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某是某贸易公司业务部经理。一日,贸易公司经理派他去北京为公司购买5台电脑,并明确告之要买原装机,质量一定要好。到了北京后,肖某找到他表弟杜某,请他代为购买,并把其公司经理的话说了一遍。杜某见有利可图,便满口答应了。杜某找到他开电脑公司的朋友刘某,说要帮他表哥买5台电脑,刘某就给杜某找了5台自己组装的电脑,高价卖给了杜某,并给杜某5000元好处费。肖某在没有验货的情况下,就把电脑发回公司  相似文献   

2.
承受不起     
郝叶蓁 《党课》2014,(17):109-109
儿子快要大学毕业了,我们两口子不禁为他的工作发起愁来。一天晚饭时,我和老婆说到此事,老婆突然眼前一亮说:“你表哥不是局长吗,让他给帮帮忙,肯定能找个好工作!”我想想也是这么个理儿,就放下筷子掏出手机拨打表哥的电话。谁知,表哥的号码竟然是空号!好在我存着表嫂的号码。等拨通表嫂的手机一问才知道,原来表哥换了号码。  相似文献   

3.
铁铮 《新湘评论》2010,(8):28-29
济南5名大学毕业生当了淘粪工的新闻,让入听了百感交集。最耐人寻味的是,一位带大学生淘粪的师傅说,他现在教训儿子的话已经改了。过去说“念不好书,将来你就去淘大粪!”现在却成了“念不好书,你连淘大粪都没有资格!”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无论如何,把淘大粪和大学生放在一起说事,让人觉得有些不大对劲儿。  相似文献   

4.
合影     
正几年前,表哥在乡里创办了一家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办企业并不简单,工商、卫生等部门不时来检查,一些小问题耗费了表哥大量的精力和金钱。那次,表哥听朋友说,区里的一位主要领导,要对部分小微企业视察,并指定由工业局长陪同。表哥就找到工业局长,包了一个大红包,央求局长务必带领导去他那视察。局长欣然应允。没过几天,领导由工业局长陪同,到表哥的企业视察。表哥让朋友拍了  相似文献   

5.
还是加把锁好伍岩有个熟悉的朋友做了领导。因为熟,便经常去走动走动。当然,这走动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我们在一起就是下下棋,说些我们感兴趣的书。一天,我刚看完《白夜》,想找他说说,就去了他家。他没有在,他夫接待我。在等他的过程中,夫人和我攀谈起来。好大...  相似文献   

6.
白帝城之谜     
公孙述命名自帝城?白帝城的来历,现在一般都说与公孙述有关。 公孙述字子阳,是西汉末年陕西兴平市人。他的祖辈和父亲都当过官。公孙述年轻时就当了天水郡清水县的县官。他父亲怕他上任后不会处事,派了个老管家陪他去。那知这个管家去了一个多月就回来说,少主人根本就不听他的。没有老管家,公孙述却把清水县管理得井井有条,一下就有了名气。  相似文献   

7.
又见表哥     
表哥是姑姑的三儿子,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初中刚毕业就辍学了。 刚辍学时,表哥仍然是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繁重的体力劳动也没能削弱他的斗志。白天,刚满16岁的表哥和大人们干着一样重的农活,到了晚上,他还要在微弱的灯光下挑灯夜战,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有  相似文献   

8.
画家的诞生     
正法国有个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14岁时已小有成就。父亲带他去见好友毕加索,想让大师收他为徒。毕加索看了他的作品后,拒绝了。毕加索说:"如果您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而不是毕加索第二,您就把他领回去让他自己去创作,他很有前途。"大约40年后,当年那个孩子的一幅画作第一次进入苏富比拍卖行就拍到了160万英镑,他成了有名的视幻艺术派的鼻祖。另一位画家出自中国,他也从小喜欢画画,少有所成。他  相似文献   

9.
"表哥"和"房叔"的神秘工资条如果官员财产公开,想必著名"表哥"、原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不会被网民盯上。把逻辑反过来,如果官员财产公开,广州市番禺城管分局政委蔡彬,著名的"房叔",也不可能在自己以及家人名下有22处房产。杨"表哥"曾经辩解说,他的那些名表,都是用合法收入买的。根据党的纪律和《公务员法》,干部是不准做生意的,也不准收受别人的钱物,那么,他的"合法收入",主要也就来自于工资。这工资有多少,让"表哥"拥有那么多奢侈品?"房叔"同样也是。他只是一个城管分局的政委,老婆也只是退休干部,却坐拥市  相似文献   

10.
芥茉 《党课》2014,(15):115-116
近听一位老同志说,当年他在机关当“小于事”时,老婆想带刚过“满月”的孩子回老家看看,不意被地委书记知道了,就在去省委开会时接上他的老婆孩子顺道送回了家。在另一场合,还听一位老同志讲起一件往事,说当年他背着铺盖干粮步行去县城上学,有位骑自行车的中年人看到他年少吃力,停下问明情况,就把他的铺盖干粮送到了学校,后来才知道那个骑车的人是县委书记。  相似文献   

11.
1961年,刘少奇到湖南搞调查,住在一个养猪场的饲料房里。当时是“三年困难”时期,身边的工作人员想找点稻草给他铺床都找不到。产水稻的地方没有稻草,这种情况使他感触很深。一天,他散步走到住地后面的山上,看到一些已经风干了的人粪,就过去用脚搓开,仔细检查了一下,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看,这里面没有多少粮食,农民吃饭已经成了问题。”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刘少奇又专门在农民吃饭的时间,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到农民家去查看。有一次,他亲眼看到农民吃树皮、草根等代食品,沉默了半天,没说一句话。还有一次,他…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真伪     
舒展 《唯实》2001,(5):69-70
1928年春,鲁迅收到一位女大学生马湘影的来信,说年初在杭州孤山承蒙先生允许,给我经常通讯并指导……鲁迅当即回了一信,说我已十年没到杭州去了,孤山见面一事,纯属子虚乌有。鲁迅又托住在杭州的青年作家许钦文打听,才知道是有一个姓周的人,在城外教书,自称“鲁迅”,说他作过一本《彷徨》,销行八万册云云。 这段冒充鲁迅的历史轶事,最近在电视连续剧《鲁迅与许广平》中播出了。情节有点变动:鲁迅和许广平站在假鲁迅院外土墙边,听他如何陶醉自吹。他俩淡淡苦笑,一走了之…… 这个骗子属于“小儿科”,鲁迅并没有愤怒揭发,…  相似文献   

13.
深切怀念胡华导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年前,胡华老师患了肝癌。我和在中顾委机关工作的几个同学一起去看望他。在他简朴的书房兼卧室里,他讲了一些鼓励我们的话。谈到病情时,他说,自己并没有多大不适的感觉,也不感到疼痛,但已确诊是肝癌,准备作手术。又眷恋地说,按照他的身体状况,原来估计能活到80岁,还有10多年的时间可以从事党史的研究和著述,把毕生的心得、成果整理出来,没有想到66岁就不行了。大家心里都很难过,为他惋惜,衷心期望手术成功。万万没有想到,这次见面竟成了永别。12月14日,我们正随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传来了他逝世的噩耗…  相似文献   

14.
康红村的李成(化名)与玉林村的张志强(化名)系姑表亲。2008年,28岁的李成因为准备结婚向表哥张志强借了4万元钱整修房子。碍于情面,借钱时双方没有打任何条子。李成结婚后,用收的彩礼钱还了表哥1万元。张志强本来以为他会一次性还清的,没想到只还了1万元,于是他说:“那你给我补张条子吧。”  相似文献   

15.
徐静  朱萍 《奋斗》2006,(6):64-64
1932年的初冬.白色恐怖和严寒同时笼罩着哈尔滨,在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践踏下.水灾肆虐后的哈尔滨更是满目疮痍,一片凄凉。就是在这个时候.组织上决定由23岁的魏拯民接替张贯一(杨靖宇)担任哈尔滨临时市委书记。为了保证他的安全.组织上为他找了一个“家”,一对年轻的反日会员夫妇成了他的表哥、表嫂。表哥叫刘寿山,28岁,是一位憨厚正直的铁路工人,表嫂叫董秀珍,26岁,他们有一个3岁的女儿叫小红。  相似文献   

16.
    
表哥家盖了新房,请我去喝乔迁喜酒。表哥比我大个五六岁,由于家里原来很穷,从小没有上过一天学。表哥的父辈,用尽一生的力量,将家里的草  相似文献   

17.
张志国生前曾是大兴安岭地区的一个个体经营者.在儿子张文明十岁时,张志国的爱人去世,这之后他一直没有再婚,独自将儿子养大.2002年秋,张文明结婚.由于张志国与儿媳的关系不和睦,儿子结婚一年后张志国与儿子分家另过.张志国原来曾经营过木材加工生意,因为儿子上大学需要费用,就把加工厂卖了.分家以后,张志国想重操旧业,但儿子结婚时用去了家里的全部积蓄,所以资金成了最大的难题.所幸的是,张志国的想法得到了表弟高强的支持.高强觉得表哥有开木材加工厂的经验,准亏不了,这笔钱一定还得上.于是,高强一次性借给表哥张志国8万元,张志国给表弟高强打了欠条,并表示尽快偿还此款.  相似文献   

18.
《学习导报》2011,(14):10-10
据逄先知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说,这个“新”字,是毛泽东同志加上去的:“那是1950年,有一天毛泽东的女儿在院子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听到了,立即给她纠正,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相似文献   

19.
怀念老彭     
完完全全没有想到,老彭竟先我这个重病在身之人而去。去年冬至那一天,我们还一起被一老朋友所邀去双流吃羊肉。我和他夫妇二人来去同乘一辆车,大家在车上谈兴较浓。这才多久?才一个多月,怎么就走了呢?二月一日下午我去医院看他,他躺在床上,正在吸氧。他见我进了病房,就说:“你又来看我了,谢谢你。”停了一下他又说:“林温如手术后恢复得很好,能下楼打牌去了。”他又告诉我,华文江也病了,就住在这层楼的17号病床。言谈中,他的神志十分清楚,精神也还可以,怎么第二天的傍晚就传来噩耗,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呢?他是非同寻常地…  相似文献   

20.
卖瓜难题     
正离县城十来公里处,有一片沙壤地,大约两百亩。这片沙壤地种西瓜,那可是个头大,内瓤甜,人见人爱。我表哥就在那里种植西瓜。那天,是个周末,表哥在西瓜地里劳作,一个骑着山地自行车、戴着头盔的中年男子路过。男子看到西瓜长势良好,就停下自行车,与我表哥交谈起来。男子说:"大哥,你这西瓜不错嘛。"表哥叹了一口气,说:"西瓜不错,但不好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