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在省城高校长期打工的青年农民,毅然辞职回乡,在120亩的荒山上挥洒汗水。一切从零开始,经过自己与家人的不懈努力,13年后,他承包的荒山成了“花果山”。他不但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他的“花果山”成了一张响当当、让人艳羡的名片,他的创业模式更是成为当地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19岁的女孩,上学时因家庭贫困,没有参加高考,现在在城市里打工。我打工的单位还不错,每个月我能挣将近1000元钱,回到家跟乡亲们一说,他们都很羡慕我。可是,我自己却自卑苦恼极了,每天我都问自己:永远这么混下去吗?  相似文献   

3.
乐乐 《农村青年》2008,(5):36-38
11年前,一个初中尚未毕业的农村青年,在城里打工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原本处于弱势的他最终通过法律途径获得了胜利。从此,他迷上了法律,一边打工,一边钻研法律,并发誓:要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去帮助更多的和自已有同样遭遇的打工兄弟。结果,近4年来,他不仅为3000多个“打工仔”打赢了官司,而且还通过自学拿到法学本科文凭,并获得了律师从业资格,成为湖北省代理劳动争议案件最多的人。从一个没有文化的“扁担”,到令人羡慕的大律师,他是如何一路走来的呢?  相似文献   

4.
今年刚过28岁的打工妹黄佳,看上去一脸的稚气,全然没有一点校长的模样。对人们戏称她为“老板”,她说,自己从来就没有当“老板”的想法,仅仅是因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没想到却“阴差阳错”地当上了“老板”;她一直就喜欢打工,现在既然“落到这般境地,就当是自己给自己打工吧!”生性活泼诙谐的黄佳一脸的俏皮样,她接着说:“其实,我真的谈不上什么‘老板’,我的‘老板’是社会、孩子和家长,我将永远为他们打工……”如果不是笔者的深追细问,谁也看不出如此乐观的黄佳身后还藏有一段坎坷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人们都说打工不如当老板,其实打工是很多人事业成功的起点。贵州省安龙县兴隆镇一位名叫刘金鑫的青年,就是利用外出打工学到的技术和挣回的资金,回乡创业办桑蚕养殖基地,并成立了安龙县安格锐桑蚕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不仅自己富了,还带动了该县兴隆、新安等乡镇80余农户到基地打工学技术,规模生产蚕种和种桑养蚕。仅2009年就实现收入200多万元,还带动80余户养蚕户实现收入40万余元。  相似文献   

6.
段开松 《农村青年》2008,(11):33-34
秦文斌在深圳创办的“步步高醒狮团”无论是投资、规模、利润、影响可能都不值一提。但一个农村娃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在大都市成功创业,带领打工青年共同挣钱的做法却让我们不能忽略。我相信,他的创业经历最起码能给大学毕业生和广大农村青年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互动     
《农村青年》2006,(8):63-63
我是一个农家妇女,也是《农村青年》的一名老读者。我很喜欢这本杂志。结婚前我爱看,成家后我还是看。它道出了我们农村人的心声。它为我们农村人想点子、出路子、传技术。前些年俺村很穷,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均耕地又少,农闲时节一到,村里人便无事可做。后来《农村青年》让俺脑子开了窍,长了见识。俺带头养起了牛羊。头一年挣了1000元。村里人看俺挣了钱,也都跟着养起牛羊来。现如今俺村家家是牛羊满圈,人人有活千,也不出门打工了。俺感谢《农村青年》办得好,给俺村指了一条致富路。可是俺还想求编辑一件事,请帮俺在贵刊上登个广告,好让俺村的牛羊尽快找到销路,卖个好价钱。谢谢!  相似文献   

8.
唐洪 《农村青年》2007,(4):12-14
38岁的江镖在江苏省镇江市打工,就职于一家保险公司,是个“售后服务人员”。说白了就是个“卖保险”的。 2006年6月27日。他干了一件与自己的工作完全不相干的事情。惊天动地,却从此陷入困境。没有谁为他所干的这件事情“保险”。 他经常往来于乡下和城里。家里有务农的妻子和上小学的儿子,依靠他挣钱生活。而他的收入后来全部花在了一个老太太身上,并且还不够…… 鲜花,掌声。外加一份巨额赔偿账单。这就是他“见义勇为”的代价。当时他如果不“冲动”。不去奋勇追赶抢人财物的盗贼。或许会继续过着虽不富有却安稳平静的日子。 他如何看待自己,社会又如何看待他?  相似文献   

9.
尹祖光 《农村青年》2010,(10):40-43
辞职办网站 1976年4月,徐文财出生在江西省余干县黄金埠镇一个农民家庭。1994年,初中毕业的徐文财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毅然放弃上高中的机会,来到杭州一家服装厂打工。打工生活是忙碌和辛苦的,多年的打工经历让他深深体会到了在外打工的艰辛。  相似文献   

10.
正90后青年蔡亚伟下午2点还没吃上午饭,他刚坐了两个小时的公交车从汉阳郊区赶来,他要到劳动局拿材料,之后再赶去律师事务所打工。奔波在武汉三镇之间,已经成了他的生活常态。蔡亚伟说:"我现在住在叔叔的工地上,房租不用自己出,吃饭也基本不用自己花费。但我将来毕业了,会面临住房问题。"亚伟2007年初中毕业后从河南来武汉投奔母亲。由于亚伟父亲去世早,母亲不得不在他小时候到武汉打工。因为没有文化,她只能做些低端的服务类工作,没挣到多少钱,身体还累出了毛病,至今仍住在一间简陋的出租屋里。  相似文献   

11.
飞熊 《工友》2014,(6):50-51
正最初知道杨恒均,是在2008年刚读研一的时候,当时的我还是满脑子不切实际想法的偏激青年,他文章中展现的宏阔视野和爱国情怀使我深为折服,后来断断续续读了他写的不少博客文章。老杨以"民主小贩"自居,有很多精彩的政论和时评,但比起那些文字,我更加喜欢他写自己父母和家庭的这本《伴你走过人间路》。写这本书的缘起,是他的母亲得了急性白血病,他为此辞掉工作,从澳洲返回大陆,陪伴母亲走过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在此期间,他回忆自己  相似文献   

12.
易千元 《工友》2012,(2):59-59
李胜春1967年出生于湖北安陆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老师,喜欢书法,教胜春涂鸦,还布置一些作业。受父亲影响,喜欢上了书法。后来他不满足于书法,对国画产生了兴趣。他技法、笔墨、构图,都是自学。他跑书店,没钱买,就只看,回家就画。有时记不真切,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浓情 《农村青年》2008,(10):10-12
他叫黄伟木,今年24岁。广西贵港农家子弟,2002年到广东打工。2008年。经半年“卧底”收集证据,他大胆举报自己所在的制衣厂违反劳动法。并向厂方索赔差额工资等55334元。他“以身卫法”,上演了“一个普通农民工和一个坐拥千万资产的家族之间的巅峰较量”。成为轰动网络、震撼社会的新闻人物。 黄伟木是怎样“爆发”的?他为什么要“爆发”?  相似文献   

14.
马尔克斯已经远去,但他的《百年孤独》我们却永远不会忘记。这部书,亦真亦幻,独具一格,“营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折映了一片大陆及其人们的富足贫困”。  相似文献   

15.
他是本年应届高三的高才生,却三番两次擅自辍学打工,决意要放弃高考,迫于父母乡亲的压力,他参加了本年高考,却又使出绝招,故意答错考题,让自己败考。让他没有料到的是,他自以为聪明的行为,给他家和他家所在的小村庄,带来了一场大地震。他为什么要孤注一掷不上大学?他不上大学对这个小村庄为什么有如此强烈的震动?  相似文献   

16.
邓志诚的故事告诉我们,主动出击是成功人生的永恒模式,机会永远不会自动找上门来。邓志诚到英国留过学,回国后有一份月薪过万的工作,可是他竟忽然选择去跑保险。他父亲惊叫道:“保险?这是下岗工人和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去干的!”但这位在英国获得了MBA学位的青年认定了自己的方向,并用半年时间做到了公司个人总业绩第一名……  相似文献   

17.
《工友》2011,(6):27-27
《工友》编辑部: 我是一名农村打工青年,在我们这些打工族中,因为身份证丢失等原因,借用他人身份证、冒用他人姓名、甚至买假身份证打工的大有人在。我觉得劳动者与实际身份不符有麻烦,可有些人不以为然,说无所谓。劳动者与实际身份不符,可能发生哪些对劳动者不利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凡夫 《工友》2007,(10):40-43
9年前,一个初中尚未毕业的农村青年,在城里打工受到不公正待遇,在多次索赔无望的情况下,他一怒之下,将原单位告上了法庭,并  相似文献   

19.
爱别离     
他28岁,她38岁,隔着一条时光的河。当他俯身吻她时,她情不自禁地想,天哪,我永远渡不过这条河去。但她不敢说出来,怕他发愁, “别老拿着年龄说事儿好不好?!我不在乎,请你也不要在乎。”但这怎么可能呢?事实如此。眼角唇边的纹路,似乎每分每秒都在加深,她宁愿永远待在水底下,那是他俩真正认识的地方。三个月前,单位组织的一次旅游,黄金海岸的海中,她和他就像两条自由自在的鱼儿。远离了熟悉的人群,他一个人向深海中游去。他本是渔民的儿子,从小在海边长大,在沙尘暴的城市打工,一个人孤独的生活了三年,如今扑进  相似文献   

20.
一位普通的农民不屈从命运的安排,坚持“诚实做人、诚恳做事、诚信经营”的原则,运用自己的智慧从流浪打工逐步过渡到做服装生意,以后又改行粮食经营,最后发展到做饲料。虽历尽万苦千辛,可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现在他已经拥有了近百万固定资产,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私营企业。如今。用他自己的话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