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接受是教育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具有以下特点:接受主体具有选择性和反复性,接受客体具有特殊性,接受环境具有复杂性,接受中介具有差异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心理效应发生具有独特的机制,从信息一注意一感知一思维一整合和记忆到接受与强化。这一机制对教育者具有如下启示:引起接受主体的注意,促发接受主体的感知效应,激活接受主体的思维,引发接受主体的联想,不断唤醒接受主体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接受图式是主体大脑内先存的各种意识形态的综合统一体,是主体观念上把握客观世界的精神器官.接受图式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获取信息的过滤网,也是内化信息的整合器,同时又是接受信息的解释工具.通过对接受主体的需要、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等接受图式要素的研究,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提高提供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突出接受主体,是增强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接受主体的内在需要、情感投入、先知与经验以及外部环境等,是影响接受效果的重要因素。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的“需要”为切入点,充分调动教育主体的情感、前知以及环境等因素的积极效应,提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接受实效,促进干部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主体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勤 《探索》2003,20(5):99-101
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研究,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亟待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因素有很多,就接受主体而言,主体的需要与价值追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发生的内在依据;接受主体的心理背景,直接影响他们对教育的选择性和接受教育的深刻程度;不同的个体或群体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常见的接受障碍.  相似文献   

5.
物质利益、获取知识、追求真理、政治参与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内在主动力系统的基本要素,既相互联结、相互作用,又依次发展、层级递升,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内在主动力系统的主辅型结构和递进型结构。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内在主动力系统的自觉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内在主动力系统基本要素的“元功能”、“本功能”向“构功能”的转换,从而充分发挥其“构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效果。  相似文献   

6.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理与接受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芳云  张世欣 《探索》2004,4(4):96-99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接受规律密切相关。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接受机理与接受过程 ,分析接受机理中的反映、解读、筛选、整合、化解状态的运行 ,研究接受主体在接受过程中前接受活动环节、现接受活动环节、后接受活动环节的思想心理变化 ,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认同,是否能将其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直接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视域下,从心理学的角度科学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心理的形成、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能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美术创作是运用艺术语言进行的高层次精神生产活动,但美术作品创作出来后,必须被美术接受者所“消费”,实现创作主体与消费主体的结合,才算完成了自身的使命。本文从主体和受体两个角度,讨论了美术语言的传达与接受,认为这是一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互相依赖、双向互动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9.
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系统的结构及其管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系统包含三个子系统:内在主动力系统、外在被动力系统和合动力系统。我们可以根据这一规律,建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系统的管理系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求得实效。  相似文献   

10.
刘居安 《求实》2005,47(3):81-83
从结构层次、结构类型两个方面 ,解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内在主动力系统结构。并从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内在主动力系统基本要素的视角 ,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内在主动力系统结构的优化提出了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1.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许多政治教师往往会遇到同样的困惑: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付出的大量劳动常常在学生身上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何在?说到底,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教育与接受的契合问题。虽然促成两者契合的因素有许多,但政治教师能否以自身优良的素质深深吸引接受主体(学生),缩短与接受主体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亦如一般商品需经过生产——流通——消费三个阶段一样,从产生到其价值的最终实现,必须经过创作——传播——接受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环环相扣,互相制约,影响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和文学的发展历史。文学作为一门艺术,和所有其他艺术一样,是人的主体和客体在审美层次上契合的表现,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绘画用线条或色彩;舞蹈用形体或动作;音乐用声音;而文学则是用文字的方式表现主客体在审美层次上的契合。审美是人的主体的活动,文学便是主体对客体的审美接受。创作是作家对客观现实生活和读者信息的接受,传播和阅读则是出版者和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因而,接受主体便成了决定文学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季臻 《理论学刊》2006,(9):123-125
同为诗歌大众化理念指导下开展的诗歌运动,朗诵诗始终未能像街头诗那样为广大劳苦群众所理解和接受,而主要在知识分子中间流行。这一现象的产生与诗歌的审美品格、创作主体、接受对象三者密不可分。街头诗更多地联系于群众,而朗诵诗则保留了更多的诗歌艺术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接受理论为视角,从传授主体、接受主体、接受客体、接受中介、接受环境五方面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接受效果的影响因素,并且对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接受效果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0,(18):58-58
人作为行为主体,其行为过程是在一定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主体意识作为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们主宰自己行为的意识中最积极、最能动的部分。因此,提高党员主体意识是党员行使民主权利、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心理基础。党员的主体意识并非党员所固有的,而是党员不断接受教育、长期经受党内生活锻炼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的发展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要求在坚持科学性的同时,强调个体价值与功能.同时把对象作为接受主体,将接受过程看作是对象的再创造过程,尊重接受对象的“接受情态”及差异,致力于对等沟通,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在文学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文本的"未定性"呼唤隐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充实和再创造文本。从接受美学理论视角探究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主体的接受度,而且能够不断优化教学效果。当前,高校教师要通过优化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发现和培养隐在读者等途径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外在被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居安 《求实》2005,2(12):83-84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外在被动力可以划分为驱动力和促动力,影响和制约驱动力和促动力产生和发展的外在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这一问题,可以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其中接受主体能否接受.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文章借鉴现代接受理论,通过时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症侯的分析,提出新媒体环境下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必须转变观念,从接受主体角度出发,对其接受过程和接受规律进行研究,才能生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作为民间艺术产业化的构成要素之一,民间艺术产业化的主体既是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者与享用者,也是民间艺术市场的选择者与开拓者,包括民间艺术的生产经营主体与消费主体。企业化的生产经营主体构成民间艺术产业的供给主体,主要包括从事民间艺术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文化产业集团,走向社会化、企业化的文化事业单位,民间艺术品展销市场、民间艺术产业园等。相较于传统民间艺术本地化的消费主体,外来游客等异地他族的消费群体构成民间艺术产业化的主要消费主体,呈现出外来化、大众化的特征。民间艺术供给主体与消费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着民间艺术的产业化路径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