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买官卖官这一封建社会官场上的丑恶现象,在今天一些地方又有所抬头,在有些部门和单位买官卖官甚至发展到了猖獗的程度,近几年全国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买官卖官案件可谓多矣,信手拈来几则:  相似文献   

2.
我市已出台五条措施坚决惩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卖官”者将严肃查处,“买官”者则将一律免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钟旭秋说,当前我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大多做得很好,但有些地方和部门仍存在“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行为和现象。为此,市委组织部出台了五项措施,严杀“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歪风。凡“跑官要官”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提拔,情节严重的将进行组织处理;坚决  相似文献   

3.
报刊时有披露买卖“乌妙帽”的丑闻,但只见抨击卖官者的腐败嘴脸,却没有鞭挞买官者丑恶心态的文章。原河南巩义市委书记杨振海以2.5万元的贿金,将市物资局副局长的宝座售出,买官人只用了“魏某”代之。原江西省广丰县委书记郑元盛卖官收入16  相似文献   

4.
由徐江善等写的文章《铲除“买官”卖官”的毒瘤》,发表于《中国公务员》杂志1996年第10期上。阅读之余,始觉大快人心,再觉忧心忡忡,为了人民大众的事业,我们应该花大力气及早治治买它卖官的丑恶现象。何谓买卖?搜辞书的解释,实是以钱换物,卖是以物换钱。买卖者,钱物交易也。但是现在可以用钱买到和可以卖钱的,已远远超出”物”的范围,并且好些已成为肮脏交易了。刚果说卖淫嫖娼、拐卖妇女、儿童等等见不得人的买卖已经不算新闻的话,那么,时下为人民所侧目的买它卖官现象便是这类肮脏交易的又一奇特景观!“要想富,管干部”,…  相似文献   

5.
买官者得手以后,免不了要通过腐败“回收成本”“,买官卖官”从一种偶然交易逐步演变为标准化交易的市场,最终形成了“卖官腐败链”  相似文献   

6.
事件     
中国严处“买官卖官”优化换届环境。今年1月23日,中纪委和中组部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四川、黑龙江、山西、云南、河北等地发生的六起“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典型案件,这是中纪委、中组部历史上首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时隔半年后,中纪委和中组部于7月19日再次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原陕西省商州区区委书记张改萍“买官卖官”等七起案件的查处情况。中纪委和中组部两次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典型案件,这在我党的执政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举动。中央纪委副书记刘锡荣在发布会上强调,…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防止和遏制用人上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措施的不断落实,明目张胆的买官卖官难度和风险加大,买官卖官的手段也有了新的变化。研究买官卖官新特点,正确选择遏制买官卖官行为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近日,中组部通报了4起领导干部受贿“卖官”案,涉嫌行贿者达168人,足见“买官”者众。因此,惩治“卖官”者,不能放过“买官”人。买卖双方共同构成了“乌纱市场”,受贿、行贿都是犯罪。“卖官”者是败类已成定论,“买官”者是些什么人呢?至少心术不正。能够用钱买官者,必把做官与发财联系在一起,投入就要产出,买了官再去赚钱,这是他们的逻辑。这种人即使小有才干也不会用到正途上去,或许越有才干越危险,干起坏事尤甚。更有那平庸无能之辈,本就不是做官的材料,只能靠钱铺路,一旦做官,非但不干事,还要坏事。可以说,凡“买官”者都不配做官,起…  相似文献   

9.
“有钱能使鬼推磨”,在旧中国,人们这样形容金钱的魔力。在反腐败战鼓擂响的今天,金钱的魔力体现在政治舞台上,则是买官卖官  相似文献   

10.
几乎每个贪官的“出事”,都与卖官有关。大官卖大官,小官卖小官,买官得官做,做官再卖官。查处不谓不严,惩罚不谓不重,打击不谓不狠,可官场交易仍是层出不穷,屡禁不绝。在某些地方,甚至异常地火爆。前边的栽倒了,后边的又站出来。难道卖官,就真得这么有利可图?真值得这么铤而走险?一问:“利润”几许?有可能,卖官是天底下“利率”最高的买卖。有个现成的例子,最近受审的四川省  相似文献   

11.
书记与县长权力最大的不同是书记享有人事权,因此许多书记“犯事儿”就是犯在买官卖官上  相似文献   

12.
论心理卫生和心理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张海钟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我们的公共事业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出现了许多消极腐败现象。这些消极现象是以金钱万能为核心的价值观,以享乐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其表现形式有买官卖官、公款吃喝、贪污受贿...  相似文献   

13.
若问眼下“最大的腐败”是什么?说是用人上的腐败怕没人会置疑。从已披露的案例看,用错一个人会导致用错几个甚至一批人的恶性循环——不是有人靠“买官”、升官,进而再去卖官,成了“乌  相似文献   

14.
铲除“买官”“卖官”的毒瘤──干部使用中“钱官交易”现象透视徐江善,卢保红,吴戈"要想富,调干部","不跑不送,原地不动","五千块钱点点炮,一万块钱调一调(平调),五万块钱跳一跳(提拔)"……这些听起来如同玩笑的顺口溜,在我国个别地方和单位却已成为...  相似文献   

15.
“任期制”缘何失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者在江西等地调研时发现。目前干部任期制在很多地方难以执行。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十年五任县长”的怪事。由于调动频繁.一些地方干部不安心工作.而是热衷于大搞短、平、快的“政绩工程”.甚至发展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湖南大学兼职教授王明高认为,这些现象极不利于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建设.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6.
“骗官信”骗着了谁张天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5周年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说:“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跑官要官的人还不少,买官卖官的也有。甚至还有骗官当的。”本文揭示的就是一例典型的骗官案———世间百态一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5周年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  相似文献   

17.
选人用人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刘涛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不讲原则,封官许愿;讨论人事问题跑风漏气;借选拔任用干部之机谋取私利等现象还时有发生。跑官要官的人还不少,买官卖官的也有。甚至还有骗官当的。江泽民同志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一文中针对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8.
科举制度建立后,封建帝王以功名利禄来吸引、笼络读书人,做官几乎成了读书人的唯一出路时下为人所诟病的买官卖官现象,在历史上被称为“卖官鬻爵”,它历来为人们所不耻。卖官鬻爵:秦汉开启恶劣先例说到卖官鬻爵,不能不提到封建政府的国家行为。自秦汉以来,在遇到财政危机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6月30日,《新华日报》发布简要消息:经中共中央批准,免去徐国健的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委员职务。此时,关于徐国健因买官卖官被“双规”的消息已传开。  相似文献   

20.
卖官与卖菜     
原福建省周宁县委书记林龙飞有一个被当地百姓私下里叫骂的“光荣称号”:“三光书记”,即:官位卖光、财政钱花光、看中的女人搞光。卖官是他最感兴趣的“拿手好戏”,从1996年至2003年间,林龙飞绞尽脑汁、不择手段地提拔或调整干部1000多人,其中许多官位都是私下里“明码标价”卖出去的,共非法获利230多万元。记者根据林龙飞卖官敛财的犯罪材料,列了一份卖官价位表,其中财政局局长这个“肥缺”身价最高达10万多元,最不“值钱”的土地局纪检组组长标价0.5万元。(见6月9日《中国青年报》A3版)贪官买官卖官的新闻过去读了不少,而林龙飞像卖菜一样明码标价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