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不仅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环节,也是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提升经济韧性的必然选择,更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基础。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需要从总体构想、基本原则和策略空间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需要规避关键环节防断链、现有位置防掉链、低端环节防锁链的三大陷阱,同时,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包含缺失环节促补链、高端环节促延链、重点产业促强链、优势领域促引链、新兴领域促创链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2.
相互依赖、国际机制、全球治理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基本范式。与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强调权力与安全、强调国家的中心作用相比,新自由制度主义更强调相互依赖,强调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复合相互依赖模式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重要的理论创新,它为推进全球化时代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论荟萃     
中国内地全球竞争力排名上升到第19位新华社报道,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5月11日公布了一年一度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在经济体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内地的经济竞争力排名大幅提高,从去年的第31位跃居第19位,排名上升最快。排名榜同时显示,中国香港依然保持了去年排名第二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GDP相关指标(传统GDP、绿色GDP和人文GDP)的排名、综合国力排名、国际竞争力排名、经济强国指数排名、《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数量排名等多个视角对中国国际地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其中,经济强国指数研究是我们在国际比较领域的新尝试,该研究借鉴了综合国力评估、国际竞争力评价和人类发展指数等相关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深入分析国际权威数据库,设计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经济强国指标体系,并计算得出各级各层经济强国指数。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纷纷作出了相应的战略调整,进行全球性扩张。跨国公司的全球性扩张,给我国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增强了国内企业的竞争意识和国际竞争力。但同时,跨国公司力图将中国纳入全球分工体系和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体系,以控制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和挑战。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以趋利避害,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相互依赖究竟是有利于和平,还是易于诱发战争,关键要具体分析经济相互依赖的性质。尽管经济相互依赖包含有促进和平的因素,但是在以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和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少数国家倚仗经济优势称霸世界和世界贫富的巨大差别,显然不利于和平。因此,只有“经济相互依赖+平等的依赖关系”,才是我们所应争取的构建 21世纪国际和平的经济保障。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从产业组织创新角度来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国际市场价值掌控力、国内市场资源集聚力、企业组织管理创新力和各方发展要素整合力等。因此,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必须全面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抢占世界装备制造业的价值高端;全面调整产业间合理布局,发展培育好装备制造业特色集群;全面推动企业间创新重组,打造一大批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全面整合组织间协调联动,形成提升装备制造竞争发展合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比重逐步下降,而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业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更不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在现阶段制造业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大力发展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亟待改变。亟须深化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助力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最近这段时候,似乎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十二五”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对这个新的时期的经济新格局有不同的理解。我个人的说法是这样的,新格局的特点是过去全球经济那种非均衡的、两类失衡经济之间的脆弱平衡已经不能持续了。新的时期新格局的特点,就是要向一个再平衡的方向走去,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能不能在今后稳定的发展,取决于再平衡进程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一国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该产业出口的技术能力(产业质量、高端转移),并通过这些能力提升该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网络上的分工地位(产业空间、话语权)。实证检验表明,制造业服务化因有利于催生更多的高端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服务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和有助于服务业高端人力资本的积累而能提升服务业出口技术能力,进而实现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期,美国出于军工需要孕育产生了最早的半导体产业,并长期执世界之牛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半导体技术逐渐向全球扩散,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东亚经济体先后在该领域崭露头角,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发展格局也从"一枝独秀"转变为"百花齐放"。然而,近年来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尤其是对华为的强力打压表明,尽管半导体的产业分工已高度全球化,而且美国本土的半导体生产和制造也确实相对衰落,但美国在该产业仍拥有十分强悍的霸权地位,且主要体现在其产业控制力而非产业竞争力上。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规模空前的"芯片战争",不仅对相关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对整个中国信息与通讯产业的升级都构成了严重阻碍,彰显了美国巨大的产业权力。美国这种产业权力源于其对半导体产业在技术链、金融链和消费链三个方面所拥有的强大控制能力,这种产业控制力并没有因为其产业竞争力的衰退而有所减弱。它们具体分别体现为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对核心技术和高端研发的控制,对主要半导体企业在融资渠道和股权结构方面的控制,以及作为世界最重要的半导体产品买家而形成的市场控制。技术控制、金融控制和市场控制,共同构成了美国半导体产业霸权的三个基石,确保美国在产业竞争力相对衰退的情况下仍具有强大的产业权力。这种建立在技术—资本—市场基础上的三维分析框架,也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逆势崛起与战略突围提供了一些对症下药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周边外交和"命运共同体"是2013年中国外交的两大重点突破。作为中国最大"周边"的俄罗斯与中国互为传统邻邦,两国已经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和重大矛盾分歧;作为世界大国和地缘政治大国,中俄两国是维护世界和平、改善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同为与西方传统强国在全球治理和价值理念上异质化的两强,中俄两国在经济、安全、人文和国际秩序四个维度上存在着诸多利益交叉和重合,而这正是中俄"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基础和支柱。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出现的世界重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的发展趋势,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得到了加速。这种重心的转移表现在世界生产、金融格局、全球治理结构中权力的再分配乃至文明的转换上。主要原因是新自由主义主导下金融资本的病变和畸形发展,以及狂热的借贷消费的生存方式。由世界重心东移所直接产生的全球力量对比的改变,主要是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之间力量对比的改变,资本主义美国同社会主义中国之间力量对比的改变;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造业回归"、"再工业化"等"逆向"举措,去扭转世界重心转移和全球力量对比改变的大趋势的企图,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持续的、大量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即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高额"双顺差"。虽然持续的"双顺差"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表明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也对我国经济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应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出一套适合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问题。  相似文献   

15.
30年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在世界大家庭中的角色地位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然而,我们的文化地位却与经济地位不成比例,文化的影响力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影响力,这无疑使我们的大国形象受到影响。2009年4月19~21日,由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中国文化研究院(香港)联合主办的“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国际高峰论坛于杭州成功召开。与会专家来自中国内地及港澳台、美日韩众多高校和研究单位,分别从文化、哲学、历史、文学、伦理、语言、传播、教育、宗教、经济、法律等诸多方面,对当前中国文化的发展战略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也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西方污名化中国的浪潮此起彼伏,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污名化是社会舆论阴影下施污者出于特定目的、对特定个体或群体形象的负面建构。其中,施污者的框架建构是理解污名化过程的关键所在,受众的框架共鸣是评估污名化影响的基本指标,受污者的反框架是去污名化斗争的重要举措。西方对中国的"污名化",正是通过框定中国的"他者"意象及其对西方主导国际秩序的"威胁",架构种种涉华负面话语以煽动国际社会共同打压中国,进而建构一种"污名化中国"框架。这一框架虽缺乏可信度,但极大损害了中国国际形象,乃至危及中国核心利益。百年变局下,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的一言一行,西方或将趁机加大污名化中国的力度。中国要做好进行长期去污名化斗争的准备,揭露西方污名化中国框架的狭隘性,推进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建设,提升中国主体性框架的国际传播力。  相似文献   

17.
将全要素生产率结构性分解为三个维度,即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这三种形式也可看作是OFDI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差异性路径,基于这三类差异性路径,构建了中国装备制造业OFDI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机制分析框架。借助中国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从实证角度验证OFDI提升装备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路径,并检验了OFDI分别对装备制造业下六个细分行业中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OFDI显著促进纯技术效率提升,但显著抑制规模效率。且正负向效应都逐年减弱。分样本数据显示,交通运输设备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OFDI对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5-2007年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省域装备制造业在空间上相互依赖,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不仅受当地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的影响,同时也受相邻省域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的影响,技术创新和外贸出口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ree sub-sections of TFP are divided as technological process,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which are also regarded as the differential path of promoting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s TFP. Based on the differential path, the mechanism analysis between outward FDI and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data of public-listed companies, PSM is used to verify the hypothes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nd then to test the mechanism of the six categories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outward FDI of public-listed companies i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ignificantly promotes the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but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scale efficiency. What’s more, the positive effect decreases year by year, while the negative effect gradually weakens. Subsample data shows that for the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th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s come from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