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蕾 《理论导报》2012,(6):59-60
每天“听”《新闻联播》的时间,是退休后的李岚清的篆刻时间。 “电视里的许多同志我都认识,不用看我也听得出谁在讲话。另外,我一边‘听’惭闻联播》一边练篆刻,可以起到一个手脑并用的效果,对健脑是有好处的。”李岚清说。  相似文献   

2.
表演性撒谎     
罗西 《廉政瞭望》2010,(19):67-67
地方新闻联播。电视台记者把镜头对准一骑电动车、载着一女子的中年男人,问:电动车可以载人吗?中年男子立即转头喝令那女子:快下去。然后对着镜头正色说,电动车是不可以载人的!回头又对站在一边发呆的女子说:跟你又不熟,怎么蛮爬上来?  相似文献   

3.
幕后的故事     
今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换脸”后,网民热评如潮。当晚7时,两位年轻的播音员——30岁出头的康辉和28岁的李梓萌加盟《新闻联播》。据悉这是这档世界上收视人数最多的电视新闻节目17年来第一次出现的新面孔,也是目前最年轻的一对搭档。  相似文献   

4.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4,(12):38-39
作为公众“直通中南海”的窗口,《新闻联播》被赋予了特殊意义。头条的安排,排名顺序,镜头停留多长,都被津津乐道地讨论。有人甚至总结:“一些活动谁出现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没出现。”  相似文献   

5.
2014年8月1日晚上7点钟。石柱县龙沙镇大沙社区。50多岁的眭庭学准时打开电视,收看《新闻联播》。老伴陈仪梅从冰箱里抱出一个西瓜,喊儿子切开,为大家解暑。窗外是平坦的马路,路对面是几亩园地。  相似文献   

6.
看完《南京!南京!》,我觉得很别扭。我看到了一部艺术观足够一流,但历史观不过三流的电影,看到了一个一边成长,一边迷失的陆川。  相似文献   

7.
<正>大型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之《党的自我革新》一集中,有这样一个镜头:2012年12月4日晚上7点,《新闻联播》片头曲如约响起。这天晚上,《新闻联播》播出一条重要新闻: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现实,总是提出一道道时代命题,新的重大考验总是不断扑面而来。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  相似文献   

8.
我省西华县的一位叫洪战辉的小伙子,带着捡来的小妹妹,一边打工一边求学的感人事迹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新闻媒体广为报道后,引起了大学生们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感动着所有的人,特别是震撼了家乡的人民。省委书记徐光春看到后就非常感动,并立即作出批示:“洪战辉是在中原大地成长起来的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青年人,其事迹平凡而高尚,令人尊敬,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9.
我们得知姥姥中风的消息时,已经是在半个月之后了。母亲一边拭着泪,一边匆匆赶回娘家去了。一个月之后,母亲回来了,她一脸严肃地告诉我们,姥姥的大半个身子已经失去了知觉,而且还患上了失语症。  相似文献   

10.
相逢1922年10月初的一天,在李大剖的家中,一位操着南方口音的小个子客人正和主人一边吃茶,一边愉快地交谈,这位客人就是来自上海经北京要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四大”的陈独秀。在谈到莫斯科的党员时,李大制提到了霍秋白:“你到北大那一年,他是北大旁听生,说起来算是你的学生。当年他就入俄文专修馆学习。五四被捕的学生中也有他。”李大利说话时拿出一叠《晨报》,在“莫斯科通信”专栏里,清一色地刊登着溜秋白从莫斯科寄来的文章。“他是什么时候去莫斯科的?是C.P吗?”陈独秀急急地问,“你到上海那年,他就去莫斯科了,当…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21,(12)
正参加工作以来,我就与《奋斗》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困惑时,《奋斗》就像一位博学的导师,用凝练生动的句子,深入浅出地阐释宏阔思想,为我答疑解惑。第一次接触《奋斗》是2015年,刚参加工作的我在街道办事处任协理员。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常常是一边要忙于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一边要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如何平衡各种复杂关系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正在此时,  相似文献   

12.
1978年元旦,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播。开播首张串联单是油印的,留下许多勾勾抹抹的痕迹,原本排在中间位置的新闻“邓副主席等出席国务院同外国专家欢庆新年招待会”被一个长长的箭头勾到了第一条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支部生活》2011,(2):52-52
1978年元旦,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播。开播首张串联单是油印的,留下许多勾勾抹抹的痕迹,原本排在中间位置的新闻“邓副主席等出席国务院同外国专家欢庆新年招待会”被一个长长的箭头勾到了第一条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13,(12):1-1
11月12日晚,南坪新世纪商场。 一群人围着家电卖场,叽叽喳喳讨论不休。 凑近一看,发现大家是在围观《新闻联播》——正播报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相似文献   

15.
肤色白净的彭秋红穿着白色的工作服,戴着白色手套,微弯着腰,为一位60多岁的老人整理遗容。鬓发、衣领、枕头,她都一一细心地捋过。然后退让到一边,让亲人进行最后的告别。顿时,哀号四起,一声声哭泣,如鞭子一样抽在每一个人的心上。家属悲痛得跪倒在地,在水泥地板上一边磕头,一边哭着说:“你走好,我们会按你说的做……”秋红平静地站在一旁,眼中的悲伤一闪而过。然后,她配合两名男同事,轻缓地将遗体移动到炉板上。炉板载着遗体,载着人们的目光,一点一点地移进火化炉内……  相似文献   

16.
陌上花 《新湘评论》2010,(12):55-55
有一天,我和母亲聊到爱情,当时我正接着一个电话,朋友和男友闹别扭,她不知道如何把爱情继续下去。我在电话这边,得意洋洋地给她支招。母亲在我身边,替父亲切着苦瓜片。据说,吃苦瓜可以治糖尿病。她一边切着苦瓜片,一边说:“怎么可以这样?”  相似文献   

17.
张翔 《党员文摘》2006,(7):22-23
刚到加州时,我在沙加缅度28号街的一个小区租了一套房子,确切地说是一栋楼里的一个套间。 对于我的到来,房东汉瑟太太显得十分高兴。因为很久没有人居住,房间里堆满了零碎陈旧的东西,她一边讲述着这些老东西的来历,一边指点我将它们搬放到储藏室或者摆放在什么位置。  相似文献   

18.
陌上花 《学习导报》2010,(12):55-55
有一天,我和母亲聊到爱情,当时我正接着一个电话,朋友和男友闹别扭,她不知道如何把爱情继续下去。我在电话这边,得意洋洋地给她支招。母亲在我身边,替父亲切着苦瓜片。据说,吃苦瓜可以治糖尿病。她一边切着苦瓜片,一边说:“怎么可以这样?”  相似文献   

19.
《华仔的故事》是北京电视台百集系列短剧《咱老百姓》中第一部表现澳门同胞生活并在澳门开机的电视短剧。剧本由旅居澳门多年的作家周毅如夫妇创作。该剧讲述的是一个叫华仔的澳门渔村孩子,在经历了与出海打渔的父母分离、父母“罹难噩耗”传来等变故后,意外盼来了父母已被人民海军救起的好消息的故事。在片中,我们见到的华仔是曾生活在父母的宠爱之中的。比如妈妈给他洗澡那场戏。妈妈一边往赤条条的华仔身上撩水,一边象通常母亲数落家中的男孩一样,嘴里叨叨着男人长大要有出息之类的话。对于妈妈的唠叨,华仔脸上的表情与其说是恭顺…  相似文献   

20.
一个新的热门话题据报载,去年12月8日上午,上海复旦大学报告厅内正在为该校学生举行学习党的十五大文件的辅导报告会。报告是由该校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教授作的,题为《知识经济》。精彩的报告极大地吸引了同学们,整个大厅座无虚席,会场里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