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理论、理想、精神、道德四个方面的内容,是引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的精神旗帜,我们要准确理解其科学内涵,注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地位、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引领风尚”的作用,用精神合力支撑和推动我们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发展和形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它包括四个最基本的层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既是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重大进展,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价值理论建设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陆浩 《党建》2011,(11):37-38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最核心的就是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决定》的部署要求,着眼于实现科学发展、增强“软实力”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结合甘肃实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信息动态     
《党的建设》2011,(4):4-7
胡锦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基础性作用 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进依法行政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学习时指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对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丰富,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需要,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面精神旗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这个重点。  相似文献   

6.
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对企业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因此,研究社会主义企业精神的内涵特征和它对企业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培育社会主义企业精神,是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一、社会主义企业精神是社会主义企业内在精神和外在形象的高度概括社会主义企业精神是企业及其职工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能反映企业特点和自身形象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是企业管理者和职工思想观念、纪律道德等的综合反映和高度概括。企业精神应体现“三个统一”:一是先进性和现实性的统一。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宗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曾经是无数革命先烈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目标和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新中国成立后.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曾是众多国人投身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的精神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理想和信念却越来越远离国人的精神世界。那么,  相似文献   

9.
戴木才 《党建》2023,(4):28-3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并明确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深刻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实践证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既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0.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认清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差异性和统一性,搞好当前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将有利于中国的全面振兴,也有利于世界的文明发展。一、关于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差异性问题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整个社会生产的两个不同的方面。物质生产一般是指人们改造自然界的劳动过程;精神生产一般是指人们认识现实世界并改造主观世界的劳动过程。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和社会主义精神生产,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两种不同的劳动过程,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各有自己的特点或特色。1.从生产的目…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学习和谈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普遍注意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初级阶段的改革开放和初级阶段的政治原则等,这无疑都是对的,也是应该重视的。然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它的精神内涵。主要是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涵的思想要素和对人们、尤其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在精神状态方面提出的要求。忽略这些精神内涵,也就谈不上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中央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初级…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钦读 《奋斗》2007,(2):10-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但要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而且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01,(3)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并将其概括为五种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对我们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历程中所体现出的各种崇高精神的提炼和升华,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满了创新精神,包含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提法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精神,不但是一种革命精神,而且是一种民族精神,弘扬井冈山精神也同时是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民主执政,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结晶,是当代社会民主政治的最高表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执政是井冈山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中的杰出代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脊梁,他们用辛勤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对人生作了最好的诠释。她们所获得的荣誉涵盖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奉献和敬业的精神。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已开启的西部大开发,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永恒,成为我们本色做人、出色做事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不仅是理想,而且是现实的运动,不仅是结果,更是过程。作为理想它包含了乌托邦的批判精神,作为现实的运动,现代化是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不可回避的历史任务。面对现代性悖论,应继承和发扬列宁的社会主义观,批判吸收健康的乌托邦精神,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在现代性与鸟托邦的张力中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唐志龙 《唯实》2008,(8):5-9
伟大的抗震精神包含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不怕牺牲、连续作战,守望相助、无私奉献,科学理性、公开自信等丰富的内涵。其实质在于鲜明的民族精神与崭新的时代精神,它们的完美结合,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魅力。大力弘扬抗震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增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既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在新形势下为加强“三农”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又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三农”问题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理论贡献。对于我们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国农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