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翻开中国共产党85年来的辉煌史册,“高饶事件”是建国初期在中共党内发生的一起阴谋分裂党中央、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严重事件。从中央档案馆最近解密的部分档案中获悉:刘少奇作为高岗、饶漱石阴谋活动的首要攻击目标而被深深卷入了这一事件中。可以说,从高岗阴谋发难到1954年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高岗、饶漱石的阴谋败露,刘少奇一直处于这一事件的漩涡中心。在刘少奇的政治生涯中。这是一次极其严峻而复杂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高饶事件是建国初期中共党内发生的一起阴谋分裂党中央、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严重事件。从中央档案馆最近解密的部分档案中获悉:作为高岗、饶漱石阴谋活动的首要攻击目标,从高岗阴谋发难到1954年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阴谋败露,刘少奇一直处于这一事件的漩涡中心。  相似文献   

3.
高饶事件"是建国初期在中共党内发生的一起阴谋分裂党中央、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严重事件。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高烧事件作了明确的结论,高岗和烧漱石作为破坏党的团结的野心家和阴谋家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习往上。刘少奇作为高岗、饶漱石阴谋活动的首要攻击目标而深深卷入了这一事件中。可以说,从高岗阴谋发难到1954年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高岗、烧漱石的阴谋败在,刘少奇一直处于这一事件的漩涡中心。在刘少奇的政治生涯中,这是一次极其严峻而复杂的考验。请看──从1953年夏季…  相似文献   

4.
1953年下半年,当党中央正领导全国人民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并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关键时刻,党内却发生了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中央、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严重事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内出现的第一次重大斗争。在以往的各类党史书籍中,人们了解最多的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在粉碎高饶反党联盟中所起的作用。但对陈云在其中的作用只是一笔带过。其实,在这场严峻的党内斗争中,作为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之一的陈云,表现出了高度的党性原则,同高岗、饶漱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粉碎高岗、饶漱石分裂党中央的阴谋和维…  相似文献   

5.
1953年下半年,当党中央正领导全国人民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并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关键时刻,党内却发生了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中央、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严重事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内出现的第一次重大斗争.在以往的各类党史书籍中,人们了解最多的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在粉碎高饶反党联盟中所起的作用.但对陈云在其中的作用只是一笔带过.其实,在这场严峻的党内斗争中,作为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之一的陈云,表现出了高度的党性原则,同高岗、饶漱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粉碎高岗、饶漱石分裂党中央的阴谋和维护党的团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三年下半年,当中共中央正领导全国人民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并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关键时刻,党内却发生了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中央、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事件。这是建国后党内出现的第一次重大斗争。这一事件中,高岗、饶漱石把进攻的主要矛头指向刘少...  相似文献   

7.
1953年下半年,正当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关键时刻,党内却发生了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事件。高岗、饶漱石利用刘少奇和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缺点和错误,散布谣言,制造混乱,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妄图达到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目的。这是建国以来党内出现的第一次重大斗争。在这次斗争中,周恩来同刘少奇一起成为被攻击的主要对象,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经受了建国以来第一次重大的政治磨难和严峻的政治考验。《周恩来与高饶事件》一文,翔实、客观地记述了高饶如何攻击周恩来以及周恩来如何同高饶进行斗争的过程,很有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毛泽东对高岗问题的定性高岗是中共党史很难回避的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高饶事件"后,毛泽东在对高岗问题最终定性和进行组织处理时起了关键作用。在1955年3月下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对高岗问题作了多次政治定性的讲话。在3月21日会议开幕时,毛泽东讲:"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现象,它是我国现阶段激烈阶级斗争的一种尖锐的表现。这个反党联盟的罪恶目的,是要分裂我们的党,用阴谋方  相似文献   

9.
高岗、饶漱石分裂党的活动,也称“高、饶反党联盟”事件,发生在1953年,揭露于1954年初,到1955年春处理完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内高层首次出现的一场分裂与反分裂的严重斗争。亲身经历过这件事的人健在的已经不多了。我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办公厅主任,了解事件发生、发展到处理的全过程。 对高饶事件的处理 高岗、饶漱石分裂党的活动,到1953年夏季的全国财经会议和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前后,已经充分暴露。党中央据此判明他们是野心家、阴谋家,下决心予以揭露。 在这前后,毛主席就高、饶分裂党的问题分别向党…  相似文献   

10.
谭译 《党史纵横》2000,(3):28-29
刘少奇在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的8个月中,对东北的干部最满意的要数“大姐”和“小姚”了。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他写道:“在工作上最积极、政治上最正确的是大姐”,“小姚在群众中是有最大的作用和地位”,可见对二人评价之高。“大姐”,是指我党早期工运和妇运的著名活动家郭隆贞烈士,“小姚’t却是后来“高饶反党联盟”的罪魁之一饶漱石。同受表扬,晚节迥异,难道是刘少奇看错了人?不是。因为“小姚”确曾有过光彩的业绩。饶漱石,江西临川人,闪03年生,20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22岁转党。大革命失败后去英、法、苏留学,回国后于…  相似文献   

11.
冯晓蔚 《世纪桥》2005,(11):50-54
刘少奇说:“中央调我回延安,我走 了没有问题,在饶漱石同志,陈军长领 导下,许多同志一定能团结一致,努力 工作。” 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 布命令:在江苏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 任命陈毅为新四军军长,刘少奇为政  相似文献   

12.
天磨 《党史纵横》2004,(11):11-11
2004.11党史纵横1954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揭露了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在揭露和批判高、饶反党联盟问题时,毛泽东对高岗的批判是很严厉的。当时,毛泽东有两个心情,一是认为在党的高层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出了这样的问题,说明建国后,我们的一些干部、尤其是一些高级干部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们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他们开始争权力、争地位了,这使毛泽东在震惊之余十分恼怒。二是他过去一直十分相信高岗,可是高岗却在背后搞阴谋。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的,他“对于高岗、饶漱石,长期没有看出他们是坏人”。毛泽东自己感到,他对出现高、饶事件,…  相似文献   

13.
1941年1月20日,“皖南事变”发生后半个月,中央军委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1942年1月,刘少奇回延安参加“七大”。在刘少奇的建议下,饶漱石代理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这样,陈毅和饶漱石就正式开始搭班子。为了打击排挤陈毅,饶漱石利用当时党内整风正在深入的  相似文献   

14.
“黄老”是黄克诚大将军的尊称,因为他性格耿直,无私无畏,同志们都喜欢这样称呼他。“小姚”即饶漱石,这是他在一段时间内党内的化名。1942年1月,中共华中局书记刘少奇奉调回延安工作。中央决定由饶濑石代理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治委员职务。饶漱石为独揽华中党政军大权,采取很不正派的手段,不久就将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排挤走了。陈毅离开华中后,饶濑石仍在各种会议上散布陈毅如何如何,以标榜自己的正确。黄克诚对他这种作风很看不惯,决心大胆为陈毅同志辩白。在一次华中局扩大会议上,烧潮5又借机对陈毅同志进河流毁,正冒天秋的昆…  相似文献   

15.
在皖南事变中,刘少奇在华中盐城的斗争活动和贡献,较少涉及。本文对此作一粗浅的尝试。一、及时向中共中央报告皖南事变的经过和应变对策皖南事变发生时,刘少奇和陈毅等同志正好在盐城华中总指挥部。他们时常守候在译电员桌旁,渡过了八个不眠的日日夜夜,把皖南情况及时报告党中央并作出相应的对策。 1月9日晨,项英等带领小队武装企图突出包围圈,私自离开军部指挥岗位。刘少奇接到叶挺、饶漱石这一报告以后,除当即指示叶挺和饶漱石采取应急措施外,同时把叶、  相似文献   

16.
1942年5月初,时任华中局代理书记兼新四军政委的饶漱石带领工作组到淮南检查工作,他的职务由陈毅代理。陈毅尽心尽责,成绩斐然。1942年9月19日,饶漱石从淮南巡视工作归来。有人便用这四个多月同饶漱石代理其前任刘少奇的那不到两个月作对比,许多飞短流长的话便出来了。饶漱石大为恼火,他更多的是担心自己在现在的位子上占不长。  相似文献   

17.
“高饶事件”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党内出现的第一次重大斗争。关于这次事件的传达,由于资料不足等原因,此前的文章和著作均鲜有论及。新近出版的《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6册,披露了一些这方面的史料,补足了一些已公开资料的不完整部分,为给“高饶事件”的传达过程勾勒一个大体轮廓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1949年4月至5月,刘少奇受毛泽东的委托到天津,协助天津市委贯彻七届二中全会的城市政策,解决亟待恢复的工业生产等问题,在此期间刘少奇发表了一系列讲话(简称“天津讲话”)。对此,邓小平曾有过很高评价,他说:那些讲话对我们当时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的时候不犯错误是起了很大很好作用的。但在党的历史上提到这个讲话的,一次是1953年高岗妄图推倒刘少奇,将“天津讲话”中的一句“剥削有功”作为重磅炮弹向刘少奇发难;另一次是1969年林彪在党的九大报告中把“天津讲话”作为刘少奇在中国搞资本主义的罪行加以攻击。1980年中共十一届…  相似文献   

19.
徐庆全 《湘潮》2005,(2):40-44
在围绕李准小说的争论过程中,中共历史上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针对高岗、饶漱石的分裂活动,中共中央召开了解决“高饶反党联盟”的七届四中全会。这次全会虽然与文艺界无关,但是,全会的精神则是后来“丁玲反党小集团”冤案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  相似文献   

20.
1975年3月2日,一位患有病毒性肺炎的72岁老者病死在北京,他的名字叫饶漱石。这个名字往往是与反党阴谋、反党同盟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