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丁 《检察风云》2004,(3):62-64
扉页之后,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为了追寻中国第一套《毛泽东选集》五卷本的踪迹,笔者走访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等部门,请教了很多毛选研究专家。我向他们提到,我在河南安阳见到了一套民国33年(1944年)版本的《毛泽东选集》的五卷本。专家们都说,他们知道历史上出版过这套书,但他们中很少有人亲眼见过,因而这套书很可能是孤本。之后,记者又采访到了参加编选这套毛选的曹国辉老人,他向笔者讲述了中国第一套毛选的出版情况。我想,我已触摸到了毛选出版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的一角。 中国第一套毛选五…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不知道彭德怀住中南海 彭德怀1953年从朝鲜归来住在怀仁堂东南角的永福堂,他在那里只住了6年便移居北京西北郊挂甲屯吴家花园。1959年从庐山下来,已被解职的彭德怀主动提出搬离中南海。杨尚昆到菊香书屋向毛泽东转述了彭德怀的要求,令杨尚昆震惊的是,毛泽东听完说:“呵,原来他是住在中南海里呐。”永福堂距离毛泽东居住的菊香书屋大概二三百步,毛泽东竞不知道彭德怀是他的近邻。  相似文献   

3.
张社生 《政府法制》2012,(14):53-53
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上,毛泽东建议与会者共同演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由他来亲自领唱。可让毛泽东没有想到的是,他自己领唱的歌曲,却最早来自于袁世凯。  相似文献   

4.
张港 《政府法制》2014,(11):17-17
世界上唯一的半文盲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责识字不多。1964年3月29日,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在河北邯郸向毛泽东汇报大寨情况时,毛泽东问:“陈永贵认不认字呀?”  相似文献   

5.
仁民 《政府法制》2012,(26):42-44
毛泽东一辈子不关心钱,嘴里很少说钱的事,口袋里一般不装钱,平时也不亲手花钱。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没被钱烦恼过。在他的一生中,还曾多次向人“借”过钱。 借钱为帮助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  相似文献   

6.
张炜 《政府法制》2011,(23):16-16
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早年就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从而得到不少人的赏识。而有两个人慧眼识才最早预见了毛泽东必成大器,这两个人就是符定一和柳亚子。  相似文献   

7.
森林 《政府法制》2014,(26):51-51
1949年年底,毛泽东第一次出国到苏联访问。周恩来根据国际惯例,指示为毛泽东制作黑色中山装和黑色皮鞋。但是毛泽东表示不喜欢黑色,而喜欢灰色中山装。周恩来知道后,便指示叶子龙等为主席制作黑色和灰色各两套,共四套中山装礼服。毛泽东说:“做新衣服太多了,如果在西柏坡就不会做这么多。花钱不少啊!我毛泽东也开始浪费了!你们记住今后不能再做衣服了,这些衣服够我穿一辈子的了。”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学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建国三十年了,法学著作很少,法学这个名词过去也很少提到。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四年主持制定我国第一部宪法时就指出,搞宪法是搞科学,一九五八年又提出党、政、军领导干部都要学点法学,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9.
孔力 《政府法制》2012,(16):44-46
1958年7月初,喳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在河南省遂平县诞生,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也是世界上继巴黎人民公社后的第二个人民公社,这里也是最早的“浮夸风”发源地。同年11月13日。毛泽东主席接见了喳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带头人后。人民公社这一组织形式便波及全国。1983年,喳岈山卫星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现在,修葺一新的公社旧址已对游客开放。拂去岁月的烟尘,那荒诞的一幕渐次清晰。  相似文献   

10.
在"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同志身边的个别卫士借毛泽东的威望,向地方政府索要食物和土特产品,毛泽东知道后很生气,让汪东兴组织了一次身边工作人员的"小整风",并订出了制度.这些规矩、制度后来被人称为"毛氏家规",谁要是违反了,坚决让他走人.  相似文献   

11.
佚名 《政府法制》2010,(4):31-31
国人都知道,毛泽东主席很爱抽烟,20世纪70年代初还抽过雪茄,抽起来还很有型,喝茶也是主席的另一爱好。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毛主席一天生活的消费到底是多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钞票流量最大的国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民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印钞人每月能挣多少钱?他们每天面对花花绿绿的钞票真能毫不动心吗?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不久前,北京印钞厂的一位女职员和记者聊起了她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羊城 《政府法制》2012,(27):20-21
李小龙是20世纪中国最为传奇的人物之一。你一定听说过这句话——李小龙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仅次于毛泽东;但你未必知道这件事——毛泽东也迷李小龙。  相似文献   

14.
贾源 《法治纵横》2011,(13):65-66
在1756只跌跌涨涨的股票悬念里。有许多人都知道600359这个数字,却很少有人知道“359”究竟是什么含义。  相似文献   

15.
逸一 《政府法制》2011,(20):29-29
世界上普遍以为,最早的医院在苏格兰中部的伊持图塞尔,有2000年的历史。其实,最早的医院在我国周代就有了。据《周书·五会篇》记载:周成王在成周大会的会场旁,设过“为诸侯有疾病者之医药所居”的场所,这可视为我国医院的最早雏形。  相似文献   

16.
芦苇青青     
傅强 《江淮法治》2011,(10):60-61
我们平日累了,烦了,躁了,只知道闲扯、打牌、喝酒,却很少走出无形划定的圈子,很少亲近自然。那一片青青芦苇便也就那么站着,站成寂寞站成等待。  相似文献   

17.
陈晋 《政府法制》2014,(11):42-43
有一种误解,以为毛泽东读史。只读中国的,对外国的,他不大了解。其实,毛泽东也喜欢读世界史,英国作家威尔斯的《世界史纲》,就是他常置于床上,经常翻阅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关于政体问题的初步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在领导农民运动的过程中关于农民运动的论述里,指出了农会具有权力机关的性质,并对农民协会的作用作了论述。毛泽东在论述农会问题时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和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可以说,毛泽东关于农民协会的论述是毛泽东政体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9.
在回答记者“你认为香港的发展得益于哪些方面的优势”时,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教授郎成平表示,香港大部分员工对公司的信托责任是内地员工所缺乏的。在香港的公司里,雇员晚上十点钟、十一点钟下班很少会有怨言,很少见到香港员工下午五点多就要回家,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他们的信托责任,把工作干好是应该的。(6月12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20.
救火会 你知道救火会是什么DS?救火会就是消防队,它是个舶来品,最早诞生于上海租界。侣52年(清成丰二年),公共租界有两家洋行建立了两个义勇消防队。1866年(清同治五年),工部局成立火政处,即火政委员会。在公共租界有了救火会的17年后,法租界才有了自己的救火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