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物     
他信:政坛悲情2006年9月19日,在泰国看守总理他信因贪腐辞职又回归权力宝座不到5个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军事政变,把他推上了流亡之旅。9月21日,他信悄然飞抵伦敦。在机场,他信用泰国人特有的礼节向欢迎的人群问候,满面笑容,但知情者都能猜到笑容背后的苦涩。在担任政府职务以前,他信已是泰国首富,也曾是《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位巨富中惟一的泰国人。他创建的臣那越集团成为泰国的电信巨擘。2001年2月,他信当选泰国总理,并在泰国动荡不安的政治格局中,成为泰国史上第一位任期满四年的总理。但2006年成为了这位泰国“政治明星”的“滑铁卢…  相似文献   

2.
《现代法学》2015,(6):3-13
政府部门面对一个具体的公民时,是先信任他,还是先怀疑他,这不仅关系到彼此合作的状态,也影响到国家与公民关系的政治架构。前者可称之"先信",后者可称之为"先疑"。在"先信"之下,除非政府办事部门能证明该申请人是不诚信的,否则不得拒绝。而在"先疑"之下,除非该申请人能证明自己是诚信的,否则政府部门对于其请求事项可以拒绝。"先信"采用信用减分制,"先疑"采用的则是信用加分制。"先信"是"信任+严惩","先疑"则是"怀疑+监督",从而"先信"提升了社会信任,而"先疑"则加剧了社会的不信任。一个国家是采用"先信"还是"先疑",往往与其工业文明和民主化程度有着较强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李响 《政府法制》2012,(26):7-7
对世界各国首脑来说,在政坛上,他们是叱咤风云的重量级人物;回到家,面对自己的孩子,他们和所有普通父亲一样,肩负着培养和教育子女的重任。 他信:让孩子“受苦” 泰国前总理他信是第四代泰国华裔,也是东南亚著名的“电信大亨”,家里十分富裕。可是,他对自己的一子二女要求相当严格。  相似文献   

4.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这个机会使得他有条件大量地阅读介绍西方先进思想的书籍.此后,其宪政思想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此期,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要求统治者实行立法,废除封建专制制度,以此来摆脱丧权灭国的命运,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相似文献   

5.
荷兰是对"安乐死"实行合法化的先行国家。在荷兰每年 有4000人死于所谓"合法化死亡"。现在荷兰有许多老人和 病人越来越不相信为他们治病的医生,甚至对自己的亲属也 越来越不相信。他们宁愿单独或结伴穿越边境,进入德国或其 他国家,来躲避"合法化死亡"。  相似文献   

6.
<正> 马克思关于国家、法和人的相互关系的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马克思在研究关于社会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原理时,十分重视国家、法和人的相互关系问题。他从现实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人们的生活活动和行为的特点来探讨达个问题。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强调指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并不是任意想出来的,它们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像中才能加以抛开的现实的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他指出了物质生  相似文献   

7.
缉毒神探⑥     
谣言就在苏昆生捉拿、审讯朱本孝的日日夜夜里,巍山县也传出一条重大新闻:苏昆生带着40万他贪污的赃款,到大理州公安局投案自首去了,现在被关在下关看守所里。大理人有个习惯:大理不叫大理,他们爱叫成下关。巍山的毒贩们可高兴了。毒贩们信以为真。他们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相似文献   

8.
"给你600万元,你给买个副省长!"如果不是喝醉了,这话你信吗?你可以不信,但有人信,而且都是能量极大的人。一个是"玩转中组部"的神人邹焰焰,一个是"平趟公安部"的牛人刘军茂,还有一个是腰缠万贯的富人王雨石。当然,他们身后还有两个仕途失意的博士市长。两个仕途多舛的学者型市长官运不佳,一个从地级市市长的位置上平调到省里当了个无关紧要的厅长,一个从地级市副市长位置下来到北京一所大学里当了个教授。但两个博士市长却有一个堪称当代胡雪岩的富豪朋友王雨石,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要出重金把这两个博  相似文献   

9.
因与服刑人员产生矛盾,害怕对方报复,他逃出监狱,开始了流亡生涯。不敢回家,无法面对深爱自己的女友,整整三年,他始终生活在恐惧中。当监狱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消息传入他的耳中后,他义无返顾地返回监狱投案自首。  相似文献   

10.
时下许多人"信访不信法",其实质是法律权威缺失,司法裁判不具有终局性;其要害在于人治的司法大于法治的司法。所谓"司法无信,焉能信之",前一个信为诚实而不欺;后一个信为可靠而不疑。当司法者不能排除干扰"一断于法"时,人们只能敬而远之。此乃司法之不幸,更是国家之不幸。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此不正常现象必须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1.
分苹果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早期 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 位成功人士和50名有犯罪记录的人, 分别给他们去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 们的影响。信发出去不久,心理学家收 到了许多回信。而其中有两封回信谈到 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 苹果。 这两封信,一封是美国白宫一位著 名人士写来的,一封是一个仍在监狱服 刑的犯人写来的。  相似文献   

12.
涂思敏 《方圆》2023,(10):60-63
<正>被披露出来的行政诉讼判决书上,还记录着郑淳信为帮儿子逃避责任,亲自修改了陈述书的证词一事2023年2月24日,韩国总统尹锡悦任命前任检察官郑淳信为韩国警察厅国家侦查本部新任本部长,任期两年。就在任职前一天,郑淳信放弃就任,因为“儿子的问题让国民担忧,自己无法出任国家侦查本部长”。尹锡悦随后也撤销了对他的任命。  相似文献   

13.
杨翠兰原以为自己是叶君儒最需要的人.谁成想转眼却成了最多余的人。她深怪儿子叶怀仁没有及早告诉自己实情,而叶怀仁也感到十分委屈。因为大约一个月前.侨联找他核实情况的时候,只提供了爷爷、奶奶以及他们兄弟三人的名字,连叶怀信也没有。显然。这个名单是叶君儒提供的。没有叶怀信。是因为他不知道有叶怀信:没有杨翠兰,那是因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误以为杨翠兰改嫁了?不管是出于什么情况,事实是他回避了杨翠兰。  相似文献   

14.
陈立元,1951年6月出生于北京,祖籍辽宁省抚顺市.“个子不高,忠厚内向,但是心里有大情怀.”这是陈立元对父亲的印象.因“九一八”事件,日本人侵略中国,他父亲少小离家,流亡关内. 陈立元的父亲是一位桥梁工程师.因为经历了国破家亡,他参加工作后,将全部热情都用到了为国家建设出力上,没日没夜地工作.陈立元记得,父亲在世时爱唱三首歌:《满江红》《松花江上》《歌唱二郎山》.至今,他还能回想起父亲的歌声.陈立元深沉地说:自己成长中的国家意识、爱国情怀、为人处世的方式,很多是从父辈那里传承来的.  相似文献   

15.
杨翠兰原以为自己是叶君儒最需要的人,谁成想转眼却成了最多余的人.她深怪儿子叶怀仁没有及早告诉自己实情,而叶怀仁也感到十分委屈.因为大约一个月前,侨联找他核实情况的时候,只提供了爷爷、奶奶以及他们兄弟三人的名字,连叶怀信也没有.显然,这个名单是叶君儒提供的.没有叶怀信,是因为他不知道有叶怀信;没有杨翠兰,那是因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误以为杨翠兰改嫁了?不管是出于什么情况,事实是他回避了杨翠兰.  相似文献   

16.
温家宝来信     
张扬 《政府法制》2007,(19):4-5
2006年12月27日上午,忽接湖南省人民政府电话,说是有我一封信: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字样的公文信封上用毛笔写着"湖南作协转张扬同志",下方签名"温家宝"。来电说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温总理给个人的信,问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7.
董必武同志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一所私立大学学习法律,他提出了“我们中国也需要建成一个有法度的国家”的主张,得到了正在流亡日本的孙中山的首肯,他还提出袁世凯同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违法,在日本带领留日学生掀起了反袁浪潮,中途曾回国参加革命活动,后又于1917年赴日本参加毕业考试。毕业回国后,董必武在武昌开律师事务所,以律师职业作掩护,继续进行革命活动。曾写下“律师应仗人间义,身殉名存烈士俦”的诗句赞扬共产党人施洋大律师。  相似文献   

18.
本文背景:本文作者是一位孤儿囚子,2007年8月1日,他的稿件从遥远的大漠边疆来到《法律与生活》杂志主编手中。与稿件一起到达的,还有他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相信你不会嫌弃一个贫苦寒酸又罪恶深重的孤儿犯人  相似文献   

19.
林肯轶事     
林肯的讲话是极简短、朴素的。这往往使那些滔滔不绝的讲演家大瞧不起。盖提斯堡战役后,人们决定为死难烈士举行盛大葬礼。掩葬委员会发给总统一张普通的请帖,他们以为他不会来的,但林肯答应了。既然总统来,那一定要讲演的,但他们已经请了著名演说家艾佛瑞特。因此,他们又给林肯写了信,说在艾佛瑞特演说后,他们希望他“随匣讲几句适当的话”。这是一个侮辱,U林肯平静地接受了。两星期内,他在穿衣,刮脸、吃点心时也想着怎样演说。演说搞改了两三次,他们不满意。葬礼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在作最后的修改,半夜找到他的朋友高声朗诵…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政府采购中心行政科原科长李显增,近日被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李显增在法庭上说,商家为了和他搞好关系多挣钱,他们给他回扣,想让他长期购买他们的汽车,他利用职务的便利为他们牟取了利益,所以就收了回扣款,这在政府采购中已不是什么"潜规则",几乎成了人人皆知的"明规则"。政府采购制度设计了"审批关""招投标关"和"公告关",从表面看,这套制度设计环环相扣,是一套被称为"阳光采购"的"显规则",然而,在这套"显规则"背后起作用的却是"潜规则"。也就是说,针对每一个制度关口,都有相应的"潜规则"在发挥作用。"潜规则"的特点是,看起来程序流程一个也不少,但内容实质却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