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初期,在正面战场屡遭失利的情况下,国民党决定迁都重庆。重庆遂成为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中心。为坚持长期抗战,中共中央决定在重庆成立南方局,作为派驻国民党统治区的代表机关。南方局成立后,坚定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领导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组织和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坚持第二次国共合作,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红军长征胜利是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内正确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胜利,长征获胜是克服多种艰难险阻的结果,也是调动多种克敌制胜因素的结果,其中就有积极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利用国民党派系矛盾方面的因素,本文就此列举长征中的史实作一阐述.(一)利用陈济棠与蒋介石的矛盾长征之前第五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坚持党内正确路线的领导干部,以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的眼光,注意到国民党内派别斗争所形成的某些局部对革命有利的条件,重视利用国民党内的矛盾斗争,创造有利于革命的形势.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后期.都昌出现了一个反共“五人团”。围绕“五人团”。共产党、国民党左派与国民党右派以及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斗争。这场斗争.从武汉国民政府延续到南京国民政府,历时四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党江西外来势力与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相似文献   

4.
1923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迅速推动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新局面。大革命洪流使重庆成为四川革命运动的中心。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按照国共合作的方针策略,努力在重庆实现国共合作,牢牢掌握着对四川大革命运动的领导权。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通过国民党左派省党部,广泛动员和组织各界群众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发动顺泸起义,支援北伐战争,有力配合了全国的大革命运动。四川的国民党组织虽然建立较早,但自1924年国民党四川执行部负责人熊克武等离川后,再也没有重新建立起全省性的国民党组织,很多党员失去了关系,组织处于分崩离析状态。1925年参与发起西山会议的石青阳乘机盗用四川执行部的头衔,以熊克武和他自己的名义,拉拢腐败官僚政客,排挤杨闇公、廖划平等,擅自指定黄复生、张赤父等9人为筹备员,于同年7月在重庆成立了右派控制下的国民党四川临时省执行委员会(俗称省党部),右派势力趁机活跃起来。为了回击右派势力的扩张,杨闇公、廖划平等为代表的左派力量便在进步学生、工人中发展左派国民党员。孙中山逝世的消息传来后,他们领导党、团员组织重庆广大群众开展数...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中国革命走着特殊的道路。作为领导这场伟大革命的中国共产党,除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外,还在思想领域里进行了一场把革命队伍中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引导到无产阶级革命轨道的斗争。正是在这场斗争中,形成了毛泽东关于用无产阶级思想反对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正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争夺抗战胜利果实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的具体情况,把战略重心放在争夺东北的斗争上,提出了发展东北,"独霸东北"的口号,但由于苏联对美、蒋妥协及国民党军在美国支持下,于1945年11月攻占了山海关,夺取锦州,使我党已不可能独占东北。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把战略重心转到建立东北根据地上来。在这场斗争中,以毛泽东、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中央审时度势,采取了一  相似文献   

7.
<政治周报>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由毛泽东主编的国民党中央的机关刊物.此前,学术界对于毛泽东以该刊物作为阵地所进行的政治斗争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但是很少关心<政治周报>时期的办报经历对于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的形成所具有的关键作用.实际上,这一时期毛泽东处于中国政坛的高端前沿和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对于国民党新闻宣传的观察非常清醒,他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宣传报告>等文件,系统总结了国民党中央对于新闻事业的经验和失误,这为毛泽东党报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和理论雏形,毛泽东党报理论中的对敌斗争原则、真实性原则和党性原则等核心内容,都可以从这里找到它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成功地运用新闻宣传扩大了影响,打击了敌人,赢得了群众,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本文试就这一时期党关于新闻宣传的策略思想做一初步探讨,就教于诸位学者先生.一国民党“一大”后,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入了国民党并在其组织机构中担任一些要职.为了指导这些在国民党中工作的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于1924年2月在第二次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通过了《同志们在国民党工作及态度决议案》.决定“本党以后一切宣传,出版,人民组织,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时期的1948年,战斗在第二条战线上的北平电信系统中共地下党,成功地组织了一场影响全市、震动全国,给国民党沉重打击的3000名电信员工“饿工”斗争。 北平电信局下属机构的东营,是这场斗争的发起单位,有员工470人,是北方地区的电报通讯枢纽,在全国通信网络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斗争中举足  相似文献   

10.
从一介山野村夫到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总统,短短十余年间蒋介石便跃升至国民党政坛顶峰,速度之快让人刮目。此后,作为国民党首脑人物,攀踞国民党政治舞台近半个世纪之久,无人可与其比肩。当然,蒋介石的专制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残酷的政坛角逐和斗争使其经历了几次沉浮。在蒋介石政治生涯中曾有三次下野。每一次下野,尽管都是一次以进为退的策略行动,但其狭隘自私、睚眦必报的心理,使其在每一次下野前后,都要找替罪羊或发泄积愤或杀鸡儆猴:1927年下野,杀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王天培;1931年下野,杀国民党著名左派领袖邓演达;1949年下野,杀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陈仪。  相似文献   

11.
《先锋队》2003,(4)
廖承志同志喜欢画画,而且喜欢通过自画像以“言志”。他在不同时期所作的自画像,今天已成了珍贵的革命文物。廖公既坐过“洋牢“(日本三次,德国、荷兰一次),也坐过“土牢”(国民党两次,张国焘一次)第二次坐国民党的牢时间最长处境也最险恶。他于1942年5月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逮捕,关押在江南泰和县马家洲集中营,后转重庆歌乐山监狱,先后关在“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黄家园子和白公馆,遭受了比过去更加残酷的折磨,但始终表现了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廖公在马家洲集中营还画了一组反映狱中生活的自画像,共8幅。这两幅(图1、2),…  相似文献   

12.
四、“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 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区域的迅速发展,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为了扑灭革命根据地的革命烈火,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在历次反“围剿”斗争中,福建都是主要的战场之一。在第一次反“围剿”斗争中,闽西军民有效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于中国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国共产党上级组织的共产国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共产国际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调整了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力倡中共放弃苏维埃旗帜,转而举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共产国际时时提醒中共要保持党的独立性,同时又要求中共不惜代价维护这个统一战线不致破裂,这些指示和思想对于中共对国民党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保持统一战线的长期存在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虽然已经离开我们22年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周恩来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周恩来对立场问题非常重视.在对敌斗争中,他有坚定的原则性.对待国民党的高压政策,他决不屈服.在民主革命时期,他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27年“四·一二”事变的第二天,周恩来就和赵世炎等人在上海组织领导了20万工人大罢工,向国民党讨还血债,并给党中央写出了《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的意见书,要求为死难者报仇.1941年1月11日,“皖南事变”的消息传到重庆,周恩来立即向国民党代表张冲提出抗议.1月17日,当得知蒋介石签发命令,要取消新四军番号,审判军长叶挺时,他立即给何应钦打电话,斥责国民党的作法是“使‘亲者痛、仇者快’,你们做了日本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你何应钦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晚上,国民党新闻检查官无理  相似文献   

15.
杜琼  蒋健 《实践》2002,(7):44
反腐败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斗争,而是一项战略任务.在这场严肃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我们必须树立以下认识:   第一,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础和与封建残余千丝万缕的联系.腐败与反腐败是政治斗争,是对抗性矛盾,决不可以认为反腐败斗争一朝见功,轻易能取胜,靠抓几个大案要案就可以根除.……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抗日战争时期,设于重庆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坚持抗战、团结、进步,与国民党顽固派的妥协、分裂、倒退行径进行了坚决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精神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7.
张洪军 《理论学刊》2008,2(5):114-118
1938年10月,日本军队占领广州、武汉后,重庆遂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东北籍抗日救亡人士也大多先后到达重庆,他们以其特殊的身份,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下,以"东北救亡总会"为载体,以<反攻>为阵地,坚持党的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积极开展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同时,他们还建立了民主政治团体,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东北籍抗日救亡人士在重庆展示出了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斗争技巧,他们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国抗战的彻底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台湾海峡一直是国共双方斗争的重要战场.由于美国的介入,这种斗争又变得十分复杂和微妙.尤其是1954、1953年和1962年间发生的三次大的军事斗争,曾经给予国民党和美国以有力的打击,被西方舆论称为三次“台海危机”.同时,这种斗争,又使海峡两岸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来说,毛泽东可以说是这几次军事斗争的最高领导者.他以战略家的深邃目光,精心指导这些斗争.从而粉碎了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牢牢地掌握了东南沿海军事斗争的主动权.这种斗争,对毛泽东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刚刚结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蒋介石,就急忙从峨眉山上下来“摘桃子”,夺取抗战的胜利果实。毛泽东同志及时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奋起保卫人民的革命果实。在蒋介石阴谋策划下,第三次国内战争势不可免。这是爱国与卖国、民主与独裁、光明与黑暗的大决战。在这场决定我们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严重斗争中,争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东北,成为我们党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焦点。蒋介石依靠的  相似文献   

20.
自从传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了.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曾经遭遇到各种反动思潮的反抗,经历过多次激烈的论战.抗日时期我党同封建买办法西斯势力所进行的大论战,就是当年思想理论战线上的一场十分尖锐、激烈的斗争.正由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这场大论战中,粉碎了反共思潮的猖狂进攻,挫败了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共阴谋,捍卫了光辉的共产主义旗帜,马克思主义才得以在中国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传播起来,并且更加迅速、更加紧密地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