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失业保障是通过国家立法手段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失业保障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失业保险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障制度的初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要求以来,全国分配制度改革的步伐加快。从宏观层面看,全国有29个省区建立了工资指导线制度,124个城市建立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18个大中城市建立了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所有省区市都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工资立法工作也向前推进,劳动和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始自20世纪30年代,其失业保障制度建立在社会保障立法基础上,构成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安全阀”。湖北省总工会对美国享受失业保险的范围和条件、失业救济金的计算和发放、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及其主要作用进行了较详尽考察,相信会对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9月28日,朱铝基总理签署国务院271号令,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开始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这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在我国目前的三条社会保障线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未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主体,国家希求通过此项制度的逐步成熟规范,使之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以及生育等社会保险体系相结合,共同构筑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远景框架。而'空条线"中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  相似文献   

5.
刘吉堂 《学理论》2011,(35):64-65
长期以来,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城镇与农村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国家政策取向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社会保障的法律、政策资源向农村的分配极为有限,随之形成了的城乡迥异、相互隔离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在此背景之下,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模式,以缩小城乡差距、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然而作为社会"减震器"和社会公平"调节器"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却长时间内只是关注于城镇居民,对占人口多数的农村居民投入很少。因此,建立宁夏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模式成为完善宁夏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土地保障功能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距悬殊,广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几乎空白。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长期以来承担着农村社会保障功能的土地保障功能逐步弱化、丧失。因此,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迫在眉睫。其重点在于:通过土地保障功能的再造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逐步实现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从而建立城乡一体的全国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川仁  江夏 《瞭望》1986,(16)
社会保障制度亦称社会安全制度,或社会福利制度,涉及生、老、病、死、伤、残、孤、寡、失业和职业培训等方面,包括医疗保险、养老金、失业补贴、家庭补贴等项目。 一般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最初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德国。到一九八一年,世界上已有一百三十九个国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建立了不同规模、不向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 当代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大致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被称为“积极的国家”。其特点是政府的干预。主要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和效率,以较高的生产水平带动较高的  相似文献   

8.
崔涛 《行政论坛》2012,(6):71-73
农民失地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由于长期推行城乡不均衡发展战略,导致部分失地农民成为"无地、失业、无社会保障、无创业资金"的"四无"人员。对失地农民实施社会保障是政府的基本责任,是其生存发展的基本权益,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以法治为基点改革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在价值取向上应构建保险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原则方面应当遵循保障生存权和发展权原则、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原则、保障的范围和标准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政府责任原则,同时,应科学合理地进行法律法规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劳动市场开始出现大量的非正式就业群体,由于社会政策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对这部分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德国、英国和丹麦的经验显示,弹性安全成为解决这一困境的新思维,中国社会政策应当从“就业保护”向“失业保护”转变,加强技能培训和完善失业保障体系建设.在实现途径上,应加强工资协商机制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协调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保障政策实施的一贯性,福利政策的转型需要将政治成本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0.
对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雪萍 《理论探索》2007,(6):112-114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基金规模持续增长,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可以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已初步确立.但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尽完善,存在覆盖面较窄、管理体制分散、筹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是:以社会公平为基本原则,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加强立法,完善社会保障责任共担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协调发展,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6)
随着城市化浪潮的猛烈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进而要求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华蓥市在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劳动力价格低、缺乏劳动权益保障和失业补助等问题,阻碍了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分析华蓥市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实施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实际,探讨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路径,促进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保障农民工的社会权益。  相似文献   

12.
苏献华 《学理论》2012,(8):47-48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在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农村也受到了这股洪流的冲击。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多种,但由于其本身存在的缺陷和转型时期滋生的问题,使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对山西农村社会保障现状来提出一些对策:一是建立合理的筹资机制;二是建立不同层级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三是规范强化制衡机制;四是完善现有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体系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减压阀",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环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以建立和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以创新二元化社会保障体系为动力,以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和执政能力建设为手段,逐步健全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多地关注民生。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方式和运作机制,为推行社会保障制度指明了方向。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计划在未来的三年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就对上海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一、社会保障:现代企业制度的呼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和热点。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既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条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一个关键。概而言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是我国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特殊群体,建立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建立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时,我们应借鉴上海、广东等地的成功经验,在制度设计方面坚持统账结合模式,实施土地换保障,优先建立农民工的大病统筹和工伤保险机制;要分类、分层地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建立包括各类劳动者在内的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制度为什么在资本主义经济并不发达甚至较为落后的德国率先建立,这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的形成是制度的需求力量与制度的供给力量均衡的结果,而制度变迁主要分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两种类型.德国率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制度诱致变迁和强制变迁的综合结果.分析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条件和构成对转型期中国的社会保障建设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应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尊重经济发展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体系,还应鼓励建立多模式、多渠道的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7.
韩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于上世纪60年代,经历了起步、实施、基本建成到正式形成四个阶段。韩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本国特色",这主要是其国内、国际政治力量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荷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荷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与大多数西欧国家相比,荷兰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得相对稍晚,但是发展却较快,它的失业、养老、社会救助以及疾病和伤残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都是在1949—1967年间相继建立起来的。荷兰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之初就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宽大性特征,即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高、对享受福利的资格要求却比较松。这种情况的形成与当时的荷兰社会经济中所存在的两个重要特征有关:一是劳动力市场制度以及政治过程中浓厚的社团组合主义色彩,二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充分就业的实现。二战以后的西方…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社会保险属于第一层次,用人单位补充保险,是第二层次。职工互助补充保险,是由工会发动和组织本系统、本单位职工,采取以职工自愿筹资为主、资助为辅的方式对职工及家庭  相似文献   

20.
改革医疗保障制度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和难点。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进行这项改革,如何既能保障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又能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做到合理需求与有效供给相统一。将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也是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本文拟对城镇职工医疗制度的保障水平、保障方式、筹资模式和改革步骤等问题提出一些想法。一、关于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由政府组织实施,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费用的基本医疗保险。应逐步覆盖到城镇全体劳动者,使不同部门、不同所有制单位和不同用工形式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