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锐 《观察与思考》2006,(16):52-53
<正>尽管有着世界“第一女强人”之称的美国国务卿赖斯匆忙赶往中东试图扑灭黎巴嫩与以色列之间的熊熊战火,但仍然没有丝毫阻挡住黎以冲突日益升级的大势。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部分国家日前就黎以停火问题所召开的罗马会议也没有达成任何一致性协议。这仅由两名以色列士兵被绑事件所引起的激烈局部冲突不仅让无数生灵遭遇涂炭之苦,而且给全球经济和地区生产增添了新的灾难。  相似文献   

2.
王冲 《思想工作》2006,(8):44-45
黎巴嫩真主党武装打死8名以色列士兵并绑架后,黎以冲突持续升级。7月17日,黎巴嫩城市遭空袭15人死亡,7名加拿大人被炸死。同日,以色列政府发言人宣布,以色列地面部队已经进入黎巴嫩南部,向靠近黎以边界的真主党基地发起攻击。阿盟秘书长穆萨称,“中东和平进程事实上已经破裂”,有分析人士认为该地区处在战争的边缘。以色列会不会再度占领黎巴嫩?中东会不会再度爆发战争?带着诸多疑问,本报记者连线中东问题专家,破解黎以冲突爆发后的各种疑问。哈马斯和真主党是否相互配合12日,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对以色列发动了越境袭击,俘虏两名以色列士兵,…  相似文献   

3.
新中东计划     
《时事资料手册》2006,(5):45-45
黎以冲突7月爆发以来,布什政府公开支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声称这是“一个新中东诞生前的阵痛”。所谓“新中东”是针对“新中东”而言。“9&#183;11”事件后,美国就在中东地区推出了“大中国民主计划”,其初衷是借“民主”手段来“改造”中东,移植西方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4.
今年夏天对中东地区来说无疑是一个血腥之夏。以色列为搜寻被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分别抓去的3名士兵,先后发动了“夏雨”行动和黎以冲突,并将冲突迅速升级为规模和影响力都空前的地区军事行动。然而,正如国际舆论所指出的,导致这场冲突的真正根源还是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巴以冲突。半个多世纪来,阿以双方围绕着巴勒斯坦问题,冲突不断,先后爆发了5次大规模的战争。而黎巴嫩是同以色列接壤的“阿拉伯前线国家“,在阿以冲突中扮演着特殊角色。从20世纪70年代起,黎南部地区便成为阿拉伯国家反以武装斗争的“前沿阵地”,从巴解组织到黎巴嫩真主党,不断从这里向以色列发动袭击,每每招致以军军事报复,黎以边境冲突不断。  相似文献   

5.
8月6日,一名小男孩在巴西圣保罗参加和平示威活动,呼吁以色列和黎巴嫩结束军事冲突。持续了一个月的黎巴嫩真主党和以色列之间的战争终于开始平息。8月11日晚,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关于解决黎以冲突的第1701号决议。8月14日,以色列和真主党实现了停火,黎巴嫩问题进入了新阶段。这场战争由两名以色列士兵被越界突袭的真主党武装俘获引发,看似突如其来,实则预谋已久。战事为何如此猛烈真主党武装是黎巴嫩的什叶派非政府武装,1982年由伊朗革命卫队帮助组建。1991年黎巴嫩内战结束后,30余支形形色色的教派要么自行解散,要么改编为政府军,只有…  相似文献   

6.
几月前,突变的以黎冲突将人们的目光再次汇聚到中东小国黎巴嫩。这是一个曾经备受中东人羡慕的国度,它的风光、繁荣及人杰地灵给它带来过“中东瑞士”等种种美誉;而战火又把“黎巴嫩化”变成世界各地混乱、战争的代名词。同一个国家,几代人在这里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命运。黎巴嫩身上的“三座大山”位于西亚、地中海东岸的黎巴嫩,面积刚刚超过1万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绝大多数人为阿拉伯人,其中,54%的人信奉伊斯兰教,46%的人信奉基督教。每个宗教派别炮火正对准黎巴嫩之中又分多个小教派。公元前3000年,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成为首批迁徙到黎的…  相似文献   

7.
国际     
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在爆炸事件中死亡;《京都议定书》生效;乌克兰计划年底前撤出全部1600名驻伊官兵;俄罗斯车臣非法武装头目马斯哈多夫被打死;马德里“3&#183;11”旅客列车爆炸案告破;韩日独岛之争烽烟起;美国国务卿赖斯访华;安南向联大正式提交联合国改革报告;朝总理朴凤柱访华;阿盟峰会决定重启“阿拉伯和平倡议”;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发生变动。  相似文献   

8.
9月底以来,中东和平进程出现严重危机,日见升级的流血冲突大有毁灭人们翘首以盼的巴以和平进程之势。在此危急关头,国际社会进行了积极的斡旋。10月1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分别向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巴拉克致口信,对当前的巴以冲突深表关切。10月17日,由巴、以、埃、美、约及联合国和欧盟等各方参加的沙姆沙伊赫首脑会议就停火问题达成协议。但是,暴力冲突仍在持续。 目前,有关方面对于巴以和平进程中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尚未找到解决的办法。要彻底打破中东和平的僵局,尚需有关各方做出艰苦的努力。 世纪交…  相似文献   

9.
我所了解的“文明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所了解的“文明的冲突”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倪世雄《文明的冲突》一文是美国哈佛大学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所长塞缪尔·亨廷顿教授主持的“变化中的安全环境与美国国家利益”研究项目的直接成果。我第一次听到他阐述这观点是1993年2月在卢森堡举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府对黎巴嫩的严峻局势十分关切,并对黎巴嫩人民长期蒙受战乱之灾深表同情。中国政府积极支持阿拉伯三方委员会为解决黎巴嫩危机所做的不懈努力,并高度评价和支持三方委员会本月16日发表的决议,它为在黎巴嫩实现全面停火和民族和解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衷心希望黎巴嫩冲突各方以大局为重,积极配合三方委员会的善意努力,为政治解决黎巴嫩问题作出自己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虽然不掌管任何部门,也不指挥任何部队,但常常是早晨第一个见到总统和晚上最后一个离开总统的人。康多莉莎·赖斯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担任这一重要职务的女性,以她自己特有的行为方式成为华盛顿最有权势的人之一。美国总统布什对她评价说:“赖斯不仅杰出,而且经验丰富。她是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我相信她的判断力,她充满了智慧。”  相似文献   

12.
要闻回放     
《台声》2007,(7)
5月24日,黎巴嫩巴里德河难民营的难民在黎士兵护卫下撤离。黎巴嫩军队与“伊斯兰法塔赫”组织武装分子在暂时停火两天后,于当晚再次在巴里德河难民营交火。此轮交火的原因是“伊斯兰法塔赫”组织武装分子试图潜入被黎军控制的难民营北入口和东南入口。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在北京举行招待会,纪念“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出席了招待会。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和巴勒斯坦驻华大使迪亚布·那米尔·鲁赫在招待会上发表讲话。陈昊苏会长在讲话中指出,中东问题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给地区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国际社会应加大促和力度,尽早结束巴以冲突,缓和地区紧张局势,为重启中东和平进程创造条件。他强调,作为巴勒斯坦人民真诚的朋友,中国将继续支持巴人民的正义事业,为实现中东和平…  相似文献   

14.
提起亚西尔·阿拉法特,许多西方人会说:这个人应该刮掉邋遢的胡须换上平民的衣着。然而、在许多巴勒斯坦人的心目中,阿拉法特是一个圣哲:同样杂乱的胡须成为他拒绝服从传统的中东领导者模式的标志;而“卡菲叶”头饰和手枪,正象征巴勒斯坦人为争取国土的奋斗决心。阿拉法特一生神秘且充满危机,一举一动与中东甚至世界和平息息相关。 阿拉法特的童年 1929年8月24日,穆罕默德·亚西尔·阿拉法特出生于埃及首都开罗。他父亲是阿布德·拉乌夫·阿拉法特,他的第一个夫人为他生了七个孩子,其中三女四男,阿拉法特排名第六。阿拉法…  相似文献   

15.
一段时间以来,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成了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黎国内反对派天天游行示威,要求叙利亚“结束对黎占领”;美趁机施压,对叙文攻武吓,指责叙为“中东民主的障碍”,就连阿拉伯国家也纷纷要求叙利亚撤军,为“中东和平做贡献”。众所周知,1976年,为平息黎巴嫩内战,阿拉伯国家联盟授权叙利亚派3.5万军队,以“阿拉伯威慑部队”的名义进驻黎巴嫩。这一驻就是29年。如今黎巴嫩国内形势剧变,点燃了叙利亚撤军的导火索。2月14日,黎巴嫩反对派领袖、前总理哈里里遇刺身亡。这起看似偶然的暗杀事件迅速在黎掀起了一场规模空间时事报告52黎巴嫩…  相似文献   

16.
月览天下     
《小康》2012,(12)
正千"创"百"恐"当地时间2012年11月16日,加沙北部,11岁的巴勒斯坦男孩FaresSadallah坐在遭毁坏的房屋外哭泣。以色列与加沙的冲突继续升级。以色列14日开始的空袭已造成巴勒斯坦近千人伤亡,国际社会加紧停火斡旋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紧接着,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提出了“艾森豪威尔主义”,要求国会授权总统,为保护中东国家的“独立”,可以使用美国的武装部队。由于美国随时准备武装介入,使得中东地区的局势十分紧张。当黎巴嫩、伊拉克出现突发事变时,特别是伊拉克宣布退出“巴格达条约”时,美国从其全球战略考  相似文献   

18.
4月8日,被布什总统引为左膀右臂的国家安全顾问赖斯被迫接受严厉质询:为什么她没有向布什政府警告9·11袭击。是她真的不明白9·11对美国的破坏力呢?还是仅仅因为她已经成为她那些妒火中烧的同僚的靶子呢?  相似文献   

19.
论传统形象理论的局限赵炎秋美国当代批评家M·H·艾布拉姆斯认为艺术有四个重要因素,即作品、艺术家、宇宙、观众。围绕这四个要素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文学本质论和四种不同的理论倾向。艾布拉姆斯的分析是有见地的,然而,正如保罗·德·曼所指出的,“洞察”总是与一定...  相似文献   

20.
蔡子民 《台声》2000,(3):50-51
2000年是台湾人民“2·28”起义53周年。“2·28”起义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残酷镇压,一直到“2·28”45周年纪念会时,国民党当局才承认“当时的政府犯了很大的错误”。“2·28”已有历史定论,是台湾人民要求民主自治、爱国爱乡的正义行动。可是今天“台独分子”还在说什么“2·28”是台湾人要求台湾独立,又有人说“2·28”是“台湾人与中国人的冲突”、“起义的口号是扑杀支那人(中国人)”。本文拟正面阐述台湾光复初期的文化思潮,以使大家了解“2·28”的时代背景及其意义。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台湾终于摆脱日本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