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96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同一天,中共中央又发出了《关于贯彻执行“紧急指示信”的指示》。根据这两个文件,全国于1960年冬至1961年底,普遍开展了整风整社运动。  相似文献   

2.
1961年11月,中共湖南省委《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几点指示》的出台,标志着湖南在全国率先拉开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序幕.省委给中共中央写的几份总结运动经验的报告,迎合了毛泽东当时“左”的思想状况,为他“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实际依据.毛泽东高度评价湖南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他指导制定的《关于目前农村工...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根据增产节约运动中揭发出的大量贪污浪费问题,于1951年12月1曰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反贪污斗争必须大张旗鼓地进行的指示》,部署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随后,针对一些资本家行贿偷税等严重违法行为,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开展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向违法的资本家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坚决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  相似文献   

4.
1963年5月10日.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即将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就中共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和河南省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报告.写了抓紧进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的批示。他在对宋任穷报告的批语中指出:“四清”运动中用村史、家史、社史、厂史的方法教育青年群众.这件事是普遍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正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做《整顿学风党风文风》的报告,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2月8日,毛泽东在中宣部召集的干部会议上又做了《反对党八股》的报告。4月3日,中宣部发出经过毛泽东修改的《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指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和8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等)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即"第一个四三决定"。5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任的中央总学习委员会领导整风运动。6月8日,中宣部发出《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16日,中共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发出经毛泽东审阅的《关于军队中整顿三风的学习与检查工作的指示》。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共中央选择了赶超型的社会发展战略,与此相适应,在理论上逐步形成“抓运动促生产”的社会发展模式。1957~1958年的福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为了平息三大改造后期的“四过”问题引发的农村“闹社、退社”风潮。其结果是:一方面从理论上强化了“抓运动促生产”的社会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在实践上压制了中共福建各级干部中比较实事求是的正确意见,为1958年的“大跃进”扫清了阻力。  相似文献   

7.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首次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又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曾产生副作用。如“大跃进”年代过多地要求师生以简单生产劳动代替课堂教学,文革中各学校纷纷停课闹革命。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建国后至农村改革前的重大运动之一。而北京郊区农村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又是近年来在史志工作中没有弄清楚且无法绕开的问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从1958年9月,中央发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开始,至1960年底,按照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  相似文献   

9.
“枫桥经验”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枫桥经验”是1963年浙江省诸暨县枫桥区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并经毛泽东充分肯定为教育人、改造人的经验。本文拟对“枫桥经验”的形成、发展历程作一考察,以为当前我们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些借鉴。一1963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5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简称《前十条》),作为全国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指导文件。中共浙江省委为了贯彻《前十条》,由省委书记处书记林乎加带领工作队,与宁波地委、诸暨县委一起在诸暨县…  相似文献   

10.
1950.8.10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发出《关于整党工作指示》。自此,整党运动在全省逐步展开,至11月底基本结束。 1955.8.23日,经中央批准,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处建立。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叫“四清”运动,是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提出来的。1963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农村开展以清理帐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简称“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同年5月,毛泽东在杭州会议上制定了《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议(草案)》,要求各地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试点。按照当时的说法,开展“四清”运动是进行反修防修实践的一个重大措施。福建省闽侯地区先在面上结合整风整社开展社会主义教育,作为试点。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55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毛泽东就萌生了农业社规模要搞大的思想。当时,农业社多为二三十户的小社。他在《大社的优越性》一文的按语中写道:“这种小社仍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停留太久,应当逐步合并。有些地方可以一乡为一个社,少数地方可以几乡为一个社……” 1957年冬到1958年春,全国农村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活动,需要土地连片和人员集中,以便于管理,为此,1958年3月召开的成都会议根据毛泽东建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之后,广大农民在党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形势越来越好.1957年是新中国诞生以来最好的年份之一.后来的“右派”头面人物之一的章乃器曾动情地说道:“今天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如此辉煌.”为了更好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1957年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旨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相似文献   

14.
“四清”运动.指的是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在全国城乡发动的以“反修防修”为宗旨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4年下半年,在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指示下,大批领导干部下工厂、农村蹲点指导“四清”。20世纪60年代前期结合“四清”所开展的“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运动是当代中国史上的一件大事,然而国内外迄今甚少见到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的专门叙述。笔者搜集了相关的文献资料,试对其来龙去脉作一呈现。  相似文献   

15.
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针对根据地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提出了“自己动手”的口号。随后各根据地逐步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时期后,1943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在《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的指示中,要求各根据地实行“自己动手、克服困难(除陕甘宁边区外,暂不提丰衣足食口号)...  相似文献   

16.
一、土改偏差的出现及其纠正 在解放区普遍深入地开展土地制度改革运动,可以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支援解放战争。中共中央继总结《五四指示》(即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的经验之  相似文献   

17.
林木 《党史博览》2009,(3):F0002-F0002,F0003
农业合作化运动从新中国成立初就已开始。从1949年10月到1953年,以办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1953年4月,针对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出现的急躁冒进倾向,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提出了“稳步前进”的方针。然而,毛泽东却认为,农业生产合作是农村工作的主题,“纠正急躁冒进”,吹倒了一些不应吹倒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相似文献   

18.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绝大部分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反对目前党内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存在的宗派主义的主要倾向,认真解决好知识分子问题。毛泽东也强调;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科学不行,没有知识分子不行。根据这次会议精神,2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知识分子工作。  相似文献   

19.
《支部生活》2005,(3):14-14
一,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文件突破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二,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三,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四,1985年1月,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20.
研究概况1957年至1962年,中国共产党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了以“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为形式,以两条道路的斗争为主线,以反右、“三面红旗”、反右倾、整风整社为主题的四个阶段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左”的理论指导下,社教运动每年一次,每次又是一个独立的过程。社教运动对于提高基层干部群众思想觉悟,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成为推进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不断革命的重大步骤,实际上是政治运动在民众层面的泛化和进一步延伸,并构成了联系若干重大政治运动之间的关键环节。在农村社教运动中,大量的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