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莱斯顿的"自由帝国"思想最为典型地代表了自由主义鼎盛时期的维多利亚时代主流政治家关于新的帝国模式的构想,集中反映了英帝国最高决策层中"自由帝国"思想对传统帝国理念的冲击。他的"自由帝国"思想在英国自由传统、时代精神和国内自由主义改革影响下形成。他认为传统帝国理念已经使帝国产生了"过度伸张"问题以及英国在经济结构、民主制度和社会建设上的蜕变。要拯救帝国只有代之以应时代之变的新型"自由帝国"理念。帝国应追求"道义和精神"力量,而唯有贯彻自由原则才能获得此经久性力量。自由原则的政策化主要涵盖殖民地的经济自由、防务独立和更为创新性地推广自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推进的"流动空间"的作用下,城市网络逐步形成,城市似乎正取代国家成为全球体系的领土基础设施和空间本体。城市网络的形成说明,在全球体系内部的国家主权之外产生了新的组织架构和政治空间,并由此降低了全球体系的无政府属性、构建了政策网络和层次政治。全球城市是城市网络中有着战略行为能力的特殊节点,无论形成还是维持,始终存在地缘政治权力和全球治理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将最终将决定其自身发展。城市的这种特殊属性充分说明,城市、城市网络和全球城市已成为一种"帝国"政治形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一方面,全球治理被看作是治理在全球层面的拓展,这种主张把权威置于全球治理研究的核心,注意到国家对权威的垄断在以“去地域化”为特征的全球化时代受到了挑战。另一方面,全球治理表征了全球化的组织特征,体现了全球化的权力运作特别是权力在微观层面的运行,看到了人口作为治理的最终目的必然超越国家边界的特性。全球治理可以从事实进程、理念、权力网络和新型人类秩序四个方面进行理解,存在的问题在于秩序的正当性以及跨边界民主的缺失。寻找一种全球治理的规范性模式是对全球治理进行正当性论证的重要基础。法治是全球治理的一种规范性模式,能够为全球治理提供正当性论证。  相似文献   

4.
<法律帝国>是美国法学家德沃金就"法律是什么"所进行的探讨之作,他指出法律是一个解释性概念,法律既包括明确法律规则,又包括原则学说、政策以及政治道德观念.本文探讨了写作<法律帝国>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德沃金提出内在参与者观点的原因和法律的解释概念的内涵,最后指出了解释性概念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帝国思维与和谐世界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交往理念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改变了旧有的帝国思维模式。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世界秩序的发展变动经历了一个不断冲突和共存的过程。认真审视世界文明之间的互动,建立公正的国际对话机制,发挥好世界组织和区域组织的积极作用,这是建构和谐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陈玉刚 《外交评论》2010,27(1):53-62
当前的国际关系实际上包含了国际关系和全球关系两种关系,它们相互联系,但各有特点和机理,用国际关系的方法无法解决全球关系的问题。全球关系是国际关系的新发展,它指向全球秩序的创建。由于现有国际关系理论不具备对全球关系的整合能力,因此各种全球秩序思想不断被提出,并为主导全球秩序的形成而竞争。在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的情况下,全球关系的重要性正在超越国际关系,我们应尽早确立全球秩序的情怀、目标和战略,贡献我们的全球秩序思想。  相似文献   

7.
1919—2019年,整个世界经历了一个重新塑造的过程,这就是从"帝国"或帝国殖民地向"民族国家"的转变,"民族国家"取代帝国,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由于历史背景不同,"民族国家"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从国家构建的角度,循着"已构建国家"、"再构建国家"和"构建中国家"三条线索,分析当今世界三种不同国家的来龙去脉,可以揭开世界的"底色",展示出一幅不同的国际关系图景。"民族国家"遭遇的挑战,特别是构建中国家的种种遭遇,不仅表明多数"民族国家"徒有其名,而且也表明这个百年之前开始的世界重塑的过程依然没有完成。历史地看,无论帝国还是民族国家,都是人类共同体的组织形式,人类历史实际上也就是一部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共同体"演化的历史。如果把"帝国"和"民族国家"放在人类共同体演进的序列中去考察,就不会在非此即彼之间犹豫徘徊,而为"人类共同体"的实现开辟出新的更多的发展空间。在这其中,中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考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美国罕见的政治撕裂,一个重要来源在于美国不同社会阶层已由以往的利益相关转向利益疏离,而它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经济全球化是在全球层面改变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利益结构和经济关系的过程,它所造成的利益疏离和政治撕裂,可以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前期英国主导下的全球化作为参照。经济全球化造成了资本逐利全球化与利益分配国别化之间的冲突,资本的全球扩张及其反国家特性导致国家的利益协调与分配功能弱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产业资本全球配置,全球经济高度金融化,"国民经济"趋于瓦解。财富向少数群体集中,跨越国家界限的精英联盟及其普世价值观形成,受益者与受损者间的利益断层线出现。资本意志左右国家意志,主权国家的契约伦理受损,国家失能现象加剧。国家间对立加剧,国际格局日益混乱,全球秩序呈现行将瓦解迹象。政治全球化即对经济全球化进行管理和规制的缺乏,反映了主权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治理限度,这也使得经济全球化有其无法舍弃的政治维度,要适应主权国家林立的政治事实。同时,要通过全球治理体系的更新和创建,努力管理和规制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全球性的利益协调和再分配机制,管控因经济全球化而带来的政治紧张。  相似文献   

9.
杨柳 《工会论坛》2008,14(4):26-27
全球化使国际社会的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国际政治向新的全球政治转变。在这种复杂的转型过程中,全球治理面临着权力的重新定位、参与者类型和数量的扩展、跨国问题的激增等挑战。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国际社会的多元行为体之一的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层面的各个领域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采取行动,从根本上动摇了以国家为主要行为体的国际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以石油贸易为主体的石油经济逐渐成了俄罗斯国民经济的引擎和动脉,俄罗斯政府也在积极利用石油经济获取国家最大利益,试图建立石油帝国的国际形象。然而这种单一依靠石油自然资源的经济结构也引发了对俄罗斯“荷兰病”的担忧。  相似文献   

11.
但丁在他的《神曲》和《论世界帝国》中表达出的政治思想,显示了他作为一名早期文艺复兴人物的新旧交替的特点。该文从但丁所处的时代的特点来分析但丁的政治思想,试图证明,他的政治理想一方面与时代格格不入,另一方面,他的建立一个和平而幸福的世俗王国的愿望,部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布什政府动员全世界应对新的威胁,但全世界公开质疑美国领导的全球秩序是否合法。威斯特伐利亚国家体系的逻辑翻转与布什政府的帝国—霸权观带来世界政治的变革。布什政府的保守主义外交政策聚焦于,利用单极实力保护自身利益。美国统治着世界,却并不遵守规则。这个帝国的政策在国内不可持续,在国外不受欢迎。赋予美国单极秩序以自由主义特色的政策建议,就是提供更多公共物品、参与多边规则和协议、分享战略决策等。美国应该超越均势和帝国的认识,成为自由主义的利维坦,以便建立美国单极权实力与广泛认同的规则和制度相结合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进程由经济、政治逐步深入到文化领域 ,人类历史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全面的转型时期。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 ,日益强化全球意识和全球性的文化认同正现实地促进全球文化的生成。所谓全球文化 ,并不是指各民族国家在文化上的同质性 ,而是指在相对独立的各国家、各民族文化基础之上 ,在全球世界交往中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之间的涵化与互动而形成的人类的共同文化。  相似文献   

14.
<法律帝国>(Law's Empir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Massachusetts,1986)是当代美国最著名、最活跃的法理学家之一德沃金的一部力作,是作者1977年至1986年这十年间思想的总结.按照作者自己的说法,<法律帝国>"通篇表述的是我几年来断断续续、点点滴滴研究所得的一个答案法律推理是建设性阐释的一种运用,我们的法律存在于对这些法律实践做出尽可能最妥善的叙述之中.①在其早期的代表作<认真对待权利>的基础上,德沃金在<法律帝国>一书中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思想,完成了自身学术生涯的再一次超越,对于当代西方法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拟对德沃金在<法律帝国>一书中展现出来的基本思想及才华做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5.
全球伦理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全球化趋势及其产生的全球化问题的解决 ,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国际新秩序 ,而全球伦理在国际新秩序的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需要全球伦理 ,从政治与伦理关系的历史看 ,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考察 ,伦理道德能够成为国际新秩序的构成因素 ,“全球伦理”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已经进人全球化时代,成为一个热门的全球性话题。然而,目前的国际政治法律秩序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时,存在全球公共产品管理的不能。那么,随着环保非政府组织的跨国活动日益频繁,为全球公民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基础。这些环保非政府组织成为了管理全球环境保护公共产品的主要角色之一,而它们的跨国活动也势必对环境法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以致在不远的未来会出现全球环境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逆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发展已处于全球化进程的十字路口。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引发"受益群体"与"受损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西方发达国家在现有全球产业分工布局下出现的产业空心化与高失业率问题,新自由主义政策范式的惯性影响,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上的战略收缩,是导致保守主义、孤立主义与民粹主义盛行从而导致逆全球化出现的主要原因。"逆全球化"浪潮只能严重破坏全球自由贸易与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侵蚀人类社会合作共赢的成果,给全球政治经济发展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面对"逆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影响,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致力于以"中国方案"和"中国应对"参与新一轮全球化规则的建设与全球治理,在推动"新全球化"的过程中积极贡献包括"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内的全球治理理念与治理规则等公共产品,以创造新的全球化净收益,引领新全球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在特定的国际背景下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而新兴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及美国将高新技术产业化 ,进一步增强了其超级大国的经济与军事的实力地位。美国对伊动武 ,是实现其构建帝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步骤 ;具体到伊拉克 ,则旨在那里用枪杆子输出美式民主制度 ,争夺石油仅为其次要目的。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将严重动摇联合国的地位 ,已经并有可能进一步在联合国内形成欧洲大陆轴心和大洋轴心之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史主要是一部进行战争和准备进行战争的历史,国家形态从传统国家到民族国家的转型与战争交织在一起。战争对近代中国传统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的影响仍然没有得到国内学术界明确关注。本文试图从战争与国家权力结构的聚散、国家对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国家汲取能力消长、民族主义兴起、国家领土边疆的边界化几个方面,勾勒国家转型的战争逻辑。传统农业经济为基础的近代中国国家,缺乏提取资源、配置和转化为战斗力的能力,难以赢得频繁的近代工业化战争。一系列的战争使传统帝国的财政、军事、人事权力下移,国家最终分裂。只有重建中央集权,集中一切资源,是赢得战争,是重建国家的基本逻辑;频繁激烈且日益工业化的近代战争,极大地刺激了民族主义的兴起,为建构新形民族国家提供了集体文化认同基础;战争胜负使传统帝国边陲向民族国家边界转化。总之,战争摧毁了中国传统国家,也是塑造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力量,不过,其具体逻辑与结果西欧从传统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后果,全球治理的兴起是对全球化消极后果的一种反应,其治理主体呈多元化。反全球化运动作为全球治理的一个主体,为实现一个更加全面、公正和民主的全球化,以直接行动、社会论坛和网络反抗等方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内部的分化与斗争、自身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在资源上的限制使其参与全球治理的功能的发挥又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