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海运温室气体排放上,国际组织所倡导的立法、制定的规则以及减排标准并没有在减排制度上形成高度共识,不同层面的立法努力并未达成理想的效果。国际海事组织(IMO)发布的船舶温室气体排放计划提出的技术措施、营运措施以及市场措施,对各国海运温室气体减排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社会在海运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达成的具有普适意义的共识,但实施中需要具体化。中国作为海运大国和贸易大国,应该基于本国的基本利益和国情积极应对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在融入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体制、构建排放交易市场机制以及探索碳排放税征收上作出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21,(3)
正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认为,世界约有五分之一的温室气体来自农业,包括林业、渔业和畜牧生产。2020年中国碳排放的100亿吨总量中,农业碳排放约20亿吨。更重要的是,按照气候中性更严格的目标,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排出的甲烷、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必须纳入考量,也必须降至零。在中国开展农业碳减排及碳交易,有着非常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津政办发[2016]3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自2016年6月1日起施行。2016年3月21日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规范碳排放权交易和相关管理活动,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  相似文献   

4.
冯静茹 《人民论坛》2013,(14):250-251
推进碳交易试点是我国政府应形势需要而做出的战略选择。"美国区域温室气体行动"是美国国内第一个区域强制性的碳交易体系,在我国当下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和试点地区的背景下,研究美国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经验有助于深化我国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认识,为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法律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陆晞  杨玉红 《中国发展》2011,14(4):9-12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市场迅速发展扩张,并已成为全球贸易中的新亮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成功经验与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失败教训表明,强制减排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该文提出,长三角区域具有建立我国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条件,可为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累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构成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9月3日,任杭州召开的G20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交存中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2017年我国将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项措施既是运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也是发展低碳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更是以经济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重要途径。对促进企业加强碳  相似文献   

7.
张晓旭  李丽红 《求索》2013,(1):41-43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减排温室气体、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一致共识。目前国际碳减排合作机制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核心,但是,由于其间关键性法律条款存在一定模糊性,而且国际碳减排合作机制于世界各国缺乏法定约束力,这使得国际碳减排合作机制存在现实执行上的诸多难题。因此,在后《京都议定书》时代,除了完善现有国际碳减排合作机制,还应将国际碳减排引入到WTO多边贸易体制中,进而实现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减轻国际碳减排对国际贸易及世界各国经济负面影响之归旨。  相似文献   

8.
《河南政报》2013,(6):9
豫政[2012]91号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41号),确保实现"十二五"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现将《河南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付费将成现实。不久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把北京、天津等7个城市作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此次国家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是在中国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这一个“大背景”下实施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际气候合作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在低碳经济发展政治、交易与环境方面我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均存在机遇,但也存在不容乐观的温室气体排放规模、迫在眉睫的经济技术需求、相对落后的社会观念制约、日益严峻的国际政治压力等挑战。我国应采取体现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大国责任、限制高耗能产业与加强新能源技术开发、通过政府政策与公众互动提高环保观念、团结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低碳经济等策略应对亟需解决的国际气候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11.
碳预算是对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分阶段实施。碳预算实施的理论基础为市场失灵与国家干预理论。国家根据碳预算设立国家碳账户,并且保证碳账户的收支平衡。英国首创利用财政预算的方式管理碳账户,与简单的总量控制相比,碳预算这种方式既灵活又有计划性,有利于碳排放空间合理高效的利用。科学确定管控范围是制定碳预算的前提。在确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行业企业(单位)的范围时应当考虑行业企业(单位)的碳排放数据收集成本及管理的可操作性、企业或行业碳排放量占地区碳排放总量的比例、行业整体的减排潜力大小、行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等因素。中国碳预算的制定可以采取先宽后紧的思路,同时还要考虑行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2月16日,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国际社会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大会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通过的,目标是在2008年至2012年间,将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分析和测算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从目前中国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及动向看,还没有研究针对北京的碳排放因素进行定量分解,使得北京低碳城市建设难以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好、可考核性高的温室气体减排计划.本文基于1999-2008年时间系列的统计数据,采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对北京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因素进行定量分解,定量测算了北京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贡献度,得出经济发展是北京人均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能源效率是北京人均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能源结构对减少北京人均碳排放量贡献力不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7号为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要求,推动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我委组织起草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主任徐绍史2014年12月10日  相似文献   

15.
<正>津政办发[2017]35号各区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2017年3月9日天津市"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更好实现"十三五"全市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6]61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气候变化大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娜 《中国减灾》2008,(3):19-19
早在1992年,国际社会就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同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首次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在1997年12月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关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  相似文献   

17.
黄振宇 《群众》2014,(8):72-73
<正>低碳经济是一种蓬勃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基于市场机制,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度创新,推动能效技术、能源技术、可再生资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运用,促进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模式转型。2009年11月26日,中国正式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决定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40%至45%。江苏省作为全  相似文献   

18.
伴随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公众生活消费领域的资源消耗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我国现有针对公众生活消费领域的温室气体减排、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手段较为单一,主要采取精神道德层面引导和居民自我约束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导致公众生活消费领域的节能减碳潜力尚未被有效挖掘,未能对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实现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形成有效支撑。作为聚焦于公众生活消费领域的一种新型减排机制,碳普惠制是对现有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创新和拓展。在分析国内外碳普惠制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从明确参与主体、制定行为清单、实现量化激励、完善交易机制等四方面入手,提出了我国碳普惠制的框架设计方案,旨在解决我国公众生活消费领域节能减碳行为长期存在的激励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助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国际社会对二氧化碳的法律地位还存在严重的分歧全球暖化即温室效应已成事实。大多数国家认为,温室效应是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无节制排放引起的,并为此签订了设立温室气体削减目标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在法治的年代,一些具有国际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纷纷把温室气体的工业排放纳入立法管制的轨道,如丹麦、芬兰、荷兰、瑞典、英国和德国从1990年起开始征收碳税至今,基本所有的欧盟国家都已经征收了这一税赋。瑞典甚至从2006年7月1日起开始对横贯大陆的飞机的机票征税,  相似文献   

20.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温室气体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温室气体具有流动性和外溢性的自然属性,传统的单独治理、末端治理方式无法有效应对因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区域性环境问题.而区域协同治理机制是治理区域性环境问题的"一剂良药",它可以减少二次治理造成的成本浪费,实现大气环境的全局优化.目前,我国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在温室气体防治过程中尚存在一些现实困境,为破解困境,更好地发挥机制优势,有必要完善现有的温室气体区域协同治理机制,以期顺利完成"双碳"治理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