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入党抗日1921年2月23日,我出生在北京市延庆县北张庄村,原名叫周德先。我家人口多,本来生活还能勉强过得下去,但遭遇荒年,爷爷、伯父和奶奶相继去世。九岁那年,长年闹病的母亲又离开了我,从此我们父子俩相依为命。父亲常年出去跑买卖,家里也就只剩我一人。后来父亲两次被冤枉入狱,为救父亲家里花了多少我也算不出来,只知道家里仅有的六亩好地卖了,还借了高利贷。从此,我家一贫如洗。  相似文献   

2.
我的家乡在福建晋江,幼年随父亲去菲律宾马尼拉,家里做柴炭小本买卖。父亲和兄长都是爱国华侨,我从小常听他们说,一定要记住我们的根在中国。九一八事变后, "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我,也萌生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七七事变,我在南洋中学读初中。这是进步人士办的学校,是我们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活动在师生中蓬勃开展,我是学生抗日救亡协会的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3.
1913年3月,我出生在辽宁省辽中县冷镇,当时叫冷子堡.父亲赵鸿禧曾与别人合开染坊,过世时年仅30岁,那时我还不到一周岁.母亲本是当地旗人(满族人)家的姑娘,姓金,嫁给父亲后别人便叫她赵金氏.我只知道她是我最亲爱的母亲,一辈子也不知道她究竟叫什么名字.父亲死后,家里地里全靠她操劳,晚上还要纺纱织布.我那时虽然很小,但仍记得吃饭从来没有炒菜,只有咸菜和大葱蘸大酱,春夏秋季挖野菜吃.在这样的条件下,母亲仍坚持供我们三个孩子上学.  相似文献   

4.
<正>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伟大而悲壮的一页;抗日战争,同样是我父亲臧克家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小受到五四运动巨大影响的父亲,由于生活在因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而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的山东,因此,他自少年时代起就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5.
<正>为吃口饱饭去参军1921年,我出生在河北宁晋县北河庄镇上一个村庄,一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三岁时母亲也因病永远离开了我,跟着爷爷两年后,爷爷也不在人世了,从此,我成了孤儿。为了生存,宗族决定让我寄人篱下,由家境稍微好点的一位伯父收养我,我家里的二亩地则被另一位叔叔耕种。叔叔家贫困潦倒,加上收成不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5,(8)
<正>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前夕,我来到革命烈士余秉钧的长子余弘达的家中。余弘达虽已是85岁了,但仍是耳聪目明,思路清晰,他深情地向我讲述了自己的父亲和一段英勇悲壮的抗战家事。他的父亲余秉钧本名叫余春卜,老家在辽宁省铁岭的范家屯,出生在1911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余春卜从大人的讲诉中知道了日俄战争,这段屈辱的历史,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烙印,他发奋学  相似文献   

7.
我父亲左奎元(1915-1978),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寺坪村人,贫农家庭。
  他在少年时代就加入本村拳坊习武,青年时代已成为当地拳术界一位闻名的人物。父亲为了养家,为了生活,给地主家当长工。因不堪忍受地主的剥削压迫,而外出流浪,在黄河边、石楼、永和一带教拳卖艺。1936年父亲在石楼当教拳师傅时,遇到了东征的红军,他接受了红军的宣传,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回村后,看到村里又聘来一位武艺高超的河北拳师。他比父亲技高一筹,而且书法、绘画样样都通。他还偷着看进步书籍,宣传穷人翻身的道理,父亲就拜他为师,二人结为知己。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当父亲与他再相见时,他已经是八路军的一名团级干部了。父亲参加革命后,有一年回家,我还亲眼见到他和村里的乡亲们在街上比武打拳耍刀。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7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首尔大学发表了题为《共创中韩合作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的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回顾了中韩人民的友谊,特别提到了出生在韩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作曲者郑律成。一郑律成是抗日战争时期我父亲唐平铸在太行山根据地的战友。父亲说:郑律成在音乐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和他的坚定信念,和他多方面的斗争实践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正神枪手是人们对枪法奇准、百发百中枪手的尊称。在昔日鲁西南抗日战场上,就有这样一位享誉一方的神枪手,他就是曾经参加过大小上百次战斗、智勇双全的侦察英雄程鹏云。弹无虚发神枪手程鹏云是我党领导下的鲁西南抗日根据地著名抗日武装的领导者程书勋的儿子,1919年3月15日出生于山东省定陶县大刘楼村。受父亲的影响,他自小就对枪支很感兴趣,经常偷偷拿当时还在闯荡江湖的父亲的手枪把玩。程书勋认为,  相似文献   

10.
正我的父亲杨秀山(1914—2002),湖北洪湖人,抗战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〇师骑兵营政委,三五八旅第四团、七团、七一六团政委,旅副政委,吕梁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等职。一1937年深秋,父亲赶到五寨。此前,一二〇师来到晋西北,创立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在五寨,一二〇师师长贺龙、政委  相似文献   

11.
二、前赴后继,革命自有后来人我父亲牺牲后,敌人疯狂地追杀我们全家,叫嚣要"斩尽杀绝"、"斩草除根"。为了我的安全和成长,李运昌叔叔在以后数年中,无论冀东抗日的环境多么艰苦,总是对我这个未成年的烈士孤儿精心安排、尽力照顾和深切关爱。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杀,由李运昌叔叔及时安排,由抗联的彭夫(化名,原名王哲先)和刘永丰二同志于1938年4月4日将我由家中接出,转移到遵化县芦各寨村彭夫叔叔家的果园里隐蔽。  相似文献   

12.
<正>我的爷爷许维禄1908年7月出生在乳山,3岁时没了母亲,6岁时没了父亲,与6个兄弟姐妹相依为命,生活过得相当困苦,家境最贫困的时候连饭都吃不饱,经常饿得晕倒在草垛旁,是在邻居和婶子、大娘的接济下度过来的。深受日寇欺侮萌生抗日思想15岁那年,爷爷离开家乡,独身闯关东,在东北的旅顺、佳木斯、丹东一带卖苦力为生,后到海参崴、朝鲜半岛等地,而后辗转回到东北地区,在黑龙江日本人开设的煤矿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河大求学岁月 勤工俭学求新知 河南大学创办于1912年,最初是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校址就设在开封清代贡院旧址.后来,在河南督军冯玉祥将军的支持下,扩建为中州大学,1930年更名为省立河南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农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共五院,以教授新的科学知识为主.农学院有农艺系、园艺系、林学系、畜牧学系,并设农业试验场和农业推广部,在河南大学里算是一个门类相对齐全的学院.1935年8月,父亲周利人进入河南大学农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14.
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个晚上,竟然成为我和父亲今生今世的诀别——父亲往往是男孩成长中最重要的导师。直到我做主持人,退伍,转业,进入中央电视台,父亲几乎从不干涉我对事业的选择,父亲信任我。尽管我没有自始至终继承父亲的军旅生涯,但是我却继承了父亲做事做人的原则。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看到电视屏幕上的我,只有淡淡的两个字:"还行。"在我记忆中,1999年父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监督我主持了一台节目,而让我最刻骨铭心的是,那次竟成了我和父亲的诀别……  相似文献   

15.
鲁南 《党史文苑》2010,(10):25-28
今年是七七事变73周年,7月7日前夕,中国大陆画家精心创作的“浩气长流”巨幅史诗画作,应邀赴台展出。在这幅作品中,吉星文的形象赫然在列。吉星文的儿子吉民立闻讯立即赶到展出现场缅怀父亲,他说:“我这两天特别兴奋,因为好久没看到父亲出现在公共场合了!”七七事变广为人知,但现在已鲜有人知道吉星文其人其事了。事实上,在七七事变中,是他率部“坚守阵地,坚决回击,坚持抗战到底”,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拉开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序幕。后来,吉星文被赞誉为“抗日名将”。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父亲秦邦宪诞辰100周年,也是他遇难61周年。时光的流逝并未冲淡我对父亲的不尽思念——尽管我从未见过父亲。父亲对我来说是这样的陌生,又是这样的亲近,他仿佛常在我身边。我对父亲的认识、了解是逐步积累,逐步加深的。从孩提到现在,我盼望他、想念他、埋怨他,到逐步理解他、敬爱他、崇敬他。  相似文献   

17.
正在倡导宣传优良家风的氛围中,我想起了我的父亲。父亲在我家营造的家风虽不可言,但可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积淀,我逐渐明白父亲教会我们很多道理。我的父亲,从十几岁便开始跟着爷爷学木工活儿。成年后,父亲不甘心贫穷落后,到外地做生意,结果生意失败亏损。回家后,父亲又捡起了扔下多年的木工活儿。为了还债,父亲做了将近100个大理石茶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礼物     
正在别人眼里,也许一生中从父亲那里能得到很多礼物,数不胜数。可我一生中只得到了父亲的一件礼物,也是父亲生前留给我唯一的一件礼物,它是一块极其普通的手表。记得父亲送给我礼物的日子,是在1980年9月1日开学的那一天,也是我刚刚迈入初中生活的第一天。那天父亲走路送我去学校报到,等办理好入学和住校手续与我告别时,父亲突然从怀里掏出一块手表送给了我,并亲自给我戴上。当时的我感到十分  相似文献   

19.
我的老父亲     
正"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每次当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就会立刻想起我的父亲。今年81岁的父亲名叫邵应方,是祖父找人给他起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父亲从老家甘肃庄浪县来到团场成为一名连队职工,先后在连队基建班、浇水班、炊事班、林管班岗位工作。父亲身材魁梧,坦诚淳朴,脾气倔强,是个热心肠的人。从我记事时起,父亲的同事都称呼父亲"老邵"。上世纪六十年代,连队生活物质极度匮乏。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沉默     
正我讨厌父亲的沉默。从小到大,父亲很少对我们姐弟三人的成长发表意见,从不多言。小时候,我并不理解父亲的沉默,我认为这种沉默让父亲和我们的关系处于若即若离、捉摸不定的疏离状态,这种感觉一度让我以为父亲并不疼爱我们。而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对父亲的沉默有了新的认识。一件事发生在我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祖父刚刚离世,伯父和叔父因为分家的事情闹了起来,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