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邓小平法治思想的本质是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的。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法治思想立足于破解民生问题,在推动法治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中,从提出实行法治步入实现法治,从而使法治得以实现、民生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2.
理念是思想的灵魂、价值的凝练、理论的核心和实践的指南。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理念,主要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恪守党的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坚守公平正义等。这些新理念不仅科学有效地指导了新时代中国的民生建设,而且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生主要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能力和基本权益的状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这些思想已构成完整的逻辑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是发展民生的先决条件;关注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民生的根本出发点;“民生异化”是导致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实践活动是改善民生的途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是民生的根本保障;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民生实现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民生建设目标是和谐型民生。和谐型民生突破了温饱型民生、小康型民生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实现与物质生活丰富的局限,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谐型民生的建设应当是以民生的改善、国民福祉的实现作为最高标准,以加强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领域建设为着力点的综合性实践工程。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劳动人民的物质民生,而且还使得资本主义生态民生问题凸显。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中,马克思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走生态文明道路是民生发展的根本方向,从而形成了其生态民生思想。马克思生态民生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态民生是基本的民生构成;生态民生是物质民生发展的重要保障;资本主义是引发生态民生问题的制度根源;改善生态民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马克思生态民生思想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启示我们,当代中国的民生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民生的改善,还必须将生态民生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民生建设中;当代中国的生态民生建设必须加强对私人资本的驾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其中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在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时期以来,民生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能够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对于新疆而言,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同时又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因此,保障与改善新疆民生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是新疆的民生建设年,民生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和起点,因此,从毛泽东民生思想以及新疆民生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毛泽东民生思想对新疆民生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7)
毛泽东民生思想的思想来源是以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作为根基,对中国传统民生智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批判的汲取消化。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凭借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基本原理,从而在群众观思想引领下,总结孙中山的民生观借鉴其经验,在中国民生建设具体实践过程的基础上,渐渐成长和建立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民生思想。  相似文献   

8.
党和国家现行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都是立足改善民生的。作为党和国家喉舌的宣传思想工作,也必须立足改善民生,围绕民生开展工作,把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孙俊岭 《学理论》2013,(24):19-20
十八大和第十二届两会都提出了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建设文化、提升道德的工作方向,这充分表明了执政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关心社会稳定和民众幸福感的务实态度。援引中国古代哲学经典《道德经》的部分思想,围绕这些工作方向,对执政党和政府的施政措施提出了相应的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14)
我国税收发展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挖掘这些民生思想对当前我国制定科学的税收政策、设计合理的税收制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税收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积极的作用。我国古代税收制对当今税收工作的启示如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扩大收入来源,开辟收入渠道,使百姓的税收负担最小化,同时实现国家财政收入最大化;把行政思维转变为法定思维,健全税收法律制度,加快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使税收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维护税收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公平公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蕴涵着一系列民生思想。他们重视人的生存和发展,强调人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价值,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又自觉运用和创造性地发展了经典作家的民生思想。探索经典作家的民生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对人的关怀和争取无产阶级解放的追寻中,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重要特点,就是民生与政治的结合,就是围绕唯物史观基本理论展开的全部理论学说中的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无产阶级解放基础上的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民生政治的理论构架。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政治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生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十月革命后,列宁带领苏维埃俄国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这一进程包含着解决民生问题的深刻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率,解决民生基础问题;通过土地改革,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完善制度,逐步解决社会主义劳动就业问题;探索和践行社会主义社会保障;扩大民主,吸收工农管理国家,保障人民生存与发展权利;发展国民教育、满足人民教育权利及教育需求。这些探索及其历史经验对于当前我国全面推进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民生主张来自对传统文化中民生思想和国际视野下民生理论的继承和超越。在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共建与共享双向促进、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的渐进式中国式民生发展路径。为进一步改善和保障民生,在政府职能定位与绩效考评上,坚持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并重;在纵向管理体制上,确保不同层级政府间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在横向部门关系上,构建解决民生问题的跨部门协同机制;在民生解决机制上,实现政府部门与非政府组织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民生思想与时俱进,日益成熟。党的十七大以来,学术界围绕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形成依据、内容、特点、演进历程、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些共识,但是仍存在一些分歧与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民生论述,不仅为新时代我国民生的切实保障和不断改善提出了科学指导思想、政策措施与工作要求,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明确了重要目标和任务。是内容最全面、理念最先进的民生论述。这些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牢记使命,践行宗旨的必然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以来我党关注与改善民生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关注与改善民生作为新时期党的工作的重点,提出了一系列关注和改善民生的理论,并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为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留给后人的思想遗产,比较突出者有两项:一是民族平等、国家统一思想;二是关注民生幸福、实现国家富强的理念。其"爱国统一"思想对于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其关注民生幸福、实现国家富强的理念,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生问题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一直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为国家开展一切工作的重头戏。习近平的民生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对《共产党宣言》中人民立场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的民生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的地位,深化民生改革,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的民生观极具独特的价值意蕴,它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红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优越性,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民生状况严重恶化。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在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探索出独具特色、适应抗战需要的民生建设新路子。当前,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应将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努力开创民生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