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蓬云 《政府法制》2013,(29):29-29
戴笠刚在蒋介石身边做事的时候,被老蒋看不起。既不派他事做,也不称他全名,只是叫他“乡下来的,去买包香烟”,“乡下来的,去把茶倒满”。如果一般人碰上这种待遇,早就受不了啦,但戴笠是怎么做的呢?他非但不争,还引以为荣。对别人说:“蒋校长(那时蒋是黄埔军校校长)这样叫我,是种亲热。叫我雨农的话,反倒见外了.”  相似文献   

2.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些耳熟能详的民间谚语,成就了职业规划师邓克宇的精彩人生。 邓克宇在艰辛打工生涯中,靠顽强毅力考上澳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并成为大型企业集团公司高级主管。就在事业达到巅峰状态时,他却突然辞去年薪达16万元的副总经理职位,执意当起“算命先生”。为此,亲友骂他“大脑神经短路”,相恋多年的女友同他分道扬镳。邓克宇无怨无悔,坚持为人指点迷津,掐指一算定乾坤。截至2007年5月下旬,他改变了600多名打工仔和大学生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阿成  宁冰 《政府法制》2008,(5):44-46
2007年5月18日深夜,河北省滦县妇幼保健院办公室主任吕莉去找算命先生“卜卦”。等待她的却是恶魔的铁锤。大难不死的吕莉怎么也想不到,就在公安机关侦破此案时,凶手又潜入医院对她实施第二轮、第三轮的刺杀行动。经过几个月的抽丝剥茧,2007年11月12日,4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逮捕。令人震惊的是,此案主谋竟是吕莉年轻有为的丈夫、滦县财政局副局长郝永久! 风华正茂的郝永久在外面发展“红颜知己”,但小情人并未对他“逼婚”,副局长为何要对老婆赶尽杀绝?2008年1月中旬,笔者赴滦县独家采访,首次揭开了这宗大案背后的真相。  相似文献   

4.
一片蒋天下,半壁在黄埔。曾位高职显的蒋氏门生,在寡廉鲜耻的权力场,却终归逃不了棋子的命运:“特工王”戴笠机毁人亡,“中原王”汤恩伯、“西北王”胡宗南最终潦倒落魄,而备受恩宠的陈诚也不得善终……本文以详实的一手资料,揭开了“天子门生”起落沉浮的幕后新闻。  相似文献   

5.
杨耀健 《政府法制》2013,(33):24-25
作为一代色魔,戴笠对胡蝶倾注了满腔的爱。自从得到胡蝶后,他奇迹般地一改过去到处追逐女人、渔猎美色的行为,同时也解开了还系在余淑衡等人身上的袅袅情丝。也许,面对着美貌绝伦、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柔情万种而又闻名遐迩的一代红星,戴笠心满意足了。  相似文献   

6.
徐焰 《政府法制》2014,(35):13-13
蒋介石很爱开办军校和训练班,又经常亲自讲课,他的一句名言是“打仗就是打将”。毛泽东同样也注重开办学校讲课,但他强调“军队的基础在于士兵”、“兵民是胜利之本”。一个是注重“将”。一个是注重“兵”。结果“兵”赢了“将”。蒋介石一直非常注意笼络军官。可是,他没有那么多钱收买兵,抗战前募兵时便常常欠饷,到抗战期间和随后的内战中主要用绳子捆绑的方式“抓壮丁”。  相似文献   

7.
费礼 《江淮法治》2008,(12):26-27
在屯溪,真正知道他、了解他、领教过他厉害的人,不在少数。即便如何妙笔生花,对他的刻画也只能像初次见到他那样停留于表面。倒是那些在“道”上走的.特别是在“道”上走过又与他打过交道的人,对他的领教才能算得上刻骨铭心。而他本人,也“荣誉满身”,连续两年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人民满意公安民警”,  相似文献   

8.
虎林 《法制与经济》2001,(12):59-60,45-47
1921年5月18日,在四川省崇庆县城的小东街,一个幼小的生命呱呱坠地。20多年后,她就是令蒋介石震怒,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大失颜面的红岩英雄张露萍!  相似文献   

9.
“他”是第三人称,现代汉语里经常出没,可在古汉语系统里“他”却不是主角。“他”是个形声字,本作“佗”,本义是负担,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现代则用于称代自己和对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此外,“他”还有一个重要义项,是表示指称,相当于“别的”、“其他的”,与“此”相对。  相似文献   

10.
“怕”与“敢”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它们共存于每个人的意识之中,对引导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内心害怕些什么,敢做些什么,往往不仅事关个人,而且会影响社会。对于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来说,其从政生涯中的“怕”与“敢”,尤为如此。 “烟草大王”褚时健在临近退休时,有“一怕”:新的总裁来了以后,他就得把签字权交出去,如果这样,自己就“白苦”了一辈子。在这种“怕”的驱使下,他决定给自己“补偿一下”,“留条后路”,于是与罗以军等人私分公款350多万美元。然而正是这“一怕”,使他从高高的“红塔山”上坠…  相似文献   

11.
“当官不打送礼的”,这是旧社会官场处事的哲学。然而,宿迁市人民法院曹集法庭庭长卓光勤,却是一位专“打”送礼的“官”。违法亲戚的礼——不收1982年2月,40出头的卓光勤在结束他20多年军旅生涯后,头顶国徽,肩扛“天平”,来到曹集法庭当庭长。他上任不久,有一外地农民为其妻被人拐骗告到法庭,而拐骗人妻者恰恰是他辖区内的一个亲戚。原告刚走,那位亲戚就提着6包糕点登门了。卓光勤扳起面孔对他说:“你现在已经违法,必须依法办事,这个礼我不能收。”来人又哀求他:“俺30多岁才成个家,你就高抬一下贵手罢。”卓光勤一口回绝:…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他是江淮大地上的吴运铎;有人说,他是农技战线上的“王铁人”;也有人说,他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还有人说,他是活着的焦裕禄、孔繁森。温家宝总理称他:“全国农技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也是残疾人自立的一面旗帜!”而他自己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根在农村,与农村、农业、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3.
张金明 《政府法制》2013,(18):18-18
任一官半职的人.坐在位子上,总想问一问下属:“和前任比,我怎么样?” 其实,他知道“人走茶凉”的道理,他的前任“自然不如他”。但他还要从下属的嘴里听到肯定的答案,——得到那点“快感”。  相似文献   

14.
潘若雷是河南省某县国土资源局的一名小车司机,2005年10月后给该局局长刘运生开起了专车。刘运生平时待潘若雷不薄,视其为心腹,许多贪赃枉法的事也不背着他,甚至将他做为自己大肆贪污受贿的便利工具。没想到潘若雷也不傻,为了避免日后“惹火烧身”,对刘运生的每一笔“赃款”都作了详细记录。终于有一天,刘运生被人举报,潘若雷手中的“明细账”成了他的“呈堂罪证”……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阜阳市中级法院原院长张自民上任不久,阜阳中院先后有10个法官或被判、或受审,或被捕,或被“双规”。为塑造阜阳中院的正面形象,他在全院掀起了一场反腐风,大会讲廉洁,小会谈反腐,让人们对他抱有很大的信心,觉得阜阳中院这下有希望了。 没想到“廉”犹在耳,这个大骂“贪官大无耻”的“伪廉三世”竞和他的两个前任一样,也在做“无脸见人”的事,和他的前任“伪廉一世”尚军同一天走上被告席,和另一个前任“伪廉二世”刘家义同一天接到了人民法院的判决书……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让人无法悲哀的故事。为了达到与不能生育的前妻复婚的目的,本文男主人公挖空心思想出了一条“借腹生子”的“妙计”。殊不知.正是这条“妙计”.不仅没能让他和前妻“破镜重圆”,而且他这一生都将在痛悔中度过……  相似文献   

17.
尹祖光 《江淮法治》2009,(16):36-37
幡然醒悟从爱好打鸟到义务护鸟 在江西省新建县恒湖垦殖场乃至整个鄱阳湖地区,祖籍安徽的黄先银算得上是一位“名人”。不过,他这个“名人”当得并不轻松。有人把他誉为“正义的化身”,也有人骂他是疯子、神经病,甚至还有人对他恨之入骨,扬言要出20万元买他的人头。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多管闲事”,不顾一切地举报和阻止他人偷猎鄱阳湖候鸟。  相似文献   

18.
东方明 《检察风云》2014,(10):78-80
抗战时期,军统局首脑戴笠在陪都重庆伙同孔祥熙、杜月笙等政要权贵,大发国难财。1945年秋,日本投降伊始,戴笠即指派大批军统特务分赴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抓捕汉奸,清查敌产。这些特务以“抗战功臣”自居,与国民党政权其他机构的接收官员互相勾结,趁机营私舞弊、中饱私囊,社会舆论因此将“接收”戏称为“劫收”。这一拆迁索贿事件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9.
“口口声声为人民,一心一意谋权利”,这是张廷登的“两面人生”在他成为阶下囚后的完整呈现。  相似文献   

20.
东伟 《政府法制》2013,(15):39-39
中国有这样一位外交官:他曾作为中方代表团团长,主持“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为稳定东北亚局势而斡旋;他曾在中日关系陷入僵局之时,出使日本,进行了最艰难的“破冰之旅”;他还曾担任中共中央台办、闻务院台办主任,竭力加强两岸交流。他就是王毅,曾被誉为”新派外交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