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一生久经战阵,用兵如神,是杰出的军事家,但是,他第一次用兵是在什么时候呢?一般认为,1927年9月的秋收起义是他用兵的起点。其实毛泽东第一次用兵布阵并且打了胜仗还是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 1916年,长沙一师以“激发爱国思想,提倡尚武精神,研究军事学术,实施军国民教育为宗旨”,组织学生志愿军。全校编为一个营,由兵式体操教员任营长、营副,下设两个连。毛泽东在辛亥革命时曾在正规  相似文献   

2.
长兄领上革命路毛泽覃生于公元1905年9月25日,字润菊,比大哥小12岁,8岁入私塾,13岁跟随大哥毛泽东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读书,同年参加新民学会。在大哥的管教下,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前三名。小学毕业后,进入长沙私立协均中学读书。期间,毛泽东经常借些政治书籍给他看,向他灌输马克思主义。1921年,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相似文献   

3.
1917年和1921年,毛泽东曾两次到过湖南沅江。1917年,在长沙第一师范就读的毛泽东约好在楚怡中学任教的萧子升利用暑假搞一次旅游,意在"稍为变动空气,锻炼筋骨"。这次旅行,毛泽东和萧子升出发时身上不仅没带一  相似文献   

4.
青年毛泽东的春节是怎么过的?他过得很充实,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游学、读书、交友、思考、锻炼、写作……一1918年的春节,毛泽东是在长沙度过的。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18年2月19日,毛泽东出席湖南第一师范学友会职员会议。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事迹家喻户晓,但他青年时期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期间,和同学萧瑜化装成乞丐游历湖南的故事却鲜为人知。萧瑜是著名诗人萧三的哥哥,与毛泽东同为新民学会的发起人,上世纪初叶,在学生阶层中是个风头很健的人物。1916年夏天,毛泽东和萧瑜身无分文,出游近千里,历访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  相似文献   

6.
一九一七年八月,毛泽东曾到过安化。当年他还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利用暑假,偕同肖子升游学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诸县,作社会调查。在安化县的雷鸣洞、伏日、久泽坪、梅城、仙溪等地了解安化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农民生活、清末安化农民起义史实。毛泽东这次到安化有大量的文献记载,已在党史界定论了。近几年,安化县委党史办,通过对征集的大量的党史资料进行研究,认为在毛泽东第一次到安化八年以后,即1925年上半年,又第二次到了安化。这次他是以职业革命家的身份来  相似文献   

7.
正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日理万机,昼夜为国事操劳,可是他依旧牵挂着故乡那些为革命献身的烈士遗属,总是想方设法关心和爱护他们,竭尽所能地去帮助他们。一陈昌,长沙浏阳人,是中共成立初期的党员之一。早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与毛泽东同学。后加入湖南新民学会,成为骨干成员。陈昌和毛泽东之间,常有书信来往。1920年7月,毛泽东、陈昌等人在长沙创办了文化书社,利用进步书刊宣传新文化和马列主义。这年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我国第35个教师节,也是毛泽东从教100周年。毛泽东一生的波澜壮阔,始自他的读书时光和教书岁月。虽然湖南一师毕业后他曾在北京大学担任过几个月的图书馆助理员,但毛泽东一直把他在长沙修业学校一年半的小学教师经历作为他人生中的第一份正式职业,之后又被聘为一师附小校长、历史教员和一师师范部国文教员,直到1922年夏担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  相似文献   

9.
"身上征衣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生合是忘家客,风雨登轮出国门."这是何叔衡改编自陆游的一首诗,"忘家客"也是他一生革命历程的真实写照. 1876年,何叔衡出生于湖南宁乡一个农民家庭,他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秀才,却愤于衙门黑暗腐朽,甘愿回家种田、教书.1913年,已经37岁的何叔衡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学志同道合,成为最好的朋友.第一师范结业后,何叔衡先后在长沙楚怡学校和第一师范附小任教,同时积极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革命活动.1918年4月,他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发起组织成立新民学会,曾任执行委员长.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长沙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同班有一位个子矮墩墩,胖而结实的同学,与其交往甚密,他的名字叫伍如春,系湖南省耒阳县(今耒阳市)城南伍家村人。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的足球事业,一直受到历代领导人的关心和扶持。毛泽东:"13年之后要赢你们"据湖南第一师范的校志记载,毛泽东入校不久,就成为校足球队的守门员。他随队参加长沙地区的校际足球联赛,在整个赛季中力保球门不失,被称为"传奇守门员"。当年与毛泽东对阵的长沙师范学校学生陈子展回忆说,毛泽东头脑冷静,反应灵敏,对手的射门总是被他"没收"。  相似文献   

12.
文萃苑     
文萃苑名人轶事毛泽东求学时的一段趣闻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王心丰不久前透露了毛泽东求学时的一段趣闻。他的祖父王正枢曾是湖南长沙第一师范的数学教师。王心丰透露;我的祖父比较开明,主席不喜欢学数学,他并不责备他,相反还袒护他。毛润之答数学卷子,不管答什么爷...  相似文献   

13.
姜义军 《世纪桥》2011,(16):47-53
尊崇孙中山 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第一次离开家乡,到距家50里外的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半年后,进入长沙湘乡驻省中学读书。在长沙,毛泽东第一次看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民立报》,他由此知道了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同盟会,并为孙中山的革命民主主义所深深吸引,所以,  相似文献   

14.
徐特立,湖南省长沙县人,1877年2月1日生。早年投身辛亥革命,后潜心办学,是毛泽东在第一师范学习的老师,声望很高,被誉为教育界的“长沙王”。  相似文献   

15.
张书志 《湘潮》2006,(12):52-52
毛泽东对火宫殿的风味小吃情有独钟。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常与同学到那里去吃风味小吃。1922年春,毛泽东邀李立三就组织安源煤矿工人罢工一事,进行商议,他们边走边谈,不知不觉来到火宫殿。毛泽东要了一份姊妹团子和一份臭豆腐,招待李立三,并给他介绍臭豆腐的来历。  相似文献   

16.
徐特立教子     
徐特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长达70余年。创办了梨江高小、长沙女子师范、鲁迅师范等多所学校.曾在周南女校、湖南第一师范、延安自然科学院等担任校长(院长)或任教,培养出了毛泽东、蔡和森、李维汉、田汉、许光达等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和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曾五次亲临湖南指导工作,为湖南人民送来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来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他最后一次长沙行是在1974年12月下旬。此时,毛泽东已在长沙居住了两个多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即将召开,最关键的人事安排问题必须马上向毛泽东汇报,以得到他的支持和认可;还有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筹备情况、政府工作报告的审定,等等,也都必须向毛泽东汇报。能够承担起这一重任的只有  相似文献   

18.
丁毅 《党的文献》2006,(4):80-81
毛泽东一生嗜好读书,《楚辞》是他最喜欢读的古籍之一,而其中屈原的作品更是他常读的。毛泽东一生多次谈到屈原。毛泽东初读屈原作品的时间,一般认为是在1913年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次年合并到第一师范)读书时。根据之一,是毛泽东在这一阶段学习期间留有课堂笔记《讲堂录》,在这  相似文献   

19.
徐特立教子     
梁堂华 《党课》2010,(20):84-88
徐特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长达70余年,创办了梨江高小、长沙女子师范、鲁迅师范等多所学校,曾在周南女校、湖南第一师范、延安自然科学院等担任校长或任教,培养出了毛泽东、蔡和森、李维汉、田汉等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和建设人才,为近代中国以及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利。危急时刻,他果断放弃原定会攻长沙的军事计划,转而向萍乡退却。9月20日,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向战士们宣布前敌委员会关于不攻打长沙而转兵向南的决定时,指出:秋收暴动,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长沙好不好呢?长沙好。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大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