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技术进步对青少年品德教育的挑战大众传播是通过报刊、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传播媒介向为数众多的人们提供消息、知识、思想、观点、娱乐、广告等的活动。由于大众传播运用了现代化的手段,借助于各种传递符号,因此有公开性、时效快、复盖面广等特点。随着公共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传播技术的提高,大众传播已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着社会的精神风貌和人们的社会心理。从长远看,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面对改革和开放的社会现实,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大众传播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摆到  相似文献   

2.
①泛指人民大众的社会文化;②专指工业社会广泛流传的为大众所接受和消费的文化。“大众文化”的概念是与上层阶级的文化相对而言的,它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并借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作为工业社会特征的大众文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在工业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媒介带给人类社会巨大的变化和进步,但是与此同时,媒介对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由此产生的网络沉迷、追星沉迷等问题备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成为目前舆论的热点问题。因此,指导青少年正确解读和使用大众媒介资源,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各种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交织的社会背景下,提高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而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来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现提供传声筒。但是,在市场化大潮的冲击下,当前大众传播媒介正逐渐走向娱乐化、低俗化,使马克思主义中心话语权功能减弱,因此,研究在大众传媒视域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现,完成转型时期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第二、大众媒介的作用正在日益加强。这里的大众媒介指电视、录像、电影及音乐。八十年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媒介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加强。据调查,美国的每个家庭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七小时零八分钟。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平均每周要看二十五个小时的电视。青少年从初一到高中毕业,平均要观看电视节目两万两千小时,比实际上课时数多一倍。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交谈和思考生疏了,他们正在变为机器人,成为电视机的附属品。无怪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青少年形象的媒介呈现”为切入点,回顾了国内外青少年与媒介研究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内容分析与案例分析,检视我国大众传播媒介上青少年的主要形象。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形象的选择性呈现,一方面体现着占社会主流思想的成人世界对青少年成长的热切期待,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成人世界将异质化的青少年作为娱乐对象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人们期望从媒介中认识和理解社会,借由媒介满足获取外界信息的需求。然而,媒介传达的并非是真实世界的全部,它是经过主观判断后的选择结果。媒介现实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来源,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判断及采取的行动,都以他们看到、听到的媒介现实为依据。与此同时,在高度发达的大众传播时代,大学生群体正无时无刻地,主动或者被动接受着传播媒介塑造的现实和价值取向。之所以将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的研究设置在媒介现实的视角下,旨在指出媒介现实的介入将是区别过往时代下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的重要分界点。人们需要高度重视媒介现实对大学生的影响和作用力。这关系到我们是否可以深入研究大学生群体的表现,关系到大学生政治心理的优化和塑造,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也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社会化是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从个体角度讲,社会化是个体将社会的文化规范内化并形成独特个性的过程。从社会角度来讲,社会化是社会按照一定标准塑造社会成员的过程,从而使社会及其文化得以延续。个体社会化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决定中国梦的实现。影响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家庭是人们接受社会化最初的和最基本的文化环境,家庭在  相似文献   

9.
曲畅 《学理论》2010,(29):97-99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网络传播中起着历史性重要的作用。当今因特网及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使网络传播的新特征越来越在网络中、生活中、工作中有所体现,它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更使人们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它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推动作用。网络是一种传播媒介,但它与大众传播媒介不同,它是以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为基础,整合发展了大众传媒的传播技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播优势的。着重从传播技术和手段、社会功能以及媒介发展三个角度分析网络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肯年文化的载体和主体是青年。现代意义的青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青年文化无疑也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且要比青年群体的产生晚得多,严格说来,具有典型意义的青年文化是在本世纪初开始出现的。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通讯联系迅猛发展、教育的高度发达以及各种社团的大批涌现,青年文化一经产生便呈现出日益加速度发展和传播的态势。青年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对青年的成长,对社会主流文化、对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将产生越来越大和越来越深远的影响。为此,对青年文化实行有效的合理的控制,应当成为社会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白宇 《行政论坛》2003,(6):86-8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大众传媒管理模式上出现了许多变化,使得大众传播媒介本身形成了一种文化,其中的制度文化更是耐人寻味。针对中西方大众传播媒介管理模式和对其中传递出的文化底蕴进行分析,有助于我国传播媒介管理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大众媒介的普及,液晶屏幕机、电视游戏机、世嘉五代机、计算机相继进入家庭。城市青少年玩电子游戏机逐渐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电子游戏厅里,一些青少年在业余时间,甚至在上课时间与大型座式机为伴。从1993年起,青少年与电子游戏机的密切接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大量接  相似文献   

13.
十多年来,现实生活告诉我们,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生活愈来愈丰富多彩,文化市场的内涵和外延随之在拓展。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化市场忽略了青少年文化建设,又加之现代化大众传播工具的发展和普及,没有适当地制约或者无法制约,因此,中学生在沉甸甸的书包加上了像块砖头一样的录像带。它替代了过去自由交换图书、音带,形成了中学生“文化交流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上海市区家庭录像机拥有量已达四分之一,而高中年级学生的家庭拥有量可达二分之一。如何防止成人文化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倾向,这是文化市场“扫黄”初战告捷之后仍困扰着社会和文化市场的棘手问题。青少年在文化消遣中是消费者,又是被教育者,而后  相似文献   

14.
媒介通过构建社会话语体系,搭建公共舆论平台,塑造主导文化传播的共享意义等方式,不断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转化为社会个体的认知理念和价值共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大众传播理论为基本视角,针对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主要问题,系统地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媒介传播的主体、受众、方式、内容、反馈五个方面探寻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4,(31)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多元化的信息通过各种媒介进入我国,但是相应的媒介素养教育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英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就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至今已经发展成为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31)
道德榜样体现出社会的价值导向,道德榜样教育会影响大众的价值取向。而对青少年进行榜样教育,正确认知榜样的力量,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在知识与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道德榜样日趋淡出青少年的视野,明星偶像崇拜成为风潮,究其根源在于树立榜样的缺失,主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树立榜样脱离现实,内容脱离生活;另一方面,宣传媒介娱乐化,虚拟化,宣泄化影响青少年的认知,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来营造良好的榜样环境,来塑造青少年的榜样。  相似文献   

17.
张玲君 《学理论》2009,(26):15-16
近年来,大众传播以特有的方式为人类带来巨大的信息资源,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学习。作为主体的人也在大众传播过程中被无形的异化,本文以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和大众传播学中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小沈阳热"等文化现象为索引,揭示了人类受大众传播异化的表现,从而提出增强人类在大众传播中的主体性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叶飞 《理论导刊》2005,4(2):24-26
精英文化是文字时代文化的权威,但它却是少数人的文化,是远离了大众的“文化孤岛”。而具有日常生活性、大众传播性、娱乐消遣性等特征的大众文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大众时代,它内在的人文关怀也随着技术、教育和民主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凸现。时代要求我们能够正视大众文化的人文精神内核。真正先进的、大众的、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必将走向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党内政治文化的形成、传播、继承主要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来实现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深刻理解政治社会化和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明晰政治社会化与党内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当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面临认同感降低、传播僵化、经济利益多样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等内外部因素制约。可通过有意识地协调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和社会政治组织之间的关系,使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媒介手段密切配合,形成良性的、完整的政治社会化系统过程,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电视和儿童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家、教育学家指出,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媒介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电视的普及,我国儿童的生活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用和享受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电视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我们在浙江省做了一项探索性研究,以描述和解释电视和儿童社会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