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倒萨”战争雕刻中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目睹了一场电视画面战争,也像是在看一场外科手术直播。军事专家以准确的术语,指点着柳叶刀蜿蜒游动的位置;没有鲜血淌出,即使有,也只存在于电视画面上,不会散发出令人感到不适的浓烈的血腥味道。这终究只是别人在别处的战争——中国和中国人在这场牵动世界格局、且正在重塑中东地缘格局的战争中,基本上是充当着一个“冷静观察者”的角色。 战争是政治失败的结果,战争也是政治以另一种方式的继续,战争是地缘政治乃至世界格局的雕刻刀。刀锋所至,号角凄厉,枯骨生寒。 战争也可能是一个新时代的序幕。“9·11”让美国人恶补了国际知识并成为狂热的“国际主义者”,为了不让第二次“9·11”在美国本土重演,多数美国人支持了这场战争。然而这场战争既可能导致美国独霸中东时代的开始,也可能诱使美国跌入一个深深的地缘政治漩涡。 战争可以用外科手术的方式终结一个草莽枭雄对超级大国“不智”的挑战,但却难以阻止他化身为一个尖锐的传奇,并长久地成为超级大国夜夜的梦魇。 透过弥漫在波斯湾上空的硝烟,可以看到战争之恶,人性之恶,也可以看到强权的无情,生命的脆薄。但是,强权和战争终究无法“雕刻”一个民族的心灵,无法蒙塞人类社会的智慧与正义,就像谁也无法改变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滔滔东去。 在此我们也以同在地球屋檐下的一员的身份,以同为文明古国族裔的身份,为伤者痛,为逝者哀,为幸存者祝福。源远流长的文明,留给我们“庄敬自强”的训言;而萨达姆时代伊拉克所发生的种种民族悲剧,也给了我们足够的警示。从今天起,我们要从电视画面战争那里收回视线,更加好好地耕耘我们这片同样有两条著名河流的土地;从今天起,我们也要知道,中国的和平与别处的和平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强烈的进取心,做世界事务的积极参与者,而不仅仅是在电视画面之外旁观。  相似文献   

2.
编者的话     
<正>2015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具有特别的意义。70年前,在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之时,废墟中的各国人民便踏上了战后重建的征程。70年弹指一挥间,回望过去,今天的国际格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主流。让历史告诉未来。为纪念正义与和平的胜利,本期特别推出专栏,邀请政治、历史和  相似文献   

3.
美国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中国威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际关系的最著名学者之一、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2001年10月出版的力作 《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驱散了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颇为流行的各种自由主义,如“历史终结论”、“大战过时论”、“民主和平论”、“经济相互依赖和平论” 以及“国际制度和平论”在世界  相似文献   

4.
国际政治中的权利政治与中国国际政治学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政治学,以认识、判断和研究国际社会舞台上演的国际政治戏剧为主要任务,是与国际政治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紧密相联的。国际政治,指的是行为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围绕权力、权利、利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强权与主权、球权与人权、结盟  相似文献   

5.
左凤荣 《南风窗》2014,(9):12-12
<正>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百周年,学界精英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上,意在吸取历史教训,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中国人有以史为鉴的传统,更重视对历史教训的总结。《南风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百周年之际所刊发的一组文章,从一战前的金融体系、民众心理、社会思潮、大国政治选择等角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及在今天思考这一问题的意义进行了解读,很有意义。战争与和平,是国际政治关注的核心问题,当今的世界确实比冷战时  相似文献   

6.
正义,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冷战和平结束,人类通过和平合作实现正义和繁荣的前景似乎一片光明。但1999年美国率西方国家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的武力干预,不仅是循历史惯例在后霸权时期作地缘政治和军事准备,而且是在推广美国的国际正义观——对现存的以联合国为核心,以各国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为基础的国际机制提出根本改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国际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国家至上原则,并由这一原则演绎出一整套国际政治学说,涉及国际政治的无政府性质、战争与和平及由此派生出的均势与联盟等重大国际关系理论问题。尽管目前国家主权受到全球化日益严峻的挑战,研究黑格尔的国际政治思想仍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思考一些"人类尚未回答的伟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际政治中的权利政治与中国国际政治学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政治学,以认识、判断和研究国际社会舞台上演的国际政治戏剧为主要任务,是与国际政治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紧密相联的。国际政治,指的是行为主体间(主要是国家间)围绕权力、权利、利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强权与主权、球权与人权、结盟与不结盟、动荡与秩序的总称。国际政治虽然纷繁复杂,变化无穷,但国际政治的实质,始终是权力政治与权利政治的较量。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以来,美国把反恐战争作为其实现美国价值观全球化的重要手段。美国主张的理由是维护世界和平、正义、自由等现代价值观,这是根植于美国历史传统和美国精神的。但美国如果把它的价值观上升到一种对外行为的目标和行动指南,就面临理论上和事实上的问题。理论上而言,它的主张不具备普世主义的性质,而在国际层面,不仅在被推广的地区,本土文明反而被激励起来反对之,而且西方社会内部也存在对美国式现代价值观向全球推广的深刻反对。此外,美国能否走出帝国循环的规律,也是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9&#183;11”事件以来,美国把反恐战争作为其实现美国价值观全球化的重要手段。美国主张的理由是维护世界和平、正义、自由等现代价值观,这是根植于美国历史传统和美国精神的。但美国如果把它的价值观上升到一种对外行为的目标和行动指南,就面临理论上和事实上的问题。理论上而言,它的主张不具备普世主义的性质,而在国际层面,不仅在被推广的地区,本土文明反而被激励起来反对之,而且西方社会内部也存在对美国式现代阶值观向全球推广的深刻反对。此外,美国能否走出帝国循环的规律,也是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合法性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伯特·卡根 (RobertKagan)是美国卡内基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是美国著名的新保守主义学者和时事评论员 ,也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坚定卫道士。 2 0 0 2年夏 ,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 ,他就曾在《政策评论》杂志 6— 7月号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欧美关系的文章 ,引起很大轰动 ,题目叫《强大与虚弱》(PowerandWeakness)。其中有一句名言 ,说欧洲人来自金星 ,美国人则来自火星。指出欧美战略文化不同 ,美国人崇尚武力和强权 ,勇于选择战争 ;欧洲人则重视和平信条 ,信奉外交手段和国际组织。美国和欧洲几乎在一切根本性的问题上都持相反观点 ,认为欧洲人和美国人还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是一种幻想。美国认为冷战后仍然是一个无政府状态的世界 ,国际法、国际协定都是靠不住的 ,确保美国自由和安全的只能是拥有和使用军事力量 ;而欧洲憧憬康德式的“永久和平” ,设想一个类似欧盟式的世界———一切都通过相应的机构、规则来进行 ,其理想就是把欧盟作为模式推广到全世界。他认为 ,这是欧美分歧的根本所在。此文是卡根又一篇论述跨大西洋关系的文章 ,登载在美国《外交季刊》2 0 0 4年 3— 4月号上。文章不仅对欧美矛盾又有了新的阐释 ,同时也是美国新保守主义智囊鼓吹抛弃世界现有秩序 ,实现其“民主帝国主义”的一篇宣  相似文献   

12.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无产阶级对于各国统治阶级之间的军备竞赛和战争冒险应采取什么态度,达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曾经认真研究并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理论原则。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马克思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起草的两篇关于普法战争的宣言,就是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光辉范例。90年代初,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在这种形势下,对于战争与和平  相似文献   

13.
当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国际政治的主题取代战争与革命之际,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建立相应的国际新秩序。虽然各国对此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但这些看法都有个共同点,即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同时,提高全球人类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阐述军事对抗与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有益于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创造台海永久和平的新型军事安全战略。这种新型军事安全战略的基本特征是:把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既关注如何赢得战争,也关注如何通过战争赢得和平,还关注如何防止已经建立起来的和平转化为新的战争。以此为标准检视台海各方军事安全战略可以看到:中国大陆军事安全战略实现了战略与政略的高度结合,为军事服从政治、服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台湾、美国坚持“只经不政”、“和而不解”,使其“和平愿望”难以贯彻到军事安全战略层面,是阻碍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建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和趋势。“9.11”事件和“打击恐怖主义战争”的出现,尤其是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使国际关系发生了更为复杂和深刻的变化,也由此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新问题。《可以为战争辩护吗?》一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编辑出版的,它从一个新的视角,即从国际法与伦理结合的角度解读了当今国际政治关系。正如该书标题所示,作者围绕战争干涉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一、书的由来本书的始作俑者是两个重要的研究机构:法国外交部分…  相似文献   

16.
和平主义思潮是战后日本社会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本政治中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1960年代后期,从国家与社会和个人的关系角度出发,日本出现了以市民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的新和平主义理论,并成为像“越平联”这样的和平运动的指导思想,代表了日本和平运动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在市民主义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强调个人在战争中同时扮演“受害者”和“加害者”双重角色的和平主义思想。市民主义思想对当时日本和平运动的发展、和平意识在民众中的深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越南战争期间反战运动的发展,并对此后日本的和平主义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市民主义思想对和平运动的影响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考察战争不能拘泥于战争本身而脱离政治。战争合法性是战争政治属性特殊且突出的体现,对战争的性质、进程和结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战争的理念价值、国际规制、协商赞同基础是其合法性的主要来源和分析依据。对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分析表明,美国三次主要战争的合法性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其合法性基础的强弱分化;霸权企图及其膨胀是削弱美国战争合法性基础、引发合法性衰减甚至危机的根源。相关比较分析对于中国在面对战争逼迫而不得不自卫防御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或在国际社会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争取与增强战争或其他国际行为的合法性,也有诸多启示。理念价值基础是合法性形成的根本;国际规制基础的强弱对合法性具有直接支撑或消解作用,应当积极遵守而不是挑战基本而合理的国际规制;协商赞同基础往往赋予战争天然的合法性,应当努力争取国际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8.
艾利斯·扬对正义理论的突出贡献在于她对正义的"分配范式"的批判。仅关注分配正义的危险在于忽视了社会政治权力即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政治地位问题。扬对政治正义的阐述汲取了罗尔斯的社会基本结构等进步思想,在摒弃诺齐克非历史的正义模式的同时利用了其自我所有权理论,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联系模式"概念,将正义思考的范围扩大到全球层面,提出了一种结构性正义的责任理论。  相似文献   

19.
时代主题的演变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代主题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它是国际社会的主流,代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促使合作成为时代主题的一部分。而时代主题决定大国的崛起方式,“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决定了中国必然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发展是硬任务、首要任务。中国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共十六大的政治报告指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能的”。报告同时强调“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