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机构养老是社会化养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处于支撑地位。随着湖南人口的老龄化、高龄化、失能化和家庭的空巢化,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加。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的“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指示精神,湖南省人民政府于2011年7月制定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湘政发(2011]19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湖南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业的总体目标: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周长生  孙延威 《中国民政》2013,(5):44-44,46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公办养老为主体,民办养老为辅助,家庭养老为基础,居家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格局已初步形成。民间养老机构的异军突起,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劳动就业,强化优质服务,维护老年人权益等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但由于受人口分布、资源环境、经济条件以及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我国民间养老工作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运行中尚存在政策支持滞后、合法经营困难、积极引导不力、民法纠纷难调等诸多问题,客观上制约了社会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将逐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到2020年底全市养老机构总床位达6.1万张,初步形成"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实现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实现集中养老。该意见突出七个亮点: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政策。完善政府供养制度,保障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老年人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建立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逐步  相似文献   

4.
《北京观察》2013,(6):19-19
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出路在于积极调整养老产业政策,使养老行业成为一个符合经济规律、能够健康成长的特殊产业,既有利于改变目前人们对养老前景及经济负担无法预期、一味存钱防老的现状,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形成以"银发经济"为特点的新的消费模式。为此,针对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建议:探索公司化经营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解决民办养老机构非企业属性产权不清、回报不明、融资困难的办法,就是要允许民办养老机构以公司  相似文献   

5.
正面对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金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工作,着力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初步实现了老有所养的工作目标。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6.
民办养老机构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发展潜力、后劲、空间巨大。现阶段,民办养老机构还存在着服务能力不足、政策落实不足、互利资源不足、国家投入不足的问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养老的需求。笔者认为,当前应加大“五个力度”来发展民办养老机构。  相似文献   

7.
《政策瞭望》2014,(6):58-58
最近,上海市政府出台意见,提出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1)统筹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落实《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编制本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明确全市养老设施布局的总体目标、规划总量、空间布局等基本要求,合理布局养老和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充分发挥交通、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等设施对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作用。(2)完善公办养老机构服务供给。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制度,政府投资举办的公办养老机构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无子女、失能、高龄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其中收住失能老年人数量占总入住老年人数量的70%以上。确保政府举办养老机构实用适用,避免铺张豪华。(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整合和改造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和其他可用的社会资源,兴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允许社会力量和个人因地制宜兴办家庭化、小型化养老机构。(4)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统筹社会服务资源,设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机构,健全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化发展、集约化运作。(5)支撑家庭照料服务开展。实施家庭照料者培训项目,依托专业医疗机构、社区内的养老机构、助老服务社等专业社会组织,为照顾老人的家庭成员或家政人员提供培训,提高其专业照护能力。(6)促进养老服务信息化的发展。加快实施养老服务“信息惠民行动计划”,构建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政》2009,(1):F0002-F0002
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福利事业发展,不断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了政策经费到位、服务保障优质、发展模式多样、社会参与广泛、全市老人共享的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政协天地》2014,(1):9-11
为顺应近年来我省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趋势,研究解决养老服务业特别是推进机构养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12月13日下午,省政协组织召开机构养老专题协商会,副省长陈荣凯出席并做讲话,会议由省政协副主席郑兰荪主持。  相似文献   

10.
李萍 《群众》2022,(10):41-42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近年来,淮安积极探索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实践,全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获得优秀评价,新建小区配建养老服务用房、公办养老机构民营化改革的经验做法先后获评全国养老服务工作优秀案例,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养老政策全到位、孝老关爱全方位、敬老氛围全社会“三老三全”工作体系,为新时代养老服务发展贡献了淮安智慧。  相似文献   

11.
景楠 《人民论坛》2020,(12):82-83
我国养老行业潜在市场规模巨大,发展前景广阔,但却存在空间布局失衡、护理人员短缺、供需匹配欠佳等问题,养老服务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对其“望闻问切”,促使政府、社会、养老机构及时优化养老机构布局、强化专业护理人员供给,满足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助力养老机构健康发展,破解人口老龄化衍生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目前农村养老服务业存在着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模式不健全、机构养老形式单一等问题;其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养老观念制约、居民收入水平不足、养老服务机构面临经营风险等;因此,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应秉持一般思路是:发展经济最为根本,"国家在场"至关重要,多方参与十分关键,人才培养刻不容缓,监管机制亟待规范。  相似文献   

13.
发展养老产业是当前及今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途径,而养老需求和老年人的养老支付能力决定了未来如何发展机构养老产业。根据大连地区的养老需求的调查,应在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支付能力,提升机构养老的服务质量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推进养老产业社会化发展,进一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和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已成为一个带全局性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近年来,江苏省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了以家庭赡养为基础、社区照料为支撑、社会支助为补充、政府托底为保证、专业服务为方向的富有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10,(3):62-63
北京市丰台区强势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发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2009年新建养老床位1100张.全区养老服务机构达到26家.养老床位总数达到4521张,提前一年并超额完成“十一五”确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加快发展杭州养老服务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老问题,社会关注、群众关心,涉及千家万户。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初步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养老服务业发展,许多工作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截至2010年末,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6.88万人,占总人口的17.1%,其中80岁以上高龄人口17.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5.19%,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老龄化、高龄化趋势已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刘友华 《中国民政》2010,(10):41-42
<正>加快发展社会养老事业,推进养老服务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方向发展,是民政工作迫切而重要的工作内容。近年来,武汉市通过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扶助、服务扶帮力度,积极探索养老机构"民办公助"的运营模式,养老服务社会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骨干,各类服务机构协调发展、多种服务形式相互补充的"五位一体、城乡统筹"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18.
基层声音     
《政协天地》2013,(2):72-72
应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养老机构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的依赖子女养老模式也将逐渐像大城市一样被新型养老机构所取代。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经济欠发达地区养老机构建设还存在一些承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国情出发,发展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必将成为应对老龄化、解决养老问题的工作重点之一。比较理想的居家养老模式是指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活动在熟悉、安全、方便的社区环境中,享受社区机构根据老人需求提供的共性化和个性化两类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要提高这种模式的品质,搞好养老服务硬件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刘露 《广东民政》2009,(5):13-15,21
广东省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是我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截至2008年,全省老年人口984.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1.6%。这些年来,我省各级民政部门按照民政部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广东独特的政治、经济、地缘等优势,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构建信息联动服务网络、引进管理认证评估体系、鼓励多种投资主体参与养老事业,着力营造以社区居家养老为重点、以国办养老机构为示范,以民营养老机构为导向的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