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马克思人学的总体图象(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伟大变革,就是终结了无视现实的、从事感性活动的人、并具有抽象思辨色彩的传统本体论哲学,把从事感性活动的现实的人确定为新哲学的前提和出发点,把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作为新哲学的主题,把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新哲学的价值目标。在对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中,进一步对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予以宏观总体的把握,完整揭示和阐述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主题、研究方法、核心线索和理论框架,以深入厘清马克思所开辟的人学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伟大变革,就是终结了无视现实的、从事感性活动的人、并具有抽象思辨色彩的传统本体论哲学,把从事感性活动的现实的人确定为新哲学的前提和出发点,把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作为新哲学的主题,把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新哲学的价值目标.在对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中,进一步对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予以宏观总体的把握,完整揭示和阐述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主题、研究方法、核心线索和理论框架,以深入厘清马克思所开辟的人学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马克思于存在论根基处发动了一场人学革命,实现了人学范式的转换:从理论人学转向了实践人学。马克思的人学革命不是对传统人学进行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人学整个理论体系的一种根本性的颠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第一,人学的逻辑起点:从抽象的人转向现实的人;第二,人学的基本问题:人与世界的关系从原初分离转向原初统一;第三,人学的研究视界:从思想世界转向现实世界;第四,人学的理论基础:从唯心史观转向唯物史观;第五,人学的基本范畴:从抽象的知性概念范畴转向现实的生活概念范畴;第六,人学的理论品格:从封闭的体系人学转向开放的人学体系;第七,人学的核心功能:从注重“解释人”转向注重“改造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发展观结合中国实际与现代化建设,阐述了关于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发展问题。邓小平发展观蕴涵和渗透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和人学理念,它是对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抓住邓小平发展观中致力于人的现实解放与发展这一核心,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并运用理论开辟坦途。  相似文献   

5.
较早明确提出人学辩证法的是法国存在主义者萨特。萨特所主张的“人学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及其人学辩证法毫无共同之处,他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攻击是没有根据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来没有忘记人,它关于主客体的学说以及有关人学辩证法的思想是相当丰富的,对人的生存方式本性的哲学反思和辨证把握是马克思的人学辩证法的核心内容。所以说,萨特的所谓“人学辨证法”本身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萨特对东欧机械的、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批评,里面有一些合理的成分并提出了人的存在与马克思辩证法这个重要问题,即所谓的人学辨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辨证法基础理论的关系问题,这应该引起我们对马克思的人学辩证法思想的关注和思考。马克思本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使用过人学辩证法一词,但并不能因此否认他的辩证法理论和其它著述中包含有深刻的的人学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之所以是科学的,关键在于实现了一场人学范式革命从抽象人学转向了现实人学.这场范式革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在逻辑起点上,从传统人学的"抽象的人"转向了"现实的人";在理论基础上,从传统人学的"唯心史观"转向了"唯物史观";在人的价值上,从传统人学的"人是目的"转向了"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在人的本质上,从传统人学的"抽象本质"转向了"现实本质";在目标取向上,从传统人学的抽象发展观转向了自由全面的现实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包含有丰富的哲学和人学思想,关于"以人的发展"作为衡量财富的尺度思想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这是我们研究马克思哲学和人学思想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手稿)》中的有关于"财富的尺度"思想作些浅薄的解读,能对我们当前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人民本位是邓小平人学思想的核心;人的解放是邓小平人学思想的灵魂;人的全面发展是邓小平人学思想的归宿。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一种全新方式,是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一种回归。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因此,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让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社会生活,通过各种具体方法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学“以人为本”理论阐发中国梦的核心“以人为本”;再次,阐述中国梦的主体以“现实的人”为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然后,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阐述中国梦的终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最后,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跨越梦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回归现实与现实趋向理想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