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在明代,随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日益向极端的君主制方向发展,监察制度也更为严密与完备,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高度发展时期。通过对明代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制度进行探讨,可以进一步了解明代监察制度的作用、优点、弊端。明代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制度对现今中国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官吏监察体系,在惩治腐败、澄清吏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研究分析古代监察制度对我国现代监察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监察制度在维护国家统治、规范官员行为、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历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建立、健全监察体制.唐朝建立的一系列监察制度以其御史制度和谏官制度的完备而著称,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监督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科考制度是我国古代选拔官吏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对科考实行的监察制度为保证其公平、公正地达成目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着"古为今用"的态度,笔者通过汲取古代科考监察制度的精华,提出完善我国当前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元朝监察制度——御史台系统的设置几近完美,而其功能却大打折扣。元中期以后官场贪贿腐败恶性膨胀,国家监察机构几乎陷于瘫痪。中央政府把整治官僚队伍的重点放在了地方,多次派遣奉使宣抚地方,代替监察官员巡行全国各地,发挥独特的行政司法监察职能。但国家的常规制度尚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这种临时性补救措施显然也无法最终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6.
监察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廉政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可以说是学术界的一个共识。但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监察制度自秦汉确立直到唐宋科举制度确立以前的漫长时间里,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而只是在宋代科举制度全面法制化制度化以后,才使得监察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完善。可以说,如果没有科举制度的密切配合,监察制度根本无法发挥其廉政功能。何以科举制度对监察制度的运做会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二者的关系如何?对于这些问题,学界很少有人论及。本文拟对二者的关系作一初步分析,相…  相似文献   

7.
杨南金,为明代正德、嘉靖时期杰出的官员、学者、乡绅。出自云南大理府邓川州,为白族人。宦途历任泰和知县、陕西道、江西道监察御史、湖广佥事、江西参议,经历弘治朝的中兴治世,正德朝的刘瑾用事,以及嘉靖朝的混乱,见证了明中期历史的演化和发展。为官体恤民苦,清正廉洁,刚直不阿。为人温润,内心坚定,克勤克俭,旨趣高洁,堪称士人典范、官员楷模。研究历史人物杨南金,无疑对当下廉政文化建设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巡按制度作为清代监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仅存于顺治一朝,但其在清初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下为整肃朝纲、维护吏治清明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清初的行政处分制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考察清代行政处分制度所无法逾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无党派人士在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强化统战部门对发挥无党派人士群体作用的引导功能,把握和拓展发挥无党派人士群体作用的现实路径,建立健全发挥无党派人士群体作用的有效机制,是促进和保障无党派人士群体作用发挥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欧洲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信访制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断扩张的行政权力对公民权利实际和可能的侵害,欧洲监察专员制度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我国信访制度在公民中的知晓率和利用率很高,但由于它并不是独立的监督机制,尚无法有效发挥在权力监督和权利救济方面的作用.借鉴欧洲监察专员制度,重新思考信访制度的改革方向,对于我国监督体系和公民权利救济体系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反腐败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应围绕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为做好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建议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加强民主监督制度设计.这些制度设计应包括:通过监察委员会平台更好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建议政协整体上不纳入监察对象的范围;建议在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增设民主党派成员.  相似文献   

12.
士人是中国古代社会阶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青年士人作为士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特定的人才举用条例下和社会环境中,投身宦海成为他们的主要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监察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新的监察制度的确立,是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其中的留置措施作为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成功取代了曾一度发挥重要作用的"两规"①措施。在进一步遏制贪腐现象,协助构建国家独立监察制度进程中,留置措施功勋卓著。然而,留置的监督、程序性制度的具体构建、被调查人员的权利保障等问题还存在诸多模糊地带。一年来各地对其具体运用仍存在差异。应从留置场所的选择、留置措施的监督、律师的介入、留置措施中非法证据排除、留置措施笼统性规定的细化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明清各种新的社会现象和新思潮不断涌现,“弃儒就贾”现象就是其中之一。从主观方面看明中叶以后新思潮的冲击,使士人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明代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对科举制度的失望,使大量士人放弃科举仕进之路走向了经商之路。而客观上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为士人经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士商合流”为其融入商人行列提供了客观的渠道;明末社会商业化引起的市场化、世俗化的生活方式也为士人经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唐朝建立了我国古代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但是由于经济上和历史上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唐朝监察制度弊端重重,影响了监察职能的发挥、国家职能的实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盛朝的衰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代,正式形成于秦代,在唐代取得了重大发展。虽然明清时代发展得最为完备,但从行政监察发挥的作用来看,唐代发挥得最为充分,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一、日臻完善的唐代行政监察制度 唐代以前行政监察机构和官员设有御史和谏官两部分。唐有天下,百废俱兴,其监察制度也日臻完善,表现为机构完备、分工细密。 1.唐代中央行政监察——台官监察。 唐代最主要的监察机关是御史台,由御史台官员行使监察权,史称“台官监察”。御史台最高长官为御史大夫,副职  相似文献   

17.
明朝监察御史的选任制度及其借鉴刘志坚明设都察院,作为中央的监察机构。都察院下置属官监察御史百余员,负责全国十三道及两京、两直隶之监察工作。作为“风纪之司”的官员,明代对监察御史的选任十分重视.无规矩难以成方园。为了选拔符合地主阶级要求的人才担任监察御...  相似文献   

18.
监察规范是监察工作的遵循和依据,是监察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军监察制度规范体系法律化程度高、追诉程序严密、预防作用强的特点,启示我军应对现行的监察规范进行体系化改造,制定《监察工作规定》的配套措施和办法,在规范制定上加大治本、抓源头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赵西英 《工会论坛》2004,10(3):86-87
开展企业效能监察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有利于企业正确决策 ,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 ,有利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发挥好企业效能监察的监督作用、保证作用和促进作用 ,推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唐代监察制度为此后中国历代监察制度奠定了基础,唐代监察制度所呈现的一些特征对我国当代监察制度的发展运行具有指引作用,是值得援引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