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现代司法理念是最深刻,作用和影响最重要的法律意识,其内涵十分丰富,最为重要的是人权保护、正义与效率、自由与秩序理念。刑事司法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刑事理性和程序理性的现代刑事司法理念,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权和社会。  相似文献   

2.
对刑事强制措施改革的基本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强制措施的设计直接体现着刑事人权保护的法律状况。"79"刑事诉讼法和"96"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刑事强制措施的规定与现代司法理念相悖的地方甚多。所以,应从强制措施种类的存与废、逮捕制度的改革、独立羁押制度的设立以及强制措施的变更、解除等方面进行构思,以期完善我国的刑事强制措施制度。  相似文献   

3.
设立刑事简易程序的目的在于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益。改革我国刑事简易程序,构建刑事简易程序调解模式更有利于契合设立刑事简易程序的立法初衷。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妥协精神、效率价值、对权利的平等保护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几个方面。恢复性司法对刑事简易程序调解模式的构建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为视角 ,考察了刑法机能的基本理念 ,认为古代社会刑法机能的基本理念表现为社会保护机能 ,在近代社会 ,古典学派特别强调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 ,近代学派则高度重视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在现代社会刑法思想的基本理念中 ,人权保障机能得到更多的肯定与支持。基于不同的刑法机能理念 ,出现了不同的刑事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5.
现代刑事法治理念在强调刑罚对社会的保护之余,更为关注刑罚对人权的保障。重刑并不必然降低犯罪的发生率,因此,轻缓刑罚观已成为当前国际刑事立法和司法领域所广为接受的新刑罚观。我国刑法对此应适当借鉴,尽快树立轻重兼顾、以轻为主的刑罚观。  相似文献   

6.
论未成年人恢复性刑事司法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和谐取向的刑事政策理念,恢复性刑事司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领域,这一理念具有更积极的适应性和更广泛的适用性。恢复性刑事司法模式对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民众对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事法治环境尤其是典型刑事司法案件等现实层面的感受往往通过刑法情绪释放出来。民众刑法情绪是衡量刑法认同和刑法信仰程度的重要心理暗示。受"杀人偿命"等传统刑法观、现代仇恨犯罪理念、刑罚效果不彰和刑事司法系统运作不力等因素影响,民众刑法情绪会流露出恶性倾向,但亦有培养民众良性刑法情绪的现实土壤。民众良性刑法情绪的养成则助益于刑事政策贯彻、刑事司法运行、刑法社会效力的彰显、理性刑罚观和犯罪论的培养和刑法情怀的塑造。  相似文献   

8.
刑事司法的公众认同是指公众对于刑事司法的承认、认可,刑事司法应当得到公众认同.刑事司法公信力不足有着“精英主义”思想等深刻原因,要实现刑事司法的公众认同,应当坚持常识性法律理念与以人为本的办案理念,并协调好刑事司法与新闻媒体、法律监督机关、案件相关人员,以及与犯罪人等几组关系.这是重塑刑事司法公信力,实现司法与公众良性互动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自创建以来,在预防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许多缺陷,需要继续予以完善优化。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就是树立现代司法理念,指导司法制度完善,坚持专业化建设的方向,走多样性发展的途径,加快未成年人刑事立法,构建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大力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实行严格专业任职资格,从而延伸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触角,提高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效能。  相似文献   

10.
金融刑事立法与司法错位的表征有:金融刑事立法积极扩张,而司法适用谨小慎微,立法含混而司法解释有僭越刑事立法之嫌,司法自由裁量空间过大以及刑罚预防效果甚微等。主要原因有:刑事立法理念的导向、刑事立法新旧罪名衔接断层、司法系统金融专业素质薄弱以及金融犯罪刑罚配置不合理等。革新金融刑事立法理念,提高刑事立法的逻辑性和协调性,提升司法队伍的金融专业素质以及完善金融犯罪的刑罚配置将有利于金融刑事立法与司法错位的矫正。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国家亲权理论"奠定了少年司法之民事属性的理论基础,少年法院的设置则进一步夯实了少年司法这一属性的司法组织与制度基石。同时,美国少年司法民事属性的内涵是随着国内司法现状而与时俱进的,它的发展历程也是曲折前进的。分析美国少年司法的民事属性,可以给我国少年司法改革带来诸多启示,如实现由惩罚型刑事理念到福利型刑事理念的转变,强调国家在少年司法保护中承担充分责任,尽量减少适用惩罚性制裁等。  相似文献   

12.
刑事司法领域因社会主体多元、利益多元的出现,传统刑事司法无法兼顾公正与效率、程序与实体正义及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协商性刑事司法在程序与实体之间吸收"协商"因素则较好的兼容了上述刑事司法诸要素。为此,在由分配正义到协商正义理念转变下,需重构协商主体、协商程序和协商内容,树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协商性刑事司法理念。  相似文献   

13.
刑法上的损害赔偿随着从惩罚到回复的刑罚观念重塑而复活。随着被害人学和恢复性司法的兴起,以及被害人在刑事政策中地位的提升,被害人的权益保护得到了刑事司法充分的重视。刑事损害赔偿是被害人权益保护的重要举措,具有很强的修复功能和桥梁功能,能够实现刑事制裁法律关系主体的再平衡、刑事制裁和民事制裁理念的再平衡,以及刑罚和非刑罚制裁方式的再平衡,有助于法和平秩序的回复。刑事损害赔偿在未来我国的刑事制裁结构调整中,宜定位为一种独立的非刑罚制裁手段,发挥刑罚替代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国家亲权理论"奠定了少年司法之民事属性的理论基础,少年法院的设置则进一步夯实了少年司法这一属性的司法组织与制度基石。同时,美国少年司法民事属性的内涵是随着国内司法现状而与时俱进的,它的发展历程也是曲折前进的。分析美国少年司法的民事属性,可以给我国少年司法改革带来诸多启示,如实现由惩罚型刑事理念到福利型刑事理念的转变,强调国家在少年司法保护中承担充分责任,尽量减少适用惩罚性制裁等。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缺陷及其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诉讼实体真实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刑事再审程序在制度设计上呈现出诸多缺陷。“无限申诉、无限再审”再审模式严重窒息着我国司法权威的生成并动摇着人们对司法的信任和尊重。用现代司法理念具体分析了我国刑事再审程序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制度重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朴素正义观”是近年来司法领域的一个热词,法律适用中尊重人民群众朴素正义观是现代刑法正义理念的核心。同态复仇下朴素正义观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植根于社会民众的情感价值中,尽管与现代刑法正义理念存在一定的冲突,但也不能全盘否定该朴素正义观对现代刑法正义理念的维护与促进。构建现代刑法价值理念与朴素正义观相融合,要创新刑事司法中人民陪审员的庭审模式,法官需在自由裁量权内充分考量朴素正义观,并加强刑事立法中对朴素正义观的回应。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自创建以来,在预防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许多缺陷,需要继续予以完善优化。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就是树立现代司法理念,指导司法制度完善,坚持专业化建设的方向,走多样性发展的途径,加快未成年人刑事立法,构建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大力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实行严格专业任职资格,从而延伸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触角,提高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效能。  相似文献   

18.
被害人视角下的刑事和解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是上世纪中叶出现于西方的一种新的刑事思潮,为解决轻刑刑事案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案,我国自本世纪初开始关注这一制度,在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以来,又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刑事和解以个人本位为分析视角,在坚持传统刑事观念给予犯罪人关注的同时,也极大地体现了对被害人的人文关怀,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地位大大提升,被害人的利益得到更多的保护等都彰显现代法治理念精神,无疑这些对于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恢复性司法:刑事司法理念的重构性转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恢复性司法是一个具有整合意义的概念,它将现代刑法改革中的一切理念和主张进行了最深层次的整理。对未来刑法制度和刑事司法运作的方向、功能与模式具有重要的重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刑事和解制度是当今西方国家重要的司法改革措施之一,体现了宽容理念、自由契约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刑事和解制度折射出来的现代民主和法治内涵,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在我国刑事司法领域中,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刑事和解制度。从时代发展趋势来看,通过借鉴和吸收,在中国移植和实行刑事和解制度很有必要。通过政治、文化、法律三个层面的考察,中国已经具备了移植和实行刑事和解制度的现实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