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茜  冯晓  朱彦元 《德国研究》2008,23(4):47-52
随着中德经贸关系的发展,德国企业在华投资日益增加。本文根据区位理论和产业链理论,解释了对德企在华投资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借助数学模型剖析了德企对华直接投资(FDI)的区位要求,进而展望了今后中德经济合作的可能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罗曦 《法国研究》2012,(3):78-82
在2010年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法国企业总数排名第四.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前时期,作为一个仅有6500万人口的国家,法国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面试作为一种直观的交流方式,在人才选拔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深入了解法国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并灵活运用语言技巧,才能在法企面试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华投资成功?这是欲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的德国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从投资前的准备、中国市场与消费现状、德国公司的优势等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具体、客观的分析。作者认为:保证德国企业在华投资成功的前提条件是充分的准备工作,它应包括化相当的时间调查中国市场、了解投资的条件与机会,以及选择可能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4.
法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经历了三个阶段:探索阶段(1992年以前)、快速发展阶段(1993-2000)、波浪式增长阶段(2001-至今)。法国企业在对华直接投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借助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带动相关和支撑行业企业,以多种进入方式投资中国市场。法国企业在华FDI对我国企业国际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我国企业要擅于识别东道国的区位优势,注重相关和支撑产业的发展,可以以多种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  相似文献   

5.
在华韩国企业的文化本土化战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国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但韩企入华经营仍是“水土不服”。近年来在华韩国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管理 ,努力实施“本土化战略”,展现出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珞骡 《法国研究》2010,(1):46-46
<正>在过去几十年英语强制性的普及下,法语在国内缺乏相应的认知基础和语言环境,一直处于边缘地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在一些高校才设有法语专业,法语人才较为紧缺,近十年来,随着中法两国在文化、科技、教育、商贸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和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大量法企进入中国,随着中国在非洲的大举投资,中国同非洲的合作也日趋紧密,法国的教育体制、留学政策以及灿烂悠久的法兰西文化,也吸引了大批莘莘学子,法语具有最为广泛的市场发展空间,作为除英语  相似文献   

7.
中国管理思想源于儒家文化 ,海外华人企业管理模式既受当地文化的影响 ,同时又受中华文化的制约。本文通过对华人企业管理模式一些特点及其文化基础的研究 ,探讨适合中华文化的管理模式 ,相信对我国大陆民营企业管理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华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战略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赟 《当代亚太》2004,(6):29-33
跨国公司在华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的主要方式是以较高的薪酬吸引人才、设立研究开发机构网罗人才、独立或合作培养人才、通过并购寻求人才.它有助于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获取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加快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进程,但也带来人才流失风险加大、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受到冲击等负面影响.中国应从战略的高度切实重视人才安全问题,加强对跨国公司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的政策引导,创新人才培养、使用、配置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谈到企业,往往会想到生产产品,销售,市场,售后等概念。至于企业文化,虽然并不陌生,但工、商业谈立的不多,重视的更是寥寥无几。其实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的一部分,现代的企业开始注重并推行它。那么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一种概念呢?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融合了管理和文化这两种因素。它受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以全体员工为中心,形成企业的集体精神和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并以此精神和价值观为推动力,树立企业的形象,形成自己的独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那么可以说企业文化应该是为企业内部大部分员工所一致认…  相似文献   

10.
本报告通过政策调研、企业访谈以及问卷调查三种方式,对2011年欧盟在华投资企业的投资和经营状况以及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调研报告认为,由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中国部分地区正在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过渡。这种过渡带来的变化并非是投资环境恶化。欧盟在华投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并对中国市场抱有充足的信心。绝大多数欧盟企业将会维持或扩大现有投资规模,不会减少投资和撤资。但与此同时,欧盟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中国的投资环境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原材料、能源、土地供应、人才培养、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等是影响欧盟在华投资企业经营的主要因素。欧盟在华企业本土化进程缓慢,经营灵活度不够,成为企业发展的掣肘。此外,欧盟企业在推广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作出了贡献,但同欧洲标准相比,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韩国企业在过去几十年内取得了高速度的发展,这与企业不断开发适合于国内外经营新环境的企业文化,特别在海外市场能够发挥国际竞争力是分不开的。创业精神、勤劳的工作态度以及政府经济政策是韩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样形成以低工资、勤勉的劳动力为基础的、适合于低价格和低技术产品的经济规模的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2.
王仲昀 《新民周刊》2023,(15):25-27
“新能源化”转型,目前看来成为韩系车在中国市场自救的一种尝试。燃油车销量下跌,新能源转型缓慢,这是昔日合资燃油车企共同面临的困境。日系车和法系车,自2023年3月以来至少通过降价收割了一波流量,而同样降价的韩系车现代,并没有吸引太多关注。同样销量萎靡起亚中国最近的新能源战略发布会,虽然宣告向电动化品牌全面转型,但消费者仍然要问:这到底是自救,还是在华市场已经进入倒计时?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法语。法语联盟作为一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在世界范围内成功地发展了自己的网络,在推广法语和传播法语文化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法语联盟在中国立足并发展的经验体现在生存策略和文化传播策略两个方面。一方面法语联盟在中国创立之初,以协商的态度、灵活的组织形式同中国政府、法国驻华大使馆和中国大学合作,并通过独特的教学形式、实用的课程增加了在法语教学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法语联盟通过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活动彰显、传播文化。法语联盟独立自主运营模式和多样的文化宣传手段值得我国的孔子学院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在18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几乎无人不关注中国,文人学者尤其如此.从总体上看,对中国的热烈颂扬是舆论的主流,但是,基于不同原因而贬斥中国的也不乏其人.后人将持两种不同中国观的人分别称为颂华派(sinophiles)和贬华派(sinophobes),他们在有关中国的一系列问题上意见相左.在热烈颂扬中国的思想家们看来,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政制优良,国富民强,在很多方面都堪称欧洲国家的楷模,欧洲国家应该向中国学习.贬华派则与颂华派针锋相对,揭露中国的阴暗面,从各个角度贬斥中国.双方激烈交锋,大有水火不相容之势,以致有人认为,呈现在18世纪法国人面前的不是一个中国,而是两个中国.  相似文献   

15.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最新公布的《2008年日本企业海外事业开展问卷调查》显示,日本企业的海外事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显著,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受影响程度不同,在不同地区设有海外网点的企业受到的影响亦不同。其它国家的景气恶化、日元升值等是导致日本企业海外事业恶化的主要因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多的日本企业对海外事业的拓展持观望态度,然而却倾向于以拓展海外业务来应对危机。调查显示,中国仍是日本企业设有海外网点最多的地区及今后扩大海外事业规模的首选地区,但今后计划在华扩大事业规模的企业比例及对华业务的扩展速度都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与中国企业积极谋求向海外扩张的背景下,首届中法跨文化管理国际高峰论坛于2010年9月24日到26日在上海松江召开。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报告、主题会场等方式,就民族文化多样性对经济运行方式和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在导致企业管理中文化冲突的主因,企业管理普遍模式与地方传统的对接,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文化与管理创新,跨文化管理的研究趋势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了重要共识,并就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通过提高跨文化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出了各种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德国驻上海工商代表处是德国经济界在华设立的第一个正式代表机构。代表处的一项重要任务就在于帮助中德企业进入双方市场。从1994年10月至今,代表处运作一年有余,为中德企业提供了范围广泛的服务。为了让中德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更好地了解该代表处并利用其提供的服务,本刊记者专程访问了德国驻上海工商代表处首席代表葛礼慕博士,请他就代表处的任务与职能以及中德贸易与投资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8.
开发东盟国家旅华市场对策初探胡平近年来,东盟各国政局稳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亮点之一,出境旅游的人数也随之迅速增长。根据旅华市场的新变化,对我国旅游客源市场重新重点定位,开发东盟国家旅华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东盟国家旅华市场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企业与东盟合作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日本作为东盟传统的贸易与投资大国,已成为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主要竞争对手。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和日本在东盟地区投资的现状及比较优势进行分析,探索中国企业应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提升对东盟投资的竞争力,抓住目前良好的机遇,更有效地加快对东盟地区的投资。  相似文献   

20.
一、90年代日本企业在华投资的发展状况在整个80年代直到90年代初,日本企业对中国投资处于观望和起步阶段。从1981年到1990年10年间,日本对中国的投资一共只有28亿美元,占同期日本对亚洲投资的7.4%,占日本同期全部对外投资的1.0%;而从1979年到1988年10年间,日本企业在华投资的项目数和金额也仅占同期中国吸引外资的4.6%和8.5%。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从日本方面来说,一方面需要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一个逐步了解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曾经有“二战”时期对中国大量投资的历史,对于重返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