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点聚焦加班最长每天不得超过3小时新的《云南省劳动合同书(样本)》已在省劳动保障网上挂出。新的合同样本有三个方面的新内容:一是因用人单位造成的待岗,在待岗期间,用人单位要支付给劳动者基本生活费;二是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用人单位视生产经营情况和劳动者的工作实践,按用人单位的规定调整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三是对于执行定时工作制的,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40小时。用人单位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用人单位由于工作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  相似文献   

2.
《劳动法》名词解释工作时间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劳动法》第四章标题中所说的工作时间则专指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与劳动者通过协商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的,劳动者为完成工作任务所应当劳...  相似文献   

3.
谭立独 《工友》2012,(4):30-31
《工友》编辑部: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提前5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有的劳动者随意性很大,想干就干,想走就走,根本不执行上述规定。假若职工没有提前50日通知用人单位,单位能用经济手段处罚职工吗?用人单位能否对此约定违约金?  相似文献   

4.
劳动法信箱     
劳动法信箱《中国工运》编辑部: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如果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内,因为劳动定额过高...  相似文献   

5.
第十五讲 劳动者的民主参与栾立冰劳动者参与用人单位民主管理是宪法赋予劳动者的一项民主权利,为保障这一权利的实现,《劳动法》第八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对第十二稿《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 (草案 )》进行讨论。在草案中,有一章专门对“非全工时劳动合同”作出各项规定。草案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通过书面或其它形式确立非全工时劳动合同关系,合同当事人可以对劳动时间、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及支付形式、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等内容进行约定。劳动报酬包括小时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险费两部分,用人单位均应足额支付。如果非全工时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受工伤或者患职业病,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上海将出台劳动合同条例@陈冰  相似文献   

7.
《工友》2004,(2)
2004年1月2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最低工资规定》,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最低工资规定》作了如下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即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正常劳动劳动者按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  相似文献   

8.
马国华 《工友》2006,(5):30-31
最近公布的《劳动合同法》(草案),对劳动力派遣相关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以劳动力派遣形式用工的用人单位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并应当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保障主管部门指定的银行账户中以每一名被派遣的劳动者不少于5000元为标准存入备用金。草案规定,劳动力派遣单位应当与接受单位订立劳动力派遣协议,约定对被派遣的劳动者的义务的分担方式,并将劳动力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的劳动者。草案还规定,劳动力派遣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由劳动保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劳动者权益在被派遣的工作岗位受到损害的,由劳动力派遣单位…  相似文献   

9.
5月8日,人社部、国务院法制办出台《特殊工时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明确,企业在保障正常生产运营情况下,日工作时间超过4小时,应保证劳动者享受不少于20分钟工间休息,而工间休息时间计入工作时间。(5月9日《新京报》)近年来,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企业,片面追求自身利益,随意延长工作时间,不计发加班工资,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休息休假权利和身心健康。如今,人社部、国务院法制办酝酿出台规定,拟将工间休息时间计入工时,  相似文献   

10.
《劳动法》名词解释休息休假休息休假是指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建立的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所享有的不必从事生产和工作而自行支配的时间。休息广义上讲包括了休假。而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休息则是指工作日之间为保证劳动者恢复体力、消除疲劳而停止...  相似文献   

11.
《农村青年》2014,(10):54-55
在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为趋利避害、谋取不义之财,要求劳动者签订空白合同现象并不鲜见。一旦发生争议,用人单位便在合同的空白处上做手脚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此,劳动者要敢于大胆说“不”;无奈之下签字时,千万要妥善留下或日后及时搜集相关证据。下面成功案例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杨思斌  童彤 《中国工运》2010,(12):51-53
劳动合同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对新录用的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进行了解的时间界限。《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试用期的性质特点、试用期的范围、试用期的长度以及限制,试用期间的工资支付,试用期问劳动合同的解除等作了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有少数用人单位,利用劳动者相关法律知识的欠缺和维权意识的淡薄,故意设置违反法律规定的试用期条款,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获取不当利益并规避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五一”的前两天,公司接到一份订单,限定12天内交货,因此包括我在内的15名员工在“五一”期间一天也没休息,连续加班。这份订单完成后,公司给我们补休7天。当我们要求发加班工资时,领导说已经安排补休了,就不发了,并声称这是《劳动法》规定的。请问,公司的这种做法是否符合《劳动法》的规定?读者摇顾晴顾晴同志:你们公司以补休为由不发节假日加班工资的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年》2007,(10):38-38
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以下三种情况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续订劳动合同的。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1月1日国务院第423号令颁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对于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促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条例》中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规定了具体的处罚措施,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工会组织要积极做好《条例》的宣传工作,推动《条例》的贯彻实施,更好地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16.
《工友》2007,(10):39-39
日前,哈尔滨市出台法规保障农民工工作时间,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农民工的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由于工作需要,经与工会和农民工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在保障农民工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时每日不得超过5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56小时。  相似文献   

17.
工作规则,也就是我们一直所称的“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系达到法定雇用人数之用人单 位依据法定程序制定的“内部规则”。其性质尽管存有多种学说,但其规范性却被理论与实务界所接受。换言 之,它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皆具相应的约束力。工作规则是否完善关涉劳动法是否有效实施,亦可称其为劳动 关系是否和谐的衡量器。《劳动合同法》第 4 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但仅仅一个条文不可能将 该项制度应有的内容全部规定其中。我国学界与司法实务对其名称、属性、效力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水准。 劳动者常常被“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所左右,而制度的边界又模糊不定,执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往往成为 管理者的借口和托词。因此,完善工作规则制度,塑造其中法理,是劳动者之劳动能够有章可循、用人单位管 理避免恣意而为的根本所在,亦是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指标所在。  相似文献   

18.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一条为维护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规范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  相似文献   

19.
庄严 《农村青年》2009,(9):43-45
很多劳动纠纷缘于劳动合同存在问题。如今,劳动合同陷阱五花八门,劳动者犹如雾里看花。为此,笔者列举了几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坏合同”,希望劳动者在遇到不规范合同时要睁大慧眼。  相似文献   

20.
《工友》2007,(4):48-49
20.用人单位在哪些情况下不能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答:我国劳动法律为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对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作出下列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