管仲的本事,如果没有这三权,也不能使他的国君称霸诸侯。”(《说苑·尊贤》)这…  相似文献   

3.
管仲重金求鹿 有“春秋第一相”之称的管仲,是一位打经济战的高手。《管子·轻重篇》收录了管仲靠“重金求鹿”而使楚国大败的趣闻。 齐桓公把南方的楚国看成王霸事业上的“假想敌”,整日里都在琢磨如何削弱楚国。但楚国的军事战斗力很强,这让齐桓公很头疼。  相似文献   

4.
明智的分权     
春秋时期,齐桓公很高兴由于管仲的辅佐,国力日渐充实,尊称管仲为“仲父”,还打算给予更大的权限,便向群臣说:“管仲的才能你们也是知道的,我打算给他更大的权限,赞成的人站到左边,反对的人站到右边。”只有东郭牙这位臣子站在中间,桓公觉得很奇怪,就问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有个“管鲍之交”的故事,说的是的鲍叔牙与管仲一起做买卖,得了利,管仲自己多拿了一些。有人告诉鲍叔牙,鲍叔牙说,因为管仲家贫需要钱,并非人贪。管仲曾数次为人出谋划策都不成功,有人背后议论时,鲍叔牙说,是时机不利,并非管仲不智。管仲曾几处做事被人赶走,有人因此怀疑管仲的品行。鲍叔牙说,是因为那些人不识才,而不是管仲不贤。管仲听说后感激不已,仰天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相似文献   

6.
宰相肚里好撑船高玉玲俗话说,宰相肚里好撑船。它的意思是大人有大量,位高权重的人,尤其要有肚里撑船的宽容大度。气量狭小的人,无异是难成大器的。东周列国志里有这么一段故事:齐国国相管仲病了,齐桓公亲往探望。他见管仲的病已甚危重,便问如果你一病不起,我把政...  相似文献   

7.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封建霸主齐桓公,以及辅佐他成就霸业的贤相营体,历代相传,名气很大。但向齐桓公举荐管仲的鲍叔,相比之下,知名度就小得多。固然,齐桓为君,管仲为相,与鲍叔身份地位不同。居高声远,世之常情,在古在今,鲍叔都是无法攀比的。但作为相马专家的怕乐,至会家喻户晓。请回皆碑,比的叔受到正当的赞扬和崇敬。这就不能不让人有点为鲍叔不平。鲍叔与管仲,是少年相交的朋友。后来,他们分别作了齐国两位公子的辅臣。鲍叔输任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老国君死后,哥儿俩为争夺王位,演了一出兄弟相残的丑剧。结…  相似文献   

8.
徐伯黎 《乡音》2014,(7):41-41
皇袍,即古代皇帝的服饰。在唐以前,皇袍的颜色没有定制,如两周、东周时期,灭子“着青衣”。至春秋时期,由于诸侯国纷争,国君袍服颜色全凭君主个人喜好选择,如齐桓公就喜好“服紫”,连齐旧百姓在他影响下也尤好服紫衣。战国到秦汉魏晋之际盛行“五行”之说,秦始皇按水、火、木、金、土与黑、白、肯、赤、黄扎色相配的“打德”说,窜黑色袍服,连旌旗等也以黑色为贵。  相似文献   

9.
容人之长与忌人之长,虽仅一字之差,其结果却大相径庭。 春秋时期的管仲,由阶下囚一跃而成为齐桓公的座上宾,从而得遂凌云之志,全赖齐国大臣鲍叔牙的极力荐举。管仲当政后,鲍叔牙丝毫没有居“恩”自傲,而是心甘情愿接受管仲的领导,尽心尽力做好他的助手。  相似文献   

10.
历史盛赞安徽颍上人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二千六百年后的现代,安徽太湖人朱湘与赵景深的友谊,也是值得世人称道的。管仲一生从生活到事业,都得到鲍叔牙无私的帮助。管仲曾感动地说过:“生我父母,知我鲍叔也。“朱湘一生从生活到事业直到他身后,都得到了赵景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管仲,名夷吾,史称管子,春秋时齐国人,齐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管仲曾指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对于这一论断,过去我一向钦佩有加,笃信无疑。“仓廪实”和“衣食足”,相当于社会的经济基础,而“知礼节”和“知荣辱”,则相当于社会的意识形态。管仲先生所论述的不正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变精神”么?由此看来,管仲先生几乎可视为中国古典唯物论的开山之祖。管仲这段话出自《管子·牧民》,今人当然可以批评管子的“牧民”思想。  相似文献   

12.
管子是后世对管仲的尊称,他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管鲍之交,源远流长,成为交友的典范.管仲相齐,谋略卓越,《史记》述为:“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的人格魅力与管理智慧集于《管子》一书,是我国先秦时期开源性的古代管理学巨著.纵观先秦思想,“和而不同”贯穿于诸子百家的著作之中,虽各有侧重,但却强调将“差异”与“和谐”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漫画就是画思想──访著名漫画家华君武李露孙在北京我采访了漫画家华君武。华老家的客厅没有装修,他说:“我觉得朴素点好。我不喜欢装腔作势。我穿衣也很随便,只是去深圳、香港、出国时才穿西装。“文革”前出差,别人给我定了单人套间我都不住,我说,住两人一间的房...  相似文献   

14.
“齐桓公用宁戚”的启示古言偶读《刘子》,发现其中有一段齐桓公用宁戚的故事。其意为:齐桓公很了解宁戚才能,打算提拔他,哪知消息一传出,“群臣争谗之”。身边的人建议齐桓公派人察访一下再作定夺,齐桓公不以为然他说,他难免会有错误,而察访者往往不分轻重,只注...  相似文献   

15.
“六一”儿童节那天,同桌穿了一件特别漂亮的连衣裙,据说是妈妈送给她的“六一”礼物,价格非常昂贵。大家都围着同桌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很多女同学羡慕不已,有位同学说:“人只要有漂亮的外表就什么都好办”,等自己长大了一定要穿尽世界上所有漂亮的衣服。几位平时不修边幅的男生则不屑一顾,那位从来都是头发乱蓬蓬、经常扣错扣子的“小神童”则大叫:臭美、浅薄,并说只要有聪明的大脑,外表再脏、再丑都无所谓。 望着激烈争论的同学们,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记得俄国著名作家契柯夫说过:“人的一切,面貌、衣裳、心灵和思想都应…  相似文献   

16.
佐人 《现代领导》2006,(9):27-27
桓谭的《新论》中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昔齐桓公外出,见到一座荒废的城址而打听道.有人告诉他:“这是姓郭的家族残留下来的废墟。”“郭氏家族如何只剩下了废墟?”齐桓公又问道。那人答道:“善善而恶恶焉。”意思是说由于尊重好人而讨厌恶人的缘故.桓公问:“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那人道:“尊重好人而不能任用.厌恶坏人而不能铲除。那好人明白郭氏虽看重自己而不能任用自己,就埋怨他,恶人看见他贱视自己而仇恨他。”那人最后反诘道:“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  相似文献   

17.
熟识香港富豪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如果要数最讲“派头”的,英皇钟表集团主席杨受成恐怕是数一数二的。他曾公开对传媒说:“工作之余,我喜欢穿靓衫、驾靓车、吃好的东西,享受生活,人生才有意义。”1994年杨受成以1300万港元破纪录的高价,投得原来由已故邓肇坚爵士拥有的“9”号车牌,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贵的车牌。  相似文献   

18.
一次。北京市的幼教专家到朝阳区一家幼儿园进行心理测试,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小妹妹感冒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套吗?”结果孩子们都不回答。当老师点名时,第一个孩子说:“病了会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第二个则说:“我妈妈不让,我妈妈会打我的。”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种种理由,表示不愿意借衣服给生病的小妹妹。  相似文献   

19.
填完表,当我去硖石保安大队拿服装的时候,沈队长郑重地说:“小陈,保安是很苦的,要耐得住。”我没有立即向大队长保证什么,只是小声但很坚定地回答:“我有思想准备。”我被分到一家电子厂做保安,开始戴上帽子穿上制服,心里那股兴奋和自豪感就甭提了,因为镜子里的...  相似文献   

20.
栗史 《政协天地》2011,(7):11-12
粉碎“四人帮”不久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北京西颐宾馆参加新闻采访活动。忽然,《人民日报》一位编辑来找我说:“我们副总编要找你。”那时,我既是新华社记者,也是《人民日报》记者。于是,我马上答应说:“好,我明天一早就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