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6,(7)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有效保护文化遗址的措施之一,其结合了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基本实现了遗址保护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作为大连地区早期文化重要代表的小珠山文化,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在兼顾学术研究、教育宣传和文化普及等价值的方针下,应借鉴其他地区考古遗址公园的经验进一步协调该遗址与周围环境、居民生活的关系,加强遗址社会教育功能宣传,优化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管理,以期对其他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着数目众多的考古遗址类文物,体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目前,考古遗址保护已经成为文物保护领域的重头戏,各地掀起了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热潮.遗址展示已经成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手段,而文化展示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利用考古遗址公园平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对于考古遗址公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成民 《学理论》2008,(2):82-84
1999年下半年至2001年初.在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的合力推进下,共计投入2800万元,启动了对731遗址保护、开发的一期工程。动迁了集中遗址区内的11家企业及120余户民房.收回原731本部东侧并完成基本陈列后,使731遗址在保护、开发及展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集中保护区面积达10万平方米,有11处遗址对外开放,使731遗址的国内外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马建昌  张颖 《理论导刊》2013,(1):108-110
在城市化进程和文化复兴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大遗址的保护利用成为当地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必须解决的一件大事。本文以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利用为例,对大遗址项目实施启动要考虑的多方价值诉求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强调指出:项目的实施要找准时空定位和坐标体系,兼顾属地和行业管理部门的价值判断;实现学术和实用价值之间的转换和连接;要综合考虑世界遗产组织的规则和东方大遗址的现实和特性;正确解读文化载体和文化传统的科学含义。  相似文献   

5.
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45公里处,静静躺着的是总面积275万平方米的大地湾遗址。葫芦河的支流清水河缓缓地从遗址的坡地下流过,注视着这片陇原先民生活的土壤。如今,这里依然是一片安静的土地,当地居民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世无争的生活。然而,无意识里,居民们的生产生活对遗址的保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遗址的保护也一直处在无规划的状态。经过4年时间的酝酿,2003年6月19日,甘肃省公布实施了《大地湾遗址保护规划》,为这一遗址的科学保护和开发定下了规程。  相似文献   

6.
俞铮 《瞭望》2002,(16)
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来,该遗址的保护状况受到媒体和各界的关注,海内外关于加强保护这一旧石器文化发源地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7.
大明官是盛唐时期的产物,是东亚乃至世界官城建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筑群,它的建筑基本反映了<周礼>关于王官建制的理念.民国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遗址的保护问题即被纳入西安城市规划,受到一定的重视.近年来,大明官遗址的保护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立足遗址的历史内涵,以文物法为依据,以保护遗址为基础,造福当地,改善城市环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8.
建国三十多年来,考古工作可以说是全国文化事业中最富成果的学科之一。即使在十年动乱时期,文化事业的许多部门几乎都已瘫痪,而考古工作却一直没有停顿,而且硕果累累。在那兴工动土的地方,常常发现重要的墓葬和遗址,如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洛阳唐代含嘉仓遗址、西安何家村唐代金银器窖藏等;广大考古工作者在那黑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资源性,来源于其社会性、传承性、流动性、价值客体性等特性,其丰富性和多样性关系到未来世代的福祉。图书馆得天独厚的资源收藏、整理、典藏等条件,使得其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文化资源保存开发事业之中甚有必要,有利于活态文化的开发式保存。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及社会教育等职能,决定了图书馆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其保护范围包括文化遗产本身,相关实物、场所,人三部分。收集整理和宣传展示是图书馆重要的保护举措。  相似文献   

10.
李昊辰  曾磊 《学理论》2012,(23):148-151
关于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研究是古老而常新的话题。目前我国众多城市进入快速发展期,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地遗址遗迹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众多古迹的命运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利用文献调查法,对我国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研究内容作细致梳理,从基本概念、开发、保护、综合案例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从而归纳出目前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及其利用研究的特点及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王朴  卜云 《瞭望》1989,(29)
说来惭愧,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的七大古都,一般的城市只有几个博物馆,首都北京1000万人口,也只有十几个博物馆,与他们的历史地位太不相称了。七大古都有鉴于此,近几年来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在西安,国家拨款一亿多,兴建现代化的综合性陕西历史博物馆,将于明年建成开放。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各地更多的是开发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现有的古建、遗址,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专题博物馆,给七大古都增辉添彩。再现地下遗址面貌——殷墟博物苑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文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民族文化是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战略任务。西部是中华民族的生态屏障、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中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制度创新基地。开发和保护民族文化是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内容,要在保护中开发民族文化,在开发中保护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汉中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两千多年来,历史曾在这块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话剧,也留下了众多举世瞩目的文化遗存,这成为汉中现代旅游业的宝贵财富。在汉中这块集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遗迹于一体的神奇土地上,最为璀璨夺目的则是两汉三国文化遗存,它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品位高,影响大。古汉台、饮马池、拜将坛、武侯墓等诸多的遗址是两汉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在汉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体现着两汉三国时的人文精神。开发和保护两汉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必定使得汉中的旅游业突飞猛进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文化不仅在精神领域,而且在经济领域也拥有巨大的能量:城市文化通过刺激消费,促进商品流通,实现城市经济附加值的提升;通过文化资本的运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形成城市核心竞争力;通过资源结构影响或改变产业经济结构和模式。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强化文化认同,促进社会融合,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是社会延续、城市稳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程青 《瞭望》1990,(20)
文化事业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视。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文化投资偏低,缺乏一套完整的促进和保护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文化经济政策,使文化事业的发展失衡于物质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8,(24)
唐大明宫这一史上最大的皇家宫殿群,曾经是世界文明的制高点,这片遗址的保护一直备受各界关注。5月20日,罗哲文、黄景略、徐苹芳、张忠培、刘庆柱、张锦秋、郭旃、安家瑶、陈同滨、张廷皓、傅清远、侯卫东、王立平、龚国强等中国文物界顶级专家齐聚首都,参加了西安·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大纲研讨会,就大明宫遗址的保护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大纲展开讨论。据了解,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将聘请由张锦秋、安家瑶等六位专家组成专家小组,为  相似文献   

17.
韩慧光 《学理论》2014,(8):155-158
孙吴支队其全称为"满洲第六七三支队",是731部队下设四个支队之一。其编制虽不及其他支队,但在细菌战准备与实施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孙吴支队进行调查研究。回眸对孙吴支队相关问题的研究历程,其研究多为从孙吴支队概况及细菌战罪行等角度进行研究,以遗址本体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甚少。以遗址现状切入点,对孙吴支队遗址进行详细的调查,记录遗址现状,并为遗址的保护利用提供准确的数据参数及相应的建议:加强遗址的保护和发掘;加强遗址周边交通建设。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8)
草原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中一条重要的通道。草原丝绸之路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草原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为研究内容,提出了现实可行的保护策略和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01,(6):39-39
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美学、考古、科学、文化人类学或人类学价值的古迹、建筑群和遗址;自然遗产是指突出的自然、生态和地理结构,濒危动植物品种的生态环境,以及具有科学、保存或美学价值的地区。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第十七届大会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目前全世界已有152个国家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共有552项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0.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拥有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资源优势 ,这是云南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条件。注重保护和开发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超越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形成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 ,走一条民族文化、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这是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