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法律与生活》1996年第2期登载了毛磊的《贞操观批判》一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某日,J和男友P高高兴兴地来到某市指定医院进行婚前体检。一位年轻的女医生看到J的腹部有花纹,随口就问:“你以前引过产吗?”“没有啊。”“那你怎么会有妊娠纹?”“你不要搞错。我原先比较胖,现在瘦下来了。会不会因此出现这种情况?”J有些着急。年轻医生又请来一位年龄稍长的医生再作检查,那医生也说:“好象是妊娠纹。”谁知,医生的话却象一记重锤敲击在站立一旁的P的心头上,一团疑云顿时笼罩在他心头。他先是推迟婚期,继而又拒婚。J欲…  相似文献   

2.
Honey 《检察风云》2010,(7):75-75
我力挺《阿凡达》.它是我心目中的最佳影片,无所谓什么奥斯卡。我承认我—直看好《阿凡达》,除了“史上最卖座”云云的形容词之外,我是真的有一种叹为观止的感觉。诚然《拆弹部队》也的确是无可挑剔。当两个片子都接近于完美的时候,必然会有—个被“杯具”。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除非我公你母。”显然詹姆斯·卡梅隆和他的《阿凡达》,在奥斯卡的台下是一只败走的公虎。  相似文献   

3.
余杰:1973年10月3日生于四川省蒲江县,13岁开始发表作品。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主要作品有:《火与冰》、《铁屋中的呐喊》、《文明的创痛》(自选集)、《说,还是不说》、《想飞的翅膀》等,另外还曾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余杰知识层面宽泛,其以针砭时弊和社会现实为原则的凌厉文风将年轻一代的锐气展露无遗,他自创的“抽屉文学”体式曾在全国风靡一时。徘徊于现实与理想之间2000年年初被新闻界炒得沸沸扬扬的“二余之争”着实在沉寂落寞已久的中国文坛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时间风雨满楼,那篇《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成了这…  相似文献   

4.
双休日,我和妻正在家看报,忽听有人敲门,进来的是一位在乡下工作的年轻办事员。给他泡上茶,寒暄几句后,我便直奔主题,问小伙子有什么事。他哼唧了一下,说:“你知道,我在乡下已经摸爬滚打了五年,最近有人给我介绍了个对象,家在城里……”我一听,立刻明白他的来意了,就说:“组织上会考虑你的工作调动问题的。这样吧,你回去后写张申请给我。”小伙子说:“申请我已写好带来了。”我说:“行,你就交给我,我会尽力的。”小伙子很知趣,说了几句“拜托”“谢谢”的话,就起身告辞了。客人走后,妻在客厅发现了问题:原来茶几上搁…  相似文献   

5.
何家弘,这位自称“杂家”的年轻法学教授,随着他对司法制度的深度思考,随着他5部推理小说的问世并受到好评,他的名字越来越为人所熟知。本刊曾刊登其作品:《没有挂帘的窗户———美国华裔“超级神探”李昌钰办案纪实》、《自由心证与自由认证制度》等。1999年新...  相似文献   

6.
最近迷上了电视剧《秦始皇》。透过一部电视剧,观众对秦始皇的解读各有不同。有人看到的是他的雄才,有人看到的是他的武略,有人看到的是他的暴戾,有人看到的是他的无奈。但作为一个法律人,在我看来,最值得细细品味的还是秦始皇身上的那股特殊的“法”味。  相似文献   

7.
《政府法制》2012,(36):64-64
据《河南商报》:快要下雪了,郑州很冷。11月30日中午,立交桥下,一名农民工死了。有人说是病死,也有人说是被冻死的。在其他农民工看来,他,不该死。“120来过两次,救助站的人也来过,但看看都走了”!后续:郑州卫生局回应农民工街头死亡,系本人拒绝就医。  相似文献   

8.
“张书记:进看守所已近四个月,我错了,没听你的话,我悔恨不已,整夜难眠,万分惭愧,我对不起你。就是现在我死了,也没任何理由埋怨你,决(绝)忘不了你张书记对我的情、恩、德……”这是阜阳“白宫”举报人李国福在狱中给时任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区委书记张治安写的《悔过书》。2008年3月13日,李国福被人发现死在安徽省第一监狱医院,办案人员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了这封信。  相似文献   

9.
公证的信任     
张瑜明 《中国公证》2013,(11):59-60
最近看了一部法国女神苏菲·玛索主演的电影叫做《穿梭少女梦》(L'age de raison),这是一部浪漫而美丽的电影,也讲述了法国公证人的工作.观后,笔者对于公证行业的信任问题有了更深的感悟.先回顾一下剧情:日理万机的商业女强人玛嘉烈(苏菲·玛索饰)迷失于工作和生活之间,在四十岁生日当天,收到一位退休公证人亲自送达的包裹.这位白发苍苍的公证人,郑重地让玛嘉烈签署了回执.他说的话很让人感动:“你或许已经不记得我,但是我还记得你,希望你记住自己是谁,记住自己的承诺.”  相似文献   

10.
余平在2005年5月20日《世界新闻报》上撰文说,美国的法律文化传统有许多不同于中国之处:1.捡到钱包必须收酬金。前不久,我去了一趟美国。有一天,我在美国的一条商业街上捡了个皮夹。打开一看,里面大约有1000美元,还有一张IC卡。我把皮夹交到一家失物招领中心。大约过了一周,一个美国小伙子敲开了我的门,说他是那个皮夹的失主,从失物招领中心的网站上知道了自己失物的下落,特地来拜访我。他一再向我表示感谢,接着便拿出100美元要给我。我再三推辞。可他却很着急地说,“请你无论如何也要帮帮我,收下这100美元。”说着他拿出一张电脑打印好的单子说:“您收了酬金,在上面签了名,我才能从失物招领中心取走我丢失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法眼看天下     
廉立 《天津律师》2006,(2):19-21
新闻:《馒头血案》惹怒名导陈凯歌 著名导演陈凯歌的巨资大片《无极》上映之后.一个名叫胡戈的年轻人截取电影《无极》画面.创作了声画俱全的搞笑版《无极》,用法制节目的形式演绎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部小短片一出现就在各大网站散播开来.有人称之为“恶搞”。对此.陈凯歌曾一度大方地表示.不会与这则短片太过较真.但2月12日突然在柏林宣称要告胡戈。他坚决表示:“我们已经起诉他了.我们一定要起诉而且就这一问题要解决到底。”陈凯歌说:“我觉得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而《馒头》的作者胡戈则对媒体表示:”陈凯歌根本误会了我制作这个短片的意思.其实我没有恶意.是他太认真了。”  相似文献   

12.
绝不放过你     
2我觉得自己就像是背着唐做了一件坏事,不敢跟他说我约乔见面的事。再见唐的时候,他说:“我买了张《鬼子来了》的盗版盘,昨儿晚上看了一遍,真是一部好片子。姜文导得好,演得更好。看完身心都很受震憾。我死活弄不明白,那么好的一个片子干吗不让公演?所以,我想让你陪我再看一遍。”我知这是唐向我发出的邀请。唐不单独邀请任何女孩子去他的家。若他邀请了,说明唐从心里喜欢那个女孩了。乔曾说,他认识唐这么多年,姚尧是第一个被邀请的,那么,我是第二个?唐说让我陪他去看《鬼子来了》,其实他可以一个人再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我喜欢唐对女孩子的…  相似文献   

13.
启程 《检察风云》2010,(11):64-65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在其名作《心灵地图》(The Road Less Traveled)的开篇,说了一句非常令人震撼的话,他说:“人生多艰。这是个伟大的真理。”的确.如果每个人都能停下奔波的脚步,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就都会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人生多艰”这四个字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一位老人摔倒街头,人们纷纷伸出援手,但是谁也没有把老人扶起来,还有人“善意”地提醒:“别去扶他,当心赖上你,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  相似文献   

15.
京晨 《政府法制》2010,(19):50-51
卖汽车的成模特经纪人 今年年初,在北京东单上班的白领火云(网名)辞了职。他原来的职位是某名牌汽车的小区域销售经理,月薪五六千元,而辞职后,他以“模特经纪人”的身份投身“人体摄影圈”。在北苑路一居民楼,火云租下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作为工作室。火云说,之前已有人在此操办活动,“刚接手过来,我玩摄影也就三四个月”。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他是江淮大地上的吴运铎;有人说,他是农技战线上的“王铁人”;也有人说,他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还有人说,他是活着的焦裕禄、孔繁森。温家宝总理称他:“全国农技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也是残疾人自立的一面旗帜!”而他自己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根在农村,与农村、农业、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有人问我:“你们律师无异于个体户,入党有用吗?”也有人直言不讳:“你是律师,你就挣你的钱,入党干什么?”  相似文献   

18.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一也寄托着家庭的希望。于是,社会上就有一些人将“生财”的目标放在孩子身上,甚至不惜扼杀这些孩子的未来,甘冒风险、此文中的一位校长.就冒险玩了这么一把,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编者如果有人作出承诺:在头号他交纳了一笔学费后,他保证在两年四个月时间内,将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输导完初中和高中的全部课程,使学生按时参加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学生如考取大学,学费不退;如落榜,则退回一部分学费,你对此承诺(也称承包高考)是否相信?如果你有正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你是否敢于一试?那么这到底是一…  相似文献   

19.
完元 《政府法制》2014,(32):34-34
在《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上记载:“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意思是陶潜送他儿子一个仆人,并写信告诉他:“以你每日的开销费用.你是难以自己供给自己,现在派一个仆人帮你砍柴汲水。”又《晋书·卷四十一·刘窟传》上有:“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营给。”这里的“薪水”都是指砍柴和汲水.就是烧火煮饭之意,也可以称为“柴水”.  相似文献   

20.
黄亚明 《江淮法治》2009,(22):54-54
何立伟是真性情者。以前读过他的《大号叫人民》,说的是俗人俗事,有几分调侃,有几分戏谑,更有股子老友新朋的巨大亲热劲。这一部《亲爱的日子》,还是以何氏之目独自打量生活,只不过,捎带了“亲爱”二字,上纲上线似的,他心底里活着的就多是沉淀后的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