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我们知道,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技术的要素的总和。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生产力诸要素的基本思想是:“劳动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因素: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9页)其中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智力的从事社会劳动实践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要劳动资料及劳动者通过自身劳动对之进行加工,使之变为使用价值以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劳动对象,三者是生产力的基本三要素。在生产力这三要素中,过去人们一淡到生产力往往只理解为物质生产力,而误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在关于生产力的思想中,也包括精神生产力,而且精神生产力在社会经济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很重要的问题之一。它三要素的排次在一定意义上表示着其层次和相互的条件。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生产力要素的排次比较混乱 ,产生一些歧义。我认为对此进行进一步论证和定位 ,对正确阐述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点 ,提高认识效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有关教学资料中 ,生产力的三要素(实体要素)被这样排的 :“社会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构成‘硬件构成’ :劳动资料 :是传递人对劳动(或作为总的劳动对象的自然界)的作用的物或物的系统 ,包括 :a生产工具系统 ;b动力系统和能源系统 ;c为产品的运输、贮藏和其他目地所必需…  相似文献   

3.
一、生产力要素中劳动者的因素分析按照生产力经济理论分析 ,生产力是由诸多层次的要素组成的系统。但在诸多层次的要素中 ,属于基础层次的要素只有三个 ,即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者。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生产力三要素。至于其它要素 ,如科技、教育、信息、能源等等 ,则属于另外的层次 ,它们或附着在基础要素之上 ,或渗透之中 ,或媒介其间。管理也是生产力要素 ,这是绝对正确的 ,但它属于高层次的运筹性要素(参见薛永应等著《生产力经济论》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版)。在生产力最基础层次的三要素中 ,劳动者又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一、民企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民企存在与发展的主要社会历史条件是: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推动了农村社会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为个体、私营经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创造了历史前提.第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又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非物质的社会因素影响越来越大,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孤立进行,必然受到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不论生产关系还是上层建筑。都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有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与恩格斯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从三个层面进行了概括:第一,科学本身是人类对自然的理解,是知识形态上的生产力,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第二,科学作为生产过程的独立因素,应该把科学称为生产的另一个可变要素;第三,科学是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和重要阶段,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为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马克思还特别强调指出:所谓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资本力图无限制地发展生产力,因此,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顶点。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变革的内在依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历史发展方向的基准。能否反映并代表这种要求,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准。我们党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生产力的理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首先要求我们“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因为,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中,主要矛盾是人民日  相似文献   

8.
畜力与汉唐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畜力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对汉唐时期的畜力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作战等方面的使用情况作了考察,对畜力的广泛使用在铸造汉唐文明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成果及其社会实践在人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中,始终起着导向性、协调性、综合性、激励性和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精神形态的生产力,是科学形态的生产力,是促进生产力健康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唯物辩证法认为 ,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根本性决定力量也是如此。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决定力量———社会生产力 ,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会有所不同。原始社会早中期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生产力和人类自身的生产 ,此后直到资本主义中期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根本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生产及其生产力。在工业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知识经济社会或未来社会 ,精神生产及科技生产力、创新生产力将起决定性作用。社会生产将更加社会化、自动化、知识化。制度竞争是最为根本的竞争。资本主义制度将因为不再适应它自己发展起来的生产力而为共有共享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所取代。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生产力就其最基本的意义上讲,是由人和物两种因素构成的。其中.主体生产力,即蕴含在劳动者身上的智力、体力的总和,是生产活动中唯一能动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生产力最基本的第一要求就是劳动者本身。这就给我们揭示出一个问题,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能忽视开发主体意识,发展主体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力,尤其是现代社会生产力是一个结构复杂层次众多的庞大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唯有劳动者才具有活力因素。劳动者之所以具有劳动力,是因为他具备了从事生产劳动所必须的智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美国非常规油气产业发展的成功做法基础上,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结合我国现行科研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物理学领域中"力"的三要素原理,结合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深化改革,从分析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程度入手,形成以下几点认识:一是"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既是国有企业的责任,也是国有企业的机遇与目标;二是新时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会比以往更大,并在以内力的方式影响着生产力各要素的作用发挥;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民族的共同努力;四是改革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国有企业科研机构通过改革来优化科研资源,避免因重复建设而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区治理的三种模式——以深圳为研究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治理研究者多以"政府、社会"两要素描述和研究社区治理模式。本文把社会要素进一步细分为居民和企业要素,以三要素(政府、企业、公民)来研究和描述社区治理模式。三要素说是两要素说的发展,它丰富了社区治理理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史,我国生产力的现状,世界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类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论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阐明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国内居民需求、世界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等多个角度,论证了大力推进知识化是适应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袁秀和 《理论前沿》2002,(13):36-37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放在首位,意义深远。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忠实实践“三个代表”,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一、必须深刻理解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哪个阶级、政党或政治组织代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它就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掌握了…  相似文献   

16.
一、管理与现代生产力密不可分管理是由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工程技术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互相渗透综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科学 ,是管理者为了建立并维持一个组织(或系统)的生存和发展 ,对组织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等工作的总称。管理具有生产力属性是被公认的观点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生产诸因素的组织作用。劳动者、生产资料等因素必须按一定生产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生产力(否则 ,这些生产因素孤零零地摆着只是潜在生产力) ,而使各生产因素按一定生产方式结合起来的力量正是…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思想不仅是党的建设理论,也是对党的先进性的新概括、新认识,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新总结。 一、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都是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是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走在时代前列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际,正是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国家存亡危在旦夕的严重时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回顾80年的历程可以看到,贯穿于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一条主线,就是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都坚定不移地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道路。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成果的转化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成产品的步伐越来越快。科技成果能否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于经济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21世纪中华民族的振兴。从总体上讲,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大致分为: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决定论的观点 ,承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 ,同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及实践 ,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和“改革动力论”形成了社会发展的系统动力论 ,使得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入研究生产力问题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产力在现实中的存在实际上是三种形态:个体生产力、群体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这三种生产力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