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廉政瞭望》2011,(15):34-35
“两岸同心,我们同行”7月中旬,中共中央台办、共青团中央等17家单位共同主办了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活动。12日,来自台湾的5000多名青年与大陆青年齐聚北京联欢,掀起了此次大交流的高潮,引发各大媒体强烈关注。两岸青年体验了从汉字书法篆刻到甲骨与石刻传拓,从古老的编钟演奏到精湛的茶艺表演,  相似文献   

2.
大陆与台湾本就属于同根同脉,加强两岸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交流对促进两岸友好关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吸引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参与中国大陆的改革与建设,与大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与合作双赢的成果,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本文参考了对台湾高校学生的相关调查数据,着重分析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从多个层面分析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的意愿,包括各地区的区域意愿等。通过分析给出关于大陆促进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的若干对策与建议,望两岸青年加强来往、加深合作。  相似文献   

3.
当前两岸关系正处在历史的最好时期,和平发展已成为两岸的共同主题。大陆已成为台湾地区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逐年上升。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进一步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呼声也不断高涨。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台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访问大陆,就推动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等问题进行交流、对话。这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亲民党之间的极具历史性和开创性意义的交流交往,是两岸交流史上的盛事,更是海峡两岸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连、宋大陆之行的背景分析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长期以来,我们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但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重大、复杂的变化,“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何子鹏 《学习月刊》2010,(22):11-11
一、美国正寻机介入两岸事务 长期以来.美国方面的主流意见认为,两岸统一的状况出现,将是因大陆单方面运用武力强行“吞并”台湾所致。但是,近两年来,两岸间经贸交往的程度与速度、人员往来的密度,以及大陆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台湾对大陆经济的依赖程度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6.
组人 《党建文汇》2008,(1):17-17
台湾《中国时报》针对岛内二三十岁青年(“80后”)的民调显示,60%的人认为台湾大专教育没有竞争力,39%认为自己竞争力不如大陆年轻人。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学生不知道台湾“外交部长”是谁;新闻系学生天真地以为实施“朝贡”制度能让台湾“独立”;一位青年说,他是台湾人,“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大陆的事”。  相似文献   

7.
包蹇 《党建文汇》2007,(5):15-15
去大陆参加两岸经贸论坛!这成为时下台湾最轰轰烈烈的潮流。台湾经济已经被“台独”的铁锚锁住多年,从亚洲“四小龙”之首,一路坠到了“四小龙”之尾。不满、焦虑正迅速在岛内民众中间蔓延。令人多少有些看不懂的是,台“行政院长”苏贞昌日前突然命令“陆委会”和“经济部”必须在6个月内将“两岸客货运包机、大陆第一类人民来台观光、台湾农产品输往大陆”等三项重大决策定案,其态度似乎有“大拐弯”之势。有分析称,这大概出于两岸经贸论坛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关系史学术研讨会从历史的角度出发 ,围绕大陆与台湾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主要问题有 :大陆与台湾共同抗日问题 ;两岸对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主权的共同维护问题 ;两岸经济协作与互动问题 ;两岸宗教文化交流问题 ;两岸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异同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近年来大陆与台湾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状况的基础上 ,针对目前两岸共同加入 WTO的特点 ,揭示出在 WTO框架下两岸经贸关系互动的积极效应 ,并强调指出了加入WTO后台湾对大陆开放市场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3,(7):124-124
“小确幸”,即微小而确实的幸福。这个词来自台湾翻译的村上春树的文章,被台湾的年轻人接受和使用。2012年,两岸的社会情绪“步调一致”,祖凶大陆流行:“你幸福吗?”台湾地区流行“小确幸”,两岸同胞不约而间地对幸福做出思考和解读。  相似文献   

11.
今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台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访问大陆,就推动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等问题进行交流、对话。这是中国共产党与巾国国民党、亲民党之间的极具历史性和开创性意义的交流交往.是两岸交流史上的盛事,更是海峡两岸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2.
向雁 《世纪桥》2005,(5):62-65
近来,两岸关系出现了令人可喜的新变化,有媒体说是“春江水暖”: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对大陆的“破冰之旅”4月初刚结束,党主席连战的“和平之旅”4月26日又成行;连战5月3日回到台北,亲民党主席宋楚瑜5日就抵达大陆访问。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分别与连战和宋楚瑜就发展两岸关系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并达成了多项共识。一时间,人为筑成的两岸“政治樊篱”呈现崩解之势,全世界的中国人不禁为之叫好。舆论认为,虽然国、亲两党是台湾在野党,但两党领导人访问大陆的意义仍然重大,是历史性的突破,在新的条件下开辟了两岸“党与党”对话的新篇章,对岛内政治生态和今后两岸关系必将产生重大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构想和江泽民同志对台重要讲话为两岸和平统一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问题与构想多次作了精辟的论述。他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说:“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政治上,他指出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拥有军队,大陆不派人到台,台可派人到中央任职,可与各国保持与发展非官方经贸关系,但台不应有代表国家的外事权。在经济上,两岸应互补共荣,“两种…  相似文献   

14.
如同过去十几年来掀起的台湾政要大陆寻根热,在两岸关系趋缓的今天,这些“少小离乡”的“台湾人”终可还乡。少小离家老大回1948年,20岁的张克辉选择离开台湾,前往大陆厦门大学读书。令张克辉没有想到的是,次年国共内战结束,两岸从此分治,自己和家人也被一湾无情的海峡隔离。直到1993年父亲去世,张克辉才再次回到台湾。而后16年间,张克辉的官职越来越大,最后身居全国政协副主席,身为大陆政坛政治地位最高的台籍人士,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正当台湾海峡两岸形势发展出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风尘仆仆地从北京来到厦门特区.深入视察海沧台商投资区.亲切会见在这里投资兴业的台商代表。并与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谈话再次体现了大陆对台湾同胞的善意,展现了祖国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在2005年国共两党胡连会谈取得五点共识的基础上,胡锦涛殷切希望海峡两岸加强交流合作,藉以造福两岸广大同胞。  相似文献   

16.
2005年7月6日至13日,由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率领的新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访问团在大陆访问。访问团先后参观大连日俄监狱,拜谒南京中山陵,参观吊唁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奠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参观“七七事变”发生地--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12日上午新党主席郁慕明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演讲;下午在北京饭店举行记者会,总结大陆之行。新党表示,接受“一中原则,九二共识”,进而提出“一中两制”的思维,追求两岸和平。新党秘书长李胜峰代表新党提出有利两岸互利双赢的十点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2日下午会见了郁慕…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通过赴台八日游,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两岸一家亲不可能被离间;两岸和平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两岸和平统一的迟早取决于我们建立起更加优于台湾的政治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8.
刘霄 《廉政瞭望》2014,(13):60-61
60多年来,两岸因为台湾海峡的地理距离和政治文化因素,双方难免会有对彼此的误解、好奇。台湾作家廖信忠就是这样一个民间文化的“中介商”、“搬运工”,他在《我们台湾那些年》一书中,用通俗轻松的大白话,向大陆民众讲述了一个你所不知道的台湾.讲台湾几十年来的剧变。  相似文献   

19.
张勇  郭丽琨 《党建文汇》2010,(11):13-13
台军前空军副司令、退役中将李贵发参访大陆后,在台撰文表达其感想,现节选如下:台湾有人对退役将领频繁往来两岸,与解放军退将球叙、联谊不以为然。认为退将赴大陆联谊,会稀释“敌我意识”,不利于台军作战。笔者认为类此批语实在“言重了”。国共隔海对峙已逾60年,现在两岸军力差距拉大,若放任“仇恨”继续下去,将来如不幸发生战争,必然是令人遗憾的结局。现在台海两岸人民来往频繁,正是化解仇恨、携手合作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党建文汇》2013,(10):13-13
对台湾来说.什么比被“大陆1000枚导弹瞄准”还可怕?台湾大学社会系教授薛承泰的答案是:台湾学生与大陆学生间的竞争力落差。自2010年台当局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就读以来.两岸学生的对比成为岛内关注的焦点之一.与陆生的勤奋好学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