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党课》2007,(4):34-35
一是解决好“相信谁”的问题。共产党人相信谁?唯有相信人民群众,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决定的。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和主心骨,这是中国人民经过历史和现实的反复检验所得出的正确结论。另一方面,作为执政党,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又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党员领导干部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群众赋予的,离开了人民群众,党将一事无成。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既然我们共产党人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和勤务员,怎能不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怎能不关心人民疾苦、体察群众情绪?要知道,如果背离了人民的意志,我们这个公仆就理应被辞退;违背了群众的意愿,我们这个代表就应该被罢免。只有相信人民群众,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孙耕耘 《实践》2002,(5):36-3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但同时,也有一些思想理论问题需要搞清楚。诸如:一、关于权力主体问题。在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是国家的权力主体,社会的主人,各级领导干部则是这个权力主体的代表,是人民的公仆。这个主仆关系的位置不能颠倒。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以“权力主体”自居,而将人民群众视为“治下”即纯粹的权力客体,就是“忘本”,就有可能由“社会公仆”蜕变为“社会主人”。  相似文献   

4.
一、正确处理“主人”与“公仆”的关系在我们国家,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掌握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受人民之托,为人民掌权,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没有丝毫以权谋私的权利,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之处。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先摆正自己的位置,牢固树立“公仆”意识,甘当“苦官”,才能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明确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才能解决好“为谁服务”、“为谁某利”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国家公务员队伍。高素质首先是政治上高素质,就是要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公务员本质上是人民的公仆,同时又是人民建设新社会的组织者。公务员手中的权力本质上是属于人民的,同时这个权力又要通过公务员来行使。特别是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更有必要实行依法行政,不但做到办事权限合法,而且做到办事程序合法,使其既不能失职,又不能…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个省会城市的主要领导在谈到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时说,身为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要“既怀崇敬之心,又抱歉疚之情”。闻听此言,笔者感慨颇深。常言道: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既然如此,作为公仆的领导干部,理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心竭力为群众办事,这是公仆的职责所在、义务使然。倘非如此,这样的公仆就不称职,就应该心怀歉疚,诚惶诚恐。然而,现实的情形是,个别领导干部颠倒了公仆与主人的关系,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对群众既无崇敬之心,更无歉疚之情。一旦做了一些群众感到满意的事情,解决了一些群众的切身问题,便觉得自己是群众的…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同时又是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引领者。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本质上属于人民,为人民所赋予。秉公用权,用权为民,是人民对各级领导干部最根本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腐败案件,特别是成克杰、胡长清案件,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失控的权力必然被滥用,必然走向腐败。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以权制权”,首先要用人民的权力制约党和国家干部的权力,即人民能够管理干部,主人能够管理公仆,真正的权力总是与相应的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相应的制度或制度不健全,人民群众就难以管理干部,公仆就敢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群众则无可奈何。  如何从制度上保证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人,保证主人能有效地管理公仆,是廉政建设的根本途径。以民主制度促进廉政建设,需要健全与之相配套的具…  相似文献   

9.
一切向人民负责,是充分体现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标志。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跨世纪的宏伟任务,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应在“三讲”中,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问题,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向人民负责。向人民负责,翼解决好公仆与主人、权力与服务的关系问题。党的各级干部不论职务高低、资格多老都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对于一个人民公仆和勤务员来说,权力就是服务,为群众谋利益是权力最本质的应用,也是行使权力的根本内容。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受权于人民,却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置群众利…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既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性质,又指明了国家权力的意义和目的。权力的性质决定着权力的功能,人民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通过学习和一系列调查研究,我们认识到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强化“权力就是服务”的意识。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正确处理主人与公仆的关系,坚持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警惕和防止滥用权力的现象,切实做到执政为民。一是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甘当人民公仆。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国家…  相似文献   

11.
一是坚持正确的权力观,摆正“主人”与“公仆”的关系。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力又是人民给予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领导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要把权力用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首先,要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为谁掌权,如何掌好权、用好权”的  相似文献   

12.
田兆阳 《新视野》2006,4(4):40-42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应是从管制型为主政府向服务型为主政府的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公职人员首先要弄清我国政府管理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源权力的真正来源,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动员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忠实地为人民办事实,做“社会的负责的公仆”。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7,(5):7-7
目前,“办事难”已成为影响一些地方发展环境的一大“顽症”。成为投资者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一大“毒瘤”,严重制约了这些地方发展的步伐,各种各样的“办事难”问题已经到了痛下决心非抓不可、非抓出成效不可的时候了。一些机关工作人员一方面习惯于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另一方面却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了企业和群众的“主人”;一方面把用纳税人的钱视作理所当然,另一方面却不把为纳税人办事看成分内之事;一些管理部门一方面只强调自己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不善于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换位思考,服务也就常常缺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由中国共产党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决定的;人民群众是主人这一结论是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归根到底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党离不开人民,是因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基础;党是人民群众进行解放斗争、实现其理想目标的工具。公仆与主人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党的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15.
聊城是孔繁森同志的家乡。孔繁森同志以实际行动实践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典范,是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是领导干部学习的光辉楷模。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由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性质决定的。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有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自愿地为人民谋利益,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但不容否认,一些干部的公仆意识相当淡薄,满脑子想的是“当官作老爷”。在他们眼里,人民群众不是主人,而是为他们服务的仆人,只有服从他们领导和指挥的义务。这样的干部虽是极少数,…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人民监督机制,让“主人”对委托出去的权力以及行使这种权力的“公仆”实行有效的监督制约,既是社会主义国家本质的必然要求,又是改革开放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党群关系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事业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如此。党的各级组织要充分认识当前党群关系面临的困境,充分认识党群关系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坚持以民为本,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党群关系更加和谐化。1、首先必须让人民"归位"。处理党群关系首先必须对此正确定位。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至高无上,所以,密切党群关系,必须让人民"归位",让人民成为真正的主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当好公仆,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决不能搞官僚主义、强迫命令。  相似文献   

18.
公仆与权力     
“公仆”这个概念,人们都很熟悉。《新华词典》上解释:“公仆就是为公众办事的人。”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在我国,人民群众称党和国家的各级干部为“公仆”,这是人民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肯定和称赞,其中也寄托着人民群众的期望。  相似文献   

19.
也谈公仆精神晨舟当人民的公仆,这是我们党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长期以来,党号召全体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换言之,就是要当好"人民的公仆",即当好按人民的意志办事的公仆。我们也常听一些领导在作报告或安排工作时,常常大喊"要当好...  相似文献   

20.
刊中报     
当了领导做什么当了领导做什么?要树立公仆的形象。领导干部权力有大有小,但不论权力大小都是人民给的;领导干部分工不同。但不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是人民的公仆。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谋取一丝一毫私利”的观念。当了领导做什么?领导是“领头雁”,是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带头人。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共产党人“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满意不满意,是检验一个合格领导干部的标准。把人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