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西方主流心理学植根于经验实证主义传统,认为科学是客观的和价值中立的。这种观点与女性主义理论格格不入。女性主义心理学试图调和女性主义理论与传统心理科学观之间的冲突,在其研究历程中形成了三种研究取向:一是实证主义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强调遵循实证主义研究传统,重新改造主流的心理科学,以服务于女性主义目标;二是现象学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强调从女性立场出发,创建一个全新的,“以女性为中心”的心理科学来代替传统的心理科学;三是后现代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强调采用解构的方法,重新解读主流心理学中的关于女性的所谓“科学的”知识,揭示心理学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偏见。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象学哲学对现代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很难落实到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层面.与此相比,以美国杜奎森大学的心理学家们为代表的现象学心理学却在这方面做出了突破.现象学心理学秉承现象学精神,关注生活世界,在具体研究中,形成了经验的和解释的两种取向.经验的研究取向主要以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哲学基础,而解释的研究取向则更多地基于解释学哲学,二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程序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心理学而言,现象学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提供了科学心理学之外的另一种研究途径,并且使得心理学更加真正地面向生活.  相似文献   

3.
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现象学方法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象学作为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论之一,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在历史地考察现象学对西方心理学流派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现象学与心理学结合的原因,从方法论的角度,归纳了现象学在心理学中的内涵,并作了简要的评论。最后指出,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要走出误区,其希望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论  相似文献   

4.
西方科学心理学引入中国已愈百年,但百年来中国的心理学研究依然处在"心理学在中国"的阶段,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心理学"。所谓"中国心理学",即意味着拥有自己的心理学体系,这是当下中国心理学发展的紧迫需求。中国心理学何时出现难以判定,但是,蕴藏在中国文化典籍中的中国传统心理学使中国心理学的建立具备了最大可能。通过"以西释中"和"以中释西"的心理学诠释,中国心理学必然能藉由中国传统心理学的创造性转化而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5.
近30年前出版的中国心理学史教材,舍人文主义而取科学主义的研究范式,使得中国古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悖论:一方面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源自完全与西方科学文化异质的伦理文化,另一方面却坚持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模型.潘菽教授避开了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困境,提出了判断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方法——“一致性原则”,即检验该思想是否合乎人的心理实际.西方心理学一向重视研究认知,而不重视情感的研究.现代西方心理学开始大力研究以情感为核心的精神心理活动,这个转向为解决中西方心理学体系结合的对象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社会建构论是当代西方心理学中后现代取向的主要代表.社会建构论反对内源决定论和外源决定论的人性观,主张人性是社会的、话语的建构,是关系的存在.社会建构论人性观对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研究方法、心理成因、心理治疗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不同心理学者应以宽容、整合、超越的视界看待社会建构论的这种新型人性观对当代主流心理学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以促进整个心理学科的健康发展并最终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7.
西方现象学心理学和东方佛教心理学这两种学说都从人类的心识出发,不同程度地发现了我们所面对的对象乃是认识主体所显现.本文从两种学说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出发,即通过比较纯粹意识与五位百法、现象学还原与禅定之间的异同,以使得佛教心理学和现象学心理学能够互相阐释、互为补充,共同纠正传统心理学"意识自然化"的倾向,以期实现真正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8.
解释学方法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纵观西方心理学百年发展史,解释学对现代西方心理学尤其对理解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有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现代西方心理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文本”为对象,以理解和解释为方法,重视整体性和历史制约性原则等四个方面。解释学方法论作为西方心理学方法论的“第三势力”,支持了人文科学倾向的心理学的发展,但同时它自身又具有浓厚的主观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心理学本是"舶来品",很多人又相信心理学具有文化普适性,再加上西方心理学一向处于强势地位,大陆在文化心理学领域又缺少领军人才,结果,中国现代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缺少自觉关注本土文化传统的传统,致使中国文化无法为当代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提供思想源泉、灵感和根基,导致一些研究成果缺少文化生态效度、灵魂、宏观视野和原创性。破解之道是要做胸怀中国文化的心理学研究者。为了更好地担负起时代使命,中国心理学家须从四个方面加以努力:(1)具备较扎实的国学功底;(2)妥善将中国文化放进自己的理论架构、实验/问卷设计以及分析与讨论中;(3)建构吻合文化传统的心理学理论或观点;(4)探索吻合文化传统的心理学研究范式、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詹姆斯作为美国心理学的创始人,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而他自己却很少做实验,甚至在某些场合下公然反对实验心理学和实验室的研究方法,但他却对美国实验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詹姆斯<心理学原理>中大量的观点都是实验方法的源泉.结果,大量的实验研究都是被詹姆斯有趣的观察和微妙的解释所激起,众多的实验研究路线都可以直接或间接追溯到詹姆斯著作中的某些闪光的见识和推理.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方法论的探讨与争论是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的焦点: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区别于非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其女性主义方法论;女性主义心理学批判心理学中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范式之争为虚假的两极之争,倡导多元方法论;女性主义认识论上的分歧导致其对于知识与性别的关系的不同主张,并最终导致了女性主义心理学在方法和方法论取向上的不同偏好。  相似文献   

12.
西方主流心理学"天生"地蕴涵着"自然主义"的情结,它没能抗拒自然主义的"诱惑",崇尚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其直接结果导致了心理学由于盲目模仿物理科学,简单强调实证研究,忽视意识的描述分析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不能准确地反映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的重大差异,造成对意识研究片面的自然化,曲解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无法全面、准确地涵盖和研究人所拥有的独特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3.
何为民 《政法学刊》2005,22(1):33-34
关于"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音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14.
从实体自我到关系自我——后现代心理学视野下的自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主流心理学在考察"自我"时,假设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作为精神实体而存在的"我",它是个体存在的核心,统领着我们的一切.后现代心理学对这种实体自我观进行了猛烈批判,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真实的实体自我.后现代心理学从社会建构主义出发,将自我视为关系的创造物,是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中通过语言建构而成.它将自我理解为关系性的、多元的、变化的、去中心的.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人们自我意识观的变化要经历策略操作者、混杂人格和关系自我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后现代心理学自我观的提出对我们理解自身、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科学化以来,精致性、确定性和中立性的科技理性和逻辑思维一直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剥夺、放逐了心理学语言中另一种权力--隐喻权力.在心理科学领域,隐喻的存在总有它的道理.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对逻辑演绎和科技理性的一种超越,对事物另外视角的深层次理解和求索.其创造、代替、表达及模式等作用,越来越以一种丰富性、内隐性及不可穷尽性等特征,使心理学流溢出民族文化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存在着三种话语形态,即"我的"心理学,"你的"心理学,"我与你的"心理学.不同的话语形态蕴含了不同的研究模式,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是"我"、"你"的关系."我"、"你"长期各自为阵,成为两极.话语上的割裂最终导致了心理学的科学性与现实性的割裂.只有在"我与你"的话语形态中,通过对话,才能将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与现实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联结主义、建构主义和行为范式认知心理学是在符号主义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新取向,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同点,也有一定的差异.联结主义和行为范式认知心理学继承和发展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而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则汲取了后现代思想.三者在基本假设、方法论、研究目的、对象与内容方面各有侧重,但相互间也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能否为心理学提供新的精神资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后现代主义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后现代心理学,不仅在反思现代主义心理学的基础性前提方面提供了批判性的精神资源,而且在社会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元理论建设性成就。后现代主义对当代心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现代科学公共知识的进一步约束和完善上。在实质性的知识贡献方面,社会建构主义这一后现代心理学的核心假设丰富了认识论和反映论,其中也存在着很多潜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