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引用】"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2016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原文节选】夫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夫五帝三王所以成功立名,显于后世者,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事行不必同,所务一也。夫民贪行躁,而诛罚轻,罪过不发,则是长淫乱而便邪僻也,有爱人之心、而实合于伤民,此二者不可不察也。——《管子·正世》  相似文献   

2.
社会上有些贪官贪得无厌,蚕食鲸吞国家资财,甚至甘冒“殃必及身”的风险。《老子》云:“罪莫大于欲,祸莫大于不知足。”老子是一个很豁达的人物,他把罪恶之源归纳为“世俗之欲”,把祸患产生归纳为贪而“不知足”。世界大文豪巴尔扎克也认为;“贪心,就好比一个套结,会把人的心越套越紧,结果把理智都封闭了。”这个比喻十分形象逼真。因此,《天下粮仓》中的二品粮道总督苗宗书要掉脑袋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我一生的前程毁在一个‘贪’字上了,这个‘字’真该千刀万剐。”人,生而有欲。但是,欲望一旦超过了理智、道德,超过了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一批又一批的贪官被揭露出来。人们从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大多数贪官的背后都有一个“贪夫人”。她们当中,有的默许贪夫多捞快捞;有的怂恿贪夫能捞则捞;还有的与贪夫配合“默契”,我收钱你办事;个别的甚至打着贪夫的招牌,抛头露面...  相似文献   

4.
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蔽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  相似文献   

5.
戒贪篇     
戒贪篇吴正中(其一)公则生明,诚则抚众;勤可兴业,俭可养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多占曰"贪",受贿曰"污"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人贵廉洁,人贱贪污;为民官者,切切记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做官只是一时一地,做人才...  相似文献   

6.
人生十乐     
知足常乐:行也安然,坐也安然,贫也安然,富有安然;名也不贪,利也不贪,恬淡寡欲,清净无为,宁静致远。天伦之乐:天伦之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大享受。运动之乐:生命在于运动。莫偷闲,多劳动,勤活动,清晨慢走常坚持,体力活力能“永存”。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作最大乐事,则心情愉快,胸襟开阔,无疑会体健寿长。忘年之乐:忘年是活动的源泉。莫想老常思少,人虽老,忘年之交不可少。人老心不老,产生愉快、轻松、乐观,充满希望的情绪,延缓肌体衰老。忍让之乐:有忍性,事情才能成;有度量,道德才能高尚。在不触犯原则的小…  相似文献   

7.
戒贪三策     
《醒世恒言》载:“薜录事(官名)于高烧昏迷中化为鲤鱼,跃入湖中,恰遇渔夫垂钓。明知饵在钩上,吞之必祸身,但禁不住香饵扑鼻,张口咬之,终被钓去。”作者点评曰:“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这则“人变鱼被钓”的故事,真是入木三分,颇值得回味。纵观近几年反腐败斗争中纷纷落马的贪官污吏,大多是“识得破”却“忍不过”而吞下“利钩”祸害国家、殃及自身的。利诱面前“识得破”,缘何又“忍不过”,而终遭“被钓”之厄运呢?其原因只在一个“贪”字。先哲有言:“祸莫大于贪。”贪则智昏,不计后果;贪则心狂,胆大妄为;贪则“高烧发昏”,难以分祸福。殊不知,“自作孽,不可活”,自投罗网,想回头也来不及了。要“识得破”又“忍得过”,现  相似文献   

8.
《资治通鉴》卷五十一载东汉顺帝时尚书令左雄上疏,录之于此:昔室帝以为吏数变易,则下不安业,久于其事,则民服教化;其有政治者,辄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公卿缺则以次用之。是以吏称其职,民安共业……今典城百理,转动无常,各怀一切,莫虑长久。谓杀害不幸为威风,聚敛整办为贤能,以治己安民为劣弱,奉法循理为不治。……监司顶背相望,与同疾,见非不举,闻恶不察。观政于亭传,责成于綦月;言善不称德,论功不据实。虚诞者获誉,拘检者离毁;……乡官、部吏,职贱禄薄,车马衣服,一出于民,廉者取员,贪者充家;特选,模调,纷…  相似文献   

9.
洗心     
蔡星天 《奋斗》2012,(4):63-63
明代戏剧家高濂著有《洗心说》,其中这样警喻世人:“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静,命生于和畅,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过生于轻慢,罪生于不仁。戒眼莫视他非.戒口莫谈他短,戒念莫入贪淫,戒身莫随恶伴。”  相似文献   

10.
人文荟萃     
唐太宗言论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任官惟贤才。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财物自归之。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木从绳则正,君从谏则圣。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弓虽刚劲,而遣箭不直,非良工也。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  相似文献   

11.
于振跃 《求贤》2007,(4):24-24
原杭州府署有这样一副对联: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骛声华忘政事;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相似文献   

12.
你言我语     
莫放过“富庙贪方丈”□严保林某地一骨干企业的部分职工联名举报厂长有经济问题,有关部门前往调查。就在群众翘首以盼时,这个被职工比作“富庙贪方丈”的厂长却在私下吹风:“看他们能查出什么名堂。我要真不干,只怕上头还不批哩!”调查后来果真没了下文。此类令职工...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劝官莫贪文/姚平唐太宗执政后,对官场的腐败行为除依法从严惩处外,还常常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教育官员莫贪莫占。在这方面,有据可查的有四次。第一次是在他执政初时。唐太宗对侍臣们说,明珠十分贵重,如用它来弹雀,不是很可惜吗?人的性命比明珠还贵重,但“见金...  相似文献   

14.
正古人云:国之疾莫笃于官私,法之功莫大于使私不行。严惩是反腐的灵丹妙药。严法惩腐,意在用严刑峻法遏制贪腐,其实质在于用法之强力对付、打击贪赃枉法者。正如洛克在《政府论》中所言:"在一切情况和条件下,对于滥用职权的强力的真正纠正办法,就是用强力对付强力。"铁腕反腐、严法惩贪,是历史的经验教训。综观我国古代反腐严惩成功者,尤以贞观、洪武两朝为优;姑息反腐者尤以宋代为甚。贞观之朝反腐,"枉法受财  相似文献   

15.
楹联集锦     
《当代贵州》2011,(30):61-61
为政戒贪,贪利贪,勿骛声华忘政事;养廉惟俭,俭己俭,还从宽大保廉隅。贪名亦贪,俭人非俭.(清·薛时雨题杭州知府署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己。  相似文献   

16.
永不放弃     
放弃,是一个贪头;永不放弃,则是一种信念!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前者,因此我们极易成为普通得没有一点棱角的人;而有些人却坚定得近乎掘强地选择了后者,这种人虽然是少数,但他们往往能赢得大多数人的掌声。  相似文献   

17.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四十六章说典释义: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断,给社会主产和百姓生活造成了严重灾难。  相似文献   

18.
艾冰 《廉政瞭望》2014,(8):34-35
廉政瞭望记者发现,黑老大与宫场的联系,按紧密程度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寻找宫员充当保护伞,形态简单,属于买卖式交往;其次是在政治、经济方面与贪宫结成租售同盟,涉及更高级的政经资源;走上前台攫取行政权力则是第三阶段,往往发生于基层、村级“黑政权”。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反腐的成功经验是制度反腐与文化防腐的最佳结合,其以德倡廉、以薪养廉、以规固廉、以法保廉的做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化、制度、法制反腐体系,使得公务人员不想贪、不必贪、不能贪、不敢贪,取得了良好的反贪成效,对我国反腐倡廉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结合新加坡经验与我国实际,如何打造廉洁诚信的社会文化,培育和传播廉政精神;加强体制改革,为反腐倡廉保驾护航;以监督制约为重点,促进权力的规范运行,是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一忌改革思想不解放,莫把乱整当成开拓讲;二忌凡事盲目不求实,莫把客观当成保守讲;三忌重大问题不民主,莫把个人当成组织讲;四忌工作平庸不进取,莫把贪懒当成稳妥讲;五忌个人无利不干事,莫把率取当成合法讲;六忌人事调整不安心,莫把服从当成老实讲;七忌党的纪律不遵守,莫把制度当成破旧讲;八忌组织活动不参加,莫把涣散当成客观讲;九忌居功攀比不服气,莫把奉献当成吃亏讲;十忌淫荡赌博不务正,莫把违法当成开放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