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后,苏联东欧国家民主化、北非中东国家"阿拉伯之春"、美国政治极化代表了民主所面临的三种不同类型的问题与危机:民主与民主化、民主化与民主巩固、民主体制与现代治理。民主是一种目标,民主化是向这个目标转变的过程,民主巩固需要国家建构先于民主体制建构。美国当代民主体制的衰败是麦迪逊式共和体制与现代治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致。因此,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的失败,民主体制与现代治理的矛盾,代表了当代民主发展的困境。"强政府与有效治理"成为全球性趋势。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全球民主化浪潮把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卷入民主化进程中,30多年过去了,这些民主转型国家大都出现了"民主化失灵"。造成"民主化失灵"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违背民主发展客观规律,无视民主的客观条件,采取错误的民主策略和方式。我国的民主建设应吸取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失灵"教训,尊重民主发展的规律性,走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民主化的曲折过程有其内在规律,其过渡状态的复杂蕴含深刻的原因.威权政治的回潮是暂时的、有限的,俄国已达到了西方民主的底线"选举民主"的水平.民主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民主不是万能的,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行需要营造相应的制度环境,培育成熟的民主政治文化,威权政治并不一定能促进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4.
"网络民主"一般是指以公众的网络空间为场所,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字互动,积极表达政治意愿、参与政治活动的一种新型民主形式。由于其所凭依的信息传播和交换形式所具有的非物质性、非接触性、隐匿性、分散性,"网络民主"在形式上具有虚拟性、秩序上具有去权威性、组织上具有非正式性。目前"网络民主"还只是一种不健全的有限民主,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既有积极、正面、有利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西方民主发展的政治进程事实上伴随着批判民主的传统,民主一直以来被看作坏东西。熊彼特对人民主权和选举的置换实现了民主的创造性转换,使得竞争性选举摇身一变成为了民主的本质。这种异化后的民主不仅丧失了民主的内核,而且导致了大多数第三波民主化转型国家的政治衰败,第三波民主化带来的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民主的回潮。西式民主"失败"有其内在逻辑,涉及民主与法治的矛盾、选民政治分裂与离心型民主政体的结合,以及多元文化与民族国家的张力。为此,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就需要破除对民主的简单化认识,实现广泛参与的民主;加强法治建设,促进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基础上加强民主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纵观世界政治发展进程,民主化作为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已成为当与今许多国家的政治现实。然而,民主化在中东地区仍处于滞后状态。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推行"大中东民主战略",加快对中东地区的政治整合与"民主改造"步伐,从而在中东地区引  相似文献   

7.
陈统奎 《南风窗》2010,(5):49-51
在民主化的脚步逐渐稳定的台湾,"生活消费合作社"作为一家社会企业,肩负着如何带领社会孕育"消费改变社会"的正向力量的使命。其运行10年来,一路吵吵嚷嚷,问题不在不实行民主,而是民主远未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吴强 《南风窗》2007,(13):78-80
社会民主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社会民主运动,二是社会民主化。这两者都超越了社民党是否执政的问题,而代表着社会民主政治在社会、经济和政治范围内的全面结构化。  相似文献   

9.
李乔 《法制博览》2015,(1):82+81
司法民主化是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构成和实现国家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深化司法改革的进程中,进一步加强了对司法的民主化建设。但由于对司法民主化的误解,出现了长期将司法民主化与司法大众化等同的理论误区,并将司法民主化与司法职业化对立起来,引发了法学界和司法界对于司法民主化与司法职业化的激烈争论,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将会对中国的司法改革产生严重误导,所以我们有必要将与司法民主化有关的理论与争议问题厘清,进一步深入理解我国在司法民主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择伊斯兰主义、军人干政、身份政治三个典型问题,分析它们对"阿拉伯之春"的影响。首先,突尼斯和埃及的政治转型表明,伊斯兰主义与民主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伊斯兰主义既可以支持民主,也可以反对民主。其次,军人干政在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异常复杂,对其进行评价应客观具体。就本文选取的三个案例而言,军人干政的形式、程度和作用各不相同:在突尼斯,军队基本未干预民主转型;在埃及,军队对政治转型进行全程干预并且不断变换角色;在也门,军队部落化导致了政治转型碎片化。最后,本文研究了身份政治对阿拉伯国家民主化的复杂影响。在国家内部,身份政治是阿拉伯国家冲突性和竞争性政治的重要认同来源和社会机制。在地区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泛民族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等政治思潮,导致地区国家基于身份政治决定外交政策甚至干涉他国事务,导致某国的民主进程被外部干预阻断。总之,阿拉伯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异常复杂,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1.
双周     
《南风窗》2007,(12):10-14
民主"中国结"的世俗解读在坊间大多数人的认知序列和价值谱系中,"民主"往往是一个深奥、晦涩和充满政治意味的概念,并因此给人以高高在上、远离世俗生活的印象。尤其是在"国民素质制约民主进程"这样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与窠臼之中,更是加剧了这种印象。  相似文献   

12.
冷战时期,为了与以"人民民主"为指向的社会主义国家争夺民主话语权,美国政治科学家参与了一场规范民主概念的行动,这场行动最终确立了自由民主观在民主化研究领域的范式地位。苏东剧变之后,自由民主逐渐在世界各地包括美国遭遇了实践危机。面对危机,政治科学家对自由民主的批评和反思大多停留在政策领域,很少探讨概念本身存在的问题。根据托马斯·库恩的范式革命理论,政治科学家研究成果呈现的操作性批评的反复性和前提性批评的缺失性正是自由民主范式危机的表现,它预示着民主研究领域将面临一场范式革命。  相似文献   

13.
"稳定型民主"是对向民主转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陷入"民主乱象"作出的回应。影响民主稳定的因素主要来自内部客观条件的不成熟和主观上民主化策略和方式的失当;西方国家推行输出民主战略是影响民主稳定的外部因素。建设中国特色的"稳定型民主"需要在坚持正确的民主发展观、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完善国家现代政治制度、建立和谐的公民社会、培养健康的政治文化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发达国家对经济规则与经济秩序的强势主导仍然相当明显。在国际援助领域,富裕的西方国家对欠发达国家的援助并未使后者真正脱贫。其根源在于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念和超越纯粹经济范畴的"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及支撑传统资本主义"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功利哲学。用发展的眼光看,惟有实现国际经济民主化、建立国际经济援助新秩序,方能真正兼顾民生和受援国的经济发展。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如何在对外援助领域既做到发展红利共享,又实现自身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在2011年大选中反对党的进展以及执政党、反对党和选民所表现出的选举理性,表明新加坡的政治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尽管新加坡仍具有威权主义的体制形式,但是其政治发展却表现出优质性民主的特质,这表现在民主化过程稳定而有序,政府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较高,充分实现了体制所规定的民主权利,尽管其民主仍有待于发展.政治转型较晚而在权威主义体制内把民主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原因是由其民主的主客观条件较为成熟、政治精英与民众共同推动民主化进程以及政治体制制度化水平较高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内外部各种因素的不同,中东欧国家近20年的政治发展呈现出两种模式。一种是波兰等国的平稳演进型,即政治发展相对平稳、民主制度比较巩固,与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比较接近;另一种是除斯洛文尼亚外的前南地区的冲突裂变型,即政治发展受民族主义影响比较大,民主化引发了国家分裂和民族冲突。建立西方式民主制是各国政治转型的既定目标,两种类型都不会退回到社会主义时期的一党政治;但民主化并不是中东欧历史的终结,国情的多样性为各国培育新的民主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中亚各国的独立和建国始终伴随着民主政治转型进程,虽然现代民主政治原则在该进程中得以体现,但是落后而稳定的经济状况、民族主义的兴起、精英合法性的存在、传统政治文化的遗留、公民社会的孱弱和极低的民主机制约束等因素依旧制约着中亚各国民主政治转型的顺利进行,各国"威权政治"特征明显。尽管道路曲折,但是中亚各国已经在民主转型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实质民主"终将得以实现,各国也终将会走向现代民主国家之列。  相似文献   

18.
由于国际环境、中国政治发展、政治学主流方向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西方学者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国家治理视角就是近十多年来颇为重要的一个研究视角。其主要特征是:强调民主能为国家建构和有效治理做些什么?反过来,善治对民主政治发展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受国家治理视角影响,西方学者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从政党—国家民主、基层民主、法治民主、弹性威权主义以及非正式制度的民主化几个层面形成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自阿尔蒙德与维巴有关"公民文化"的经典研究以来,西方政治文化领域的实证研究始终处于将政治现代化等同为民主化的基本研究预设支配下,围绕"何种政治文化有助于民主制度的稳定"这一核心议题展开。在意识形态之争终结、"第三波民主化"的大背景下,借助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进步,通过修改关键概念和改进操作方法,政治文化的实证研究出现了新一轮的繁荣局面,其中围绕社会信任对民主的支持作用展开的"社会资本"和"价值观变迁"研究议程风行一时。本文通过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政治文化实证研究领域不同研究议程和理论模式的梳理考察,试图展现这一研究领域内在的局限,并解释其为何难以出现"范式转移"型的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20.
吴迪 《工会博览》2011,(8):292-292
民主政治的发展,显著地表现为公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是衡量现代国家民主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因此,如何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热情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