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置身于流动现代性之中的转型中国,是社会结构与人的关系快速变迁的阶段。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两种深刻的张力:一是本土性社会工作实践与普世性社会工作理论的空间张力;二是本应超前的社会工作理论却实际上滞后于社会工作实践的时间张力。发展新的理论与实践框架,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关键任务。流动的社会工作理论框架正是对流动的现代性与转型中国的实践性回应。在传统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基础上,流动的社会工作理论重新对人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专业伦理、专业范式、专业边界(方法)进行塑造。  相似文献   

2.
发展社会学是20世纪中期开始兴起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其思想渊源非常悠久,特别是19世纪的经典社会学理论为它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早期的发展社会学理论主要是一种解释理论,用来探讨西方近代以来的社会变迁。它有两种基本的理论解释模型:一是社会进化理论,二是社会转型理论。这两种理论模式经过帕森斯的综合集成,最终演变为当代发展社会学的第一大理论———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比较法学研究局限于法学的知识体系内部,因而很难有新的突破。透过现代性社会理论的视角,我们会发现比较法学尤其是宏观比较法学与现代性有着密切的关联,具体来说,比较法学的兴起、比较法学的困境以及比较法学的重要问题,都可以在现代性社会理论的背景下予以深度反思。在当前去西方中心主义的全球化时代,新兴的多元现代性理论有助于在文明转型和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构宏观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与范式。  相似文献   

4.
"时空压缩"的双重效应与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空压缩”的影响会波及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时空压缩”的双重效应包括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就我国来说,“时空压缩”的正面效应造就了改革开放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负面效应又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时空压缩”的双重效应同样影响着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形势和未来走向。一方面,“时空压缩”的正面效应使我们能够借鉴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技术、手段以及充分利用“先发”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创新资源,从而铸就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时空压缩”的负面效应也使我们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面临更加紧迫的现实任务和更加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从而形成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劣势。“时空压缩”双重效应下的我国人力资源开发,要求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的跨越式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的和平发展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的变革时期,传统社会的各个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日益发展,社会传统价值观念渐趋改变,实利之风日益盛行,娼妓业也随之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妓女逐渐丧失了过去那种“艺妓”的性质,而上层文人对妓女品第的强调和对往昔“诗意”的想像与怀念,实质上表现了他们对往昔社会氛围的追思,这种心理也揭示出了一部分人对充斥着低级趣味的“现代性”的担忧和抗拒。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 ,传统的价值观念与西方社会的“现代性”发生了碰撞。如何合理地继承传统价值观和批判西方社会的“现代性” ,构建符合本国现代化发展实际的当代价值体系 ,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性下,法学研究需要跨学科研究的取向,需要吸收并活用其他社会科学知识与方法,具有一种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自觉认识,坚持对既有的学术范式与框架的尊重与运用,坚持经典理论文本的解读。唯有如此才可能提出新的法律思想与理论。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文艺学与其他一些人文学科一样,显示出蓄势、转折、求变、创新的特点。在这一段时间里,学术界对20世纪以来,1949年以来,以及1978年以来的文艺学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对中国文学理论在新世纪进一步发展所可依托的理论资源进行了考察。在这一年里,关于全球化与中国人文建设,关于现代性,以及关于文化与文学关系的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新成熟与新进展。普遍主义与本土理论传统之争,文化研究冲击与审美经验在文艺学中地位的进与退,西方的后现代、后殖民、后结构等“后学”话语的引入与对中国社会与文化状况的现实思考,等等,是近年来的学术亮点。  相似文献   

9.
“原创性”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民族性与现代性合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性要求伸张中国传统文论与美学的特质,现代性要求找出中国传统文论、美学与西方理论的契合点。二者合一,一方面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与西方理论双峰并峙,另一方面与西方理论进行对话交流,形成互补。如今,在中国经济实力和文化传播日益走向强势的形势下,是该思考“原创性”建设的出路问题了。  相似文献   

10.
作为西方后现代理论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利奥塔运用后结构主义哲学和后期维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 ,猛烈攻击以普遍主义和本质主义为基础的现代性 ,坚定拒绝现代性精神在诸多领域的一元化立场和简单化倾向 ,积极倡导并捍卫话语的多元性、异质性和差异性 ,似乎不遗余力地强调后现代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然而 ,鉴于后现代理论的内在困境及利奥塔的学术自觉 ,通过剖析 ,我们发现其后现代知识理论中悄悄发生同时也是内在蕴含着的一个重要转折 ,即重写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的核心命题是劳动分工的整体社会转型,其中劳动的社会存在形式直接造成人的生存悖论。劳动社会分工牵涉整体社会改造,包括后来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古典社会思想家均切入这一命题,但未有客观的行动纲领,但这些理论阐释构成了近代以来全球各国现代社会建设的前提。中国社会理论丢掉了现代性起源环节,直接承接西方二战后的社会学理论,但因忽视现代社会理论的核心命题而存在缺失。当今中国的社会学界亟待正视中国社会现实,实现从社会学理论到社会理论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现代性把我们带入到了全新而纷乱的情境之中,其自身不自觉地附带产生了大量的副产品,它们作为现代性引致的后果具有高度的危险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我们正在际遇着风险社会的到来。它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方面对我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新胜利提出了警示。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正视风险的客观存在,构建应对风险的各种机制,改写风险,才能最终迈进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社会学早期学术关注点的回顾,我们发现了"政治的维度(the political)"的长期缺失.然而,随着中国转型社会的重构和与之相伴随的利益保卫和利益磋商行动的高发,围绕"政治的维度"的学术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具有日益高涨的重要性.作为社会学学科内部处理"政治的维度"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知识来源,对社会运动理论的介绍,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在我们引入的时空框架中,追溯西方社会运动理论范式的演变历程,分析这些理论取向与当代中国社会研究现场的相关度,说明政治进程模型、古典理论和社会建构论/文化理论对当代中国相关现象的解释力要更强一些.  相似文献   

14.
个体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由工业社会而引发的现代性与传统社会的“断裂”,不仅导致了个体为自己而活的愿望日渐强烈,也引发了风险社会的到来,因为个体化一方面使个体成为权利和责任相对称的主体,但另一方面也将承担责任的风险推向了个体。为了应对个体化给我们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在个体本位主义的基础上,激活公民权,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个人·社会·国家:公民社会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理论是分析个人、社会、国家关系的重要理论。立足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从个体、社会与国家关系入手,可对公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作出源流探析。公民社会在联系个人与国家,型塑自由与秩序兼备、效率与公平平衡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能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1978年社会学系恢复重建以来,社会分层研究就一直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概而观之,学术界对社会分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分层的标准、阶层结构、阶层分化和中间阶层等四个方面。要使社会学的研究走向深入,就必须加强阶层研究的指导理论、中间阶层、社会分层与社会公平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对和谐社会的朴素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总结。中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各民族的繁荣与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团结、稳定与和谐发展就成了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技术的更迭不断地改造着人类社会的空间形态,也重构着在空间中生存之人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感知。现代都市作为技术性空间,构成了上海新感觉派的感知环境,也是其重要的表征对象。上海都市现代性首先表现为一种传播和移植的“技术现代性”,是西方现代军事、运输和通信等技术的直接地理后果;而其在地生产,包括了都市空间的营造和城/乡空间关系的重构。新感觉派作家对现代技术事物的感觉之“新”,是在作为技术性空间的都市中,与“技术”效应之间产生的剧烈感应与共鸣。新感觉派技法的电影化,则是一种感性表征的现代技术媒介机制。从“技术地理学”到“技术感性学”的交汇视域来重读新感觉派,彰显了现代都市中“人/技术/空间”的辩证关系,在当代语境中具有普遍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文学的现代性的根本目的,应当有助于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研究文学的现代性必须和探讨社会的现代化紧密联系起来,必须从我国特殊的国情、人性和文情出发,来探讨与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学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Giddens fully absorbs the Marx's capitalism critical theory of capital criticism as the core by including Marx in historical framework of late modernity. Based on fracture of modernity, Giddens criticize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develops structural theory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ed capitalist society. Thereby, Giddens sho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modernity: pluralistic structure and high risk of society dominated by the forces of globa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Giddens proposes “the third way” as self-salvation of capitalist society: adhere to the ideals of socialism, beyond the traditional opposition of government and market, making full use of the balance between state and market to build a society of positive welfare. Laying aside political label of “the third way”, the exploration of the balance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hina to promote the balance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and to manage 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 However, the position of Postmodernism indicates that Giddens criticism of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a failure undoubted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