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二元结构”的支配下,我国城乡之间实行着两套迥然不同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重城市,轻农村。造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缺位和错位。我国农村消费者不能像城市消费者一样在公共物品上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落后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本文从消费者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缺位和错位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乔凤岐 《传承》2010,(12):22-23
农民企业家以农村为发展空间,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作用重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人为地割裂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有机联系,成为农民企业家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提高农民企业家的文化水平,转变农村企业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构建城乡一体化市场和金融体系,是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企业家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制约农民企业家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企业家以农村为发展空间,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作用重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人为地割裂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有机联系,成为农民企业家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提高农民企业家的文化水平,转变农村企业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构建城乡一体化市场和金融体系,是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企业家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自己的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中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相对落后,已成为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巨大约束,新农村建设已是势在必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总结国内外经验并按照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相应走出一条“城市链接新农村”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从我国特殊国情出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发挥政府与农民这两个不同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三农”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农村城市本无鸿沟,人们原来都是在田园里生活。城市初始就是农民创造的,一部城市发展史,就是农民演变为市民的创造史。建国50多年来,中国的农民艰苦奋斗为中国工业化作出了沉重而伟大的贡献。现在城市的发展“日就月将”,农村却举步维艰。“城得山水而秀”,城市需要农村,城市的繁华需要农村的繁荣。扶弱携后,投桃报李,这是一个文明平等、共同富裕社会的应有之义和情结。同时,也只有亿万农民富裕起来了,中国经济才能快速持续发展,中国全面反哺农业非常重要,是时候了,不能再有迟疑。中国农民最质朴、最富牺牲精神和创造精神,无数事实表明,中国农民一旦站到有利位置上,他们的历史创造性就会像黄河之水一样滚滚而来,成为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最强动力。给农民全民待遇,举全国之力给予他们各种政策援助和财力物力支持,让中国“希望的田野”也迎来美好的春天。  相似文献   

6.
加快培养农村人才步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需要一大批农村人才。大悟县结合实际,从农村党员和村干部队伍建设入手,抓好“四个培养”,即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标兵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探索出一条培养农村人才的新路子。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下,出现了农村人才大规模向城市汇集的现象。一方面,为了追求富裕的生活,农民省吃俭用,将自己的子弟培养成才输送到城市;另一方面,城市以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像一块强劲的磁石,将大批年富力强、有一定文化基础知识的农村人才吸引到城市务工…  相似文献   

7.
杨建华 《公安学刊》2006,(1):13-16,36
社会结构转型时期,浙江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困境和问题还是来自于社会的二元结构。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主要表现在农村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农村的现代化进程滞后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农民的市民化滞后于农村的城市化等方面;贫富发展的二元结构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高低收入家庭收入差距倍数扩大等问题;居民身份的二元结构主要表现在流动人口收入明显偏低、融入城市存在制度障碍、婚姻家庭问题严重等方面;区域发展的二元结构突出地表现在各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上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距上;计划与市场管理体制的二元结构主要表现在政府还在一定程度上主导市场、社会就业仍是计划和市场的二元体制、第三产业发展还受制于市场化体制的不完善等方面。这些困境和问题,也都是浙江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  相似文献   

8.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分析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时指出“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9.
华彦玲 《群众》2009,(6):60-6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逐步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加速了农村融人城市,带来了农村的组织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带来了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利益诉求的深刻变化。面对城市化带来的新变化.如何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警示     
警惕城市出现"新二元社会"从分割到融合不仅仅是二元经济的一元化,如果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有很大不平等和差异的话,二元经济的一元化并不代表发展。真正的城乡融合,城乡二元经济一元化自然是前提,但同时也要警惕在城市内部是否会有城里人和非城里人这样一种二元  相似文献   

11.
解决好农民工的“身份”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问题涉及几亿农村人口转入非农产业和城镇的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涉及几亿农村人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关系到工业化、城市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农民进城就业和农民变市民将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全过程,贯穿于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整个阶段。农民工问题具有普遍性、全局性、长期性。最近制定的《国务院…  相似文献   

12.
蒋玉凤 《传承》2007,(5):68-69,88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于增强农民发展能力,社会资本是农民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民发展能力低下的主要根源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制度及其相关政策。为此,必须彻底突破体制障碍;确立“市场经济领域坚持效率优先,社会发展范畴追求公平优先”的主导理念;大力培育农村社会组织,推进农村社会发展,帮助农民积累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3.
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农村发展的力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平  张俊萍 《前进》2006,(5):31-31
改善农业和农民的弱势地位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用于满足农民基本生活和农业正常生产的公共需求的社会产品。长期以来,两大因素制约着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一方面受经济发展阶段财力不足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相对的的弱势地位。二元经济格局、城市农村信息严重不对称,市民、农民权力存在不平等。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结合部地区随着外来务工者的增多,多数农民在自家院子内外建起了出租房,“瓦片经济”成了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城乡结合部的管理和规划滞后,导致这些地区的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被人们称之为“城市烂边”现象。  相似文献   

15.
二元制结构和城乡差别在农民的物质和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不谐音符。如何建设一个繁荣、和谐的新农村,破解当前我国城市与农村之间“地缘”分割、“人缘”分化、经济分裂、社会分治的问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课题。新农村建设,创造的是占国土面积和人口总数大多数的地方和人们的和谐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政策表述的提出,预示着我国农村将逐渐告别日益凋敝落后的现状,走向和谐发展、人文和自然环境令人耳目一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有理由满怀期待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的形成是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所剩不多,农村的农民已经不靠耕种土地来维持生产、生活,且基本被城市的发展而包围的行政村。由于二元结构的存在,目前,这样的“城中村”实际上是已经或基本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经济形态,但仍然保持着农村组织形态的都市村落,必须通过对“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制,实现村民变股东、村民变居民等一系列变革。  相似文献   

17.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志坚 《湖湘论坛》2004,17(2):72-73
“十六”大提出了新世纪头 2 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 ,“三农”问题恰如一只“拦路虎”阻碍了我们的行程。因此 ,要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 ,难点在农业 ,重点在农村 ,焦点在农民 ,而要解决目前农业已存在的这些问题 ,就必须尽快打破我国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本文主要从四个大的方面进行阐述 ,联系历史成因深入分析 ,并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方法和途径。一、城乡二元结构产生的负面影响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有所不同 ,它包括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两个方面 ,其中二元经济结…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基于对初级阶段中国国情的科学认识,在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开创了一条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国的道路,从而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勾勒了这条道路的具体发展阶段,为其提供了经济根据和可操作程序。研究新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道路,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基础地位的认识,有助于对中国改革、稳定与发展大局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9.
张雪霞 《前沿》2002,(11):60-6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 ,在城乡对立的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下 ,广大农民大规模地外出务工 ,产生了一个新的经济视点“打工经济”。当前这一“打工经济”的兴起 ,给我们带来许多惊喜 ,也给我们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值得引起社会的关注。一、“打工经济”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 ,它在当前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 ,最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渠道由于农业转型和体制转轨 ,农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消费需求高层次、多样化发展趋势 ,决定了资本和技术等现代化生产要素 ,在农产品生产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农民、农业、农村和城市化问题,历来都是党和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1979年初,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开会通过了实行大包干、分田到户等三条章程,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从此,如火如荼的农村改革席卷神州大地,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脱离了农田耕作劳动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迅速向非农产业转移,“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打破了“农村———农业”、“城市———工业”的格局。以农村改革和乡镇企业为动力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又打破了“农村—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