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二三十年来,台湾岛内持续兴起了一场“客家运动”。这场运动由小而大,由弱变强,日渐火炽,对台湾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台湾学术界很早就有人关注这场运动,并从运动、族群、政治、语言等多方面为基点展开论述,甚至还出现专门探讨这场运动的博士论文^①。但在大陆学界,至今尚未见有专文论述。因此,本文试图就这场运动发生的背景、过程与表现、思想政治倾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深入了解台湾的政治和历史、文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论日据时期台湾民众对“皇民化运动”的抵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为加强对台湾社会的控制,实行了“皇民化运动”。“日本殖民者在台湾实施‘皇民化运动’,是一场对殖民地人民的强制同化运动,它严重侵犯了台湾同胞的生命财产和自身利益,日本殖民者妄图把台湾人塑造成对他们俯首贴耳的畸形‘日本人’。他们的倒行逆施,对于广大的台湾同胞来说,只能引起强烈的不满和反抗。”随着日本的战败,这一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长期以来,海峡两岸的学者对这一运动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也出现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多着眼于“皇民化运动”本身及其危害,而对台湾民众对“皇民化运动”的抵制则较少涉及,笔者试图对此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日本殖民统治末期台湾“皇民化运动”.以其对台湾社会和台湾人的“全方位日本化改造”、且给台湾社会带来深远影响而占据着特殊地位。对“皇民化运动”的研究,近年来亦渐成热点。不过以往的研究大都建立在官方资料的基础之上,展现的是宏观的、“正史式”的图景。口述史料的发掘,能够从另一个不同的视角看到社会底层民众的反应。本文即拟利用宜兰地区口述史料,对台湾“皇民化运动”作一个案分析,不妥之处,敬祈指正。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的两位北大学生领袖,率队游行高举大旗的总指挥傅斯年和亲笔起草了《五四运动宣言》的罗家伦,在1949年皆选择随国民政府迁往台湾。那一代"新青年"中,同样选择的人并不少。然而,迁台之后的国民党在总结大陆失败的教训时,自然地想到了青年学生运动对其政权的威胁性,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蒋氏从未放松过对台湾校园和台湾青年思想的钳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大学,最具影响力的青年导师,胡适之外,便是殷海光。生于1919年的殷海光先生自称"五四之子",他从不过任何中国传统节日,却只在"5月4日"这天放鞭炮与学生庆祝并纪念。正是他及同代人在国民党钳制下以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传导并培育下来的"五四"精神,在台湾经数十年的酝酿,最终于80年代末期生长为改变历史的又一支青年力量。除殷海光的自由主义思想外,左翼思想在70、80年代的台湾流传于更隐秘的地下,这一"五四"运动的另一脉络在台湾青年当中,同样具备相当的吸引力,并直接构成了1980年代台湾学运与基层民众紧密关联的另一谱系。经历如上的发酵,涌动的社会思潮和学生运动最终引发了改变台湾历史的"野百合学运",1990年3月和5月,在全球性的民主化浪潮中,发生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前广场...  相似文献   

5.
刘雄 《台湾研究》2005,(5):13-16
1895年台湾自主抗日保台斗争失败后,台湾同胞中的少数有识之士即已萌发了“救台湾须先救祖国”的思想。20世纪20—30年代,随着祖国大陆及台湾岛内民族解放思潮的蓬勃兴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曲折变化,“救台湾须先救祖国”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接受。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国共再次合作、全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形势的推动下,岛内许多爱国台胞也不畏艰险,纷纷辗转回到内地参加祖国抗战。本文拟就无数台湾同胞自觉、积极投身祖国抗战的精神支柱等问题谈谈个人的研究心得,谨以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60周年。  相似文献   

6.
卢思骋 《南风窗》2011,(15):53-55
从保卫家园的悲情抗争,到社区营造的细水流长,从鹿港反杜邦,再到遍地反国光,走入而立之年的台湾环境运动,走过激情,穿越幽谷,在理想和现实的夹缝间,抵抗与建设的张力中,始终匍匐前进,重塑台湾的永续未来。  相似文献   

7.
台湾佛教的现代转型,肇始于清末民初的中国佛教复兴运动,并随着台湾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而快速发展。特别是1987年台湾“解严”之后,以佛光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中台山为代表的“四大道场”,在“人间佛教”理念影响下对佛教的现代化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和创新,大大加速了台湾佛教的现代转型,在海峡两岸及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台湾佛教的现代转型虽日趋成熟,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决定台湾佛教的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8.
王鸿志 《台湾研究》2013,(3):55-58,64
2013年5月20日,马英九第二任期届满周年,岛内各家民调均显示国民党的施政满意度在谷底徘徊,马英九似乎落入难以摆脱的执政泥淖。造成国民党面临执政困境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自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严重泄漏事故发生后就再度发酵,2012年底以来又顺势扩大的反核四(台湾第四核能发电厂,简称核四)社会运动,对马英九当局形成了超出预期的冲击效应,甚至一度演变为当前岛内政党攻防的焦点。本文将结合反核四社会运动的发展历程,尝试探究台湾国、民两党与反核四社会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严格意义上的“公民投票”,应是指具有独立完整主权的国家中之人民,就与其相关的公共事务乃至国家大事依法进行投票表决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不应有所谓涉及台湾前途的“公民投票运动”,因为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而非一独立国家。但现实中台湾确实存在着一股推动“公投自决”  相似文献   

10.
简析日据晚期的台湾“皇民奉公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纯 《台湾研究》2002,(1):75-80,49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台湾即成为日本对外侵略的前进基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一度席卷东南亚,台湾的战略地位更显突出。它不但是日军陆海空三军补给线的中继站,而且是重要的军需生产基地和兵源补充地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自1937年即在台湾开始推行“皇民化运动”,后在此基础上,于1941年4月19日在台湾成立了“皇民奉公会”。笔者不揣浅陋,在查阅了有关档案史料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拟对日本在台湾成立“皇民奉公会”的目的及其职能、组织机构,1941年至1945年间“皇民奉公会”在台湾的所作所为及其影响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并祈指教。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籍精英不断努力探索摆脱日本殖民主义者残暴统治的途径。他们曾寻求有限度的台湾自治,未能如愿。后来台籍青年辗转来到大陆,呼吁祖国同胞关注和支持他们的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台籍精英投身祖国抗战,认识到台湾解放的出路在于回归祖国,因而发起复省运动。由于资料等方面的原因,学术界对台籍精英从主张台湾自治到要求回归中国的这段历史研究甚少,本文拟由此人手,考察台籍精英对台湾解放道路的探索历程,以求更多的历史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2.
战后,菲律宾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马尼拉当局视菲共与华人为菲律宾国家安全的重要威胁。菲律宾政府为此采取高压政策,镇压菲律宾共产党的同时推行排华政策,台湾国民党也得以乘机控制菲律宾华人社会,致使20世纪50年代菲律宾共产主义运动再度沉寂和菲律宾华人左翼的衰落,加剧菲律宾华人社会的动摇,延缓了战后菲律宾华侨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宁二 《南风窗》2008,(21):89-92
作为华人世界不多见的、能存在20年的独立知识团体,批判性立场的台社早已成为台湾社会运动的重要环节之_。在他们眼中,台湾的威权体制已经倒台,凭靠道德立场、政治正确表态的时代已经过去,知识分子不能躲进象牙塔,要找到社会的动力之所在,挖掘贴近社会的民主机制。  相似文献   

14.
张和清 《南风窗》2010,(5):50-50
台湾共同购买运动轨迹清晰地显示出这场另类民主运动既是女性的生活政治,也是妈妈们十年磨一剑的日常生活化的社会运动。在这个去政治化的时代,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开启了民主政治的新形式——"妈妈的另类民主"。  相似文献   

15.
儒学自清初由中国大陆传入台湾以后,一直没有出现过断裂现象,哪怕是在日本占领时期,在占领当局的民族同化政策压制之下,儒家思想仍然在民间社会中顽强地存在着。1949年国民党去台后,曾在台湾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此举虽然有其十分明确的维护政治统治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墨西哥的社会运动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农民抗议运动、社区教会运动、工会自主运动、学生运动以及原住民运动等。作为国家政治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墨西哥社会运动推动了革命制度党一党独大体制的瓦解,使国家政权更具包容性,民主参与机制更为广泛。如今,左翼力量的壮大和新社会运动的崛起为墨西哥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新选择,其中,反对新自由主义政策和争取社会变革成为两股民主潮流。墨西哥社会运动对当前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抵抗以及对社会革新道路的探索,对拉美乃至世界的左翼运动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台湾文学现代性进程步骤与“五四”文学一样——改文言为白话文使新思想获得合适的语言表达形式,为思想启蒙提供了手段,文学内容的革新更是使文学直接成为运载启蒙思想的工具。但是,由于台湾的现代性(社会的和文学的)呈现着十分复杂的局面,所以,台湾新文学运动担负着启蒙和解放双重历史任务。同时,由于日据下的台湾,灾难比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祖国大陆更为深重,所以,它从启蒙过渡到解放的行程比“五四”文学革命从启蒙过渡到救亡更加快速。它的创作实绩从一开始就鲜明地显示出反对殖民压迫的主题指向,它的白话文运动也与大陆有所区别。因此,台湾文学的现代性比大陆更为复杂和特殊。  相似文献   

18.
1921年台湾文化协会的成立,掀起了台湾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文协作为台湾民族解放运动的统一战线组织,重新唤醒了广大台胞的民族意识,再次激活了因武装抗日烽火熄灭而沉寂五、六年之久的台湾社会。台共成立后,非常重视文化协会的工作,并派骨干党员参加文化协会的各种活动,成功地将文化协会转变成台共的外围团体。然而,台共在领导文化协会时,犯了急躁冒进、打倒台湾民族资产阶级、解散文协等"左"倾错误。最后,台湾文化协会在日本殖民者镇压下失败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期的台湾抗日民族运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性的殖民地民族解放浪潮的一部分,整个运动追求最终回归祖国的目标与指向是清晰的。本文从曾经主导这些运动的士绅阶层切人,来厘清台湾抗日民族运动的路向,相信这对于把握台湾近现代社会变迁和主流趋势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统奎 《南风窗》2011,(17):58-61
台湾的社区营造其实是一种"基进(radical)"运动——一种回到土地、回到社区、回到生活的主张。文化人、大学教授、返乡大学生、中产阶级等精英分子是台湾"基进"运动的中坚力量,这些人在试验并创造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乡村生活创意产业,即生态、悠闲、慢拍的生活方式。运行12年,市场认证了这场运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