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傅强 《山西政报》2006,(13):42-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其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在当前,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必须切实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武汉看中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其中,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是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是积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文章还就如何加快促进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何全面贯彻中央精神,尽快使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加快中原崛起的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和现实任务。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势,从实际出发,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在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首先,要以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为主体,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增…  相似文献   

4.
张凯 《淮海论坛》2008,(1):12-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发展.而发展生产的方向是建设现代农业。党的十六大报告曾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21日正式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行动纲领。文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指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首要任务就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而实现这一目标,与农村金融市场的支持密不可分。培育健康的金融市场是新农村建设的紧迫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商品流通、工业企业建设、农村道路以及住房改造、农村水利、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这些都离不…  相似文献   

6.
韦瑞灵 《当代广西》2006,(14):27-27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要求,从着力解决农民最直接的经济利益问题出发,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来抓,符合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也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凌云  相似文献   

7.
《江西政报》2006,(5):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特别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云翔 《人权》2006,(5):5-6
200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一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先后发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各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也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特别是今年我国夏粮喜获丰收,农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可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良好的开局。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左权县是一个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到80%,推进新农村建设对我县意义重大。我县的总体构想是,瞄准“建设晋巾重要新型能源基地、太行山中段明星城市、特色旅游名胜景区”三大目标。按照城镇化的思路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倡导乡村文明,扩大基层民主,逐步把全县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政治民主、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纲要(草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强调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叉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要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正确理解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与具体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经济发展、抓新房规划、抓教育文化;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防止“刮风”和片面性,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姚本喜 《桂海论丛》2008,24(2):73-75
大石山区贫困县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滞后,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党的十七大把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的决策,为大石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和政策导向。在贫困大石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级政府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扎实推进大石山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环境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切实保障农民环境权益,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课题。而受政府和企业短期化行为、环保资源投入不足、环境监管体制不顺、农村人口数量众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民环境权益经常得不到保障。本文提出,要切实加强农民环境权益的保障工作,必须打破二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强政府干预、加强法治建设并完善农民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4.
李泽民 《桂海论丛》2008,24(1):58-60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实现的重大战略部署。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两者存在内在有机联系。文章着重论述两者密切关联的具体表现,在实现两者良性互动问题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论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修安 《桂海论丛》2009,25(1):104-106,F0003
法治建设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身就是一个农村法治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文章试从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基本内涵出发,针对农村中突出和集中的法治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健全法律法规,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完善法律机制等对策,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徐卫东 《桂海论丛》2007,23(1):65-67
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疑对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基层民主机制的缺乏和不完善。以及行政系统本身的弱点,引发了供给效率低下的问题。文章从一个村庄实证探讨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供给效率的关联,并提出了合理化供给的政策以及制度改革的建议和设想。以促使政府提供农村公共品符合效率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韦宇红 《桂海论丛》2008,24(6):28-3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李桂英 《桂海论丛》2006,22(1):64-66
农民问题有两个核心:一是土地问题,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土地问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做了有益的探索,为当代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即进行大胆的制度创新,进一步扩大和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权利,并通过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和市民化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昭元 《桂海论丛》2005,21(3):61-63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稳定顺利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我国广大农村尚处于开创阶段。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它的建立与实施,必须经过试点,摸索经验,并同农村其他各项改革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20.
发展经济,开拓农村巨大的消费市场与保障农村消费者的权益应该同步进行。我国对农村消费者的保护是一个薄弱环节,大多数农村消费者安全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下,应从法律的角度,通过提高农民消费者素质;采取专门措施;设立维权机构;建立消费者组织;加强舆论监督等措施,来保障农村的消费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