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中国的政治中心由武汉转移到重庆。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简称"解委会")负责人章伯钧、彭泽湘等和一批干部先后从武汉撤到重庆,在李子坝半山新村3号设立了中央联络点,设组织部、宣传部、联络部。半山新村为抗战时期新建的三栋小楼,  相似文献   

2.
史海一勺     
《乡音》2012,(5):48-48
邓小平怎样精妙回答提问邓小平说话,向来简洁精辟,善于抓住问题核心,一语中的。邓榕曾问父亲:"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邓小平回答了三个字:"跟着走。"在评价刘邓大军的辉煌战史时,他也只用了两个字——"合格"。"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到江西,1973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恢复邓小平的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相似文献   

3.
姜红英 《乡音》2012,(1):47+46
在省会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55号(原11号)院,有一座三层灰色小楼,俗称"小灰楼"。这座小灰楼在如今美轮美奂的城市楼群中并不起眼,但它却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述说着革命传统。它曾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旧址,第一套人民币在这里诞生。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座小灰楼,追忆那往昔的故事……小灰楼始建于1938年,坐东朝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也是一位"超级球迷"。他的子女曾透露,父亲生平有三大爱好,一是足球,二是游泳,三是桥牌。上世纪20年代初,年轻的邓小平远涉重洋,前往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他为了到现场看一场足球赛,甚至拿着衣服到当铺换买票钱。几十年后,他还清楚地记得,那次比赛的冠军是乌拉圭队。邓小平特别痛恨打假球、打默契球的现象。1958年"五一"劳动节那天,国家足球队的一队和二队举行了一场名为"劳动者杯"的比赛。两队都不想输球,于是私下商定  相似文献   

5.
<正>冰心成名早,发表作品多,在她与吴文藻先生结婚的时候,已经拥有《繁星》、《春水》、《超人》与《寄小读者》四个作品集。家庭收入,除了他们在燕京大学等校当教师的薪俸外,还有一笔可观的稿费与版税的收入。燕京大学对冰心这样可以给学校带来声誉的作家非常器重,专门给他们盖了一座小楼,就是现在北京大学燕南园中的66号小楼。在这座小楼中,迎来了他们的三个孩子:1931年2月,儿子吴宗生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4,(3):150-150
邓小平一家曾被“贬”到赣州。周恩来知道后批示,赣州是山区,生活不便,要求有关方面在南昌郊区给邓小平一家找个地方,要有单独的小院和小楼。  相似文献   

7.
1月23日至25日,中国法学会在京举行"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研讨会",会议围绕"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核心、精髓和基本内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对毛泽东民主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指导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在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地位(一)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  相似文献   

8.
古宅与老人     
<正> 杭州孩儿巷,曾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5次游宿,并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名句而闻名。然而,在旧城改造中,深藏巷内98号的一处古宅是拆是保却争论了三年。这三年中,在这里生活了73年的钱希尧老人始终对百孔千疮、风雨飘摇的古迹怀着深厚情愫。为古宅避免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他不但奔走呼吁和附近居民联名上书市政府要求保存,还依然留住在后进院落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厢房里,日日夜夜地守护着,使古宅里的  相似文献   

9.
万建强 《传承》2007,(12):26-29
一代伟人邓小平与江西这块红土地,有着一种特殊的缘分。他一生经历过三次政治磨难,其中两次都和江西有关。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他在江西苏区时因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和主张,被"左"倾错误领导者打成"江西罗明路线的主要代表"、"毛派"的头子,受到了撤销职务和党内"最后严重警  相似文献   

10.
第三次崛起     
杨冬权 《传承》2004,(4):9-10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给华国峰、叶剑英和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是在当时党内许多人强烈要求邓小平出来工作的情况下写的。此后三个多月,邓小平便第三次恢复领导职务,重新崛起在中国政坛上。邓小平第一次政治挫折发生在1933年。他因为在中央苏区执行毛泽东的土地革命政策,而被当作“毛派头子”,受到撤销职务和“党内最严重警告”的处分。直到1935年初遵义会议前夕,他才又一次担任中央秘书长。第二次政治挫折发生在1966年。这一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他被剥夺一切职务。林彪反党集团灭亡后,1973年,邓小平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975年…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治党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在领导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过程中,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发展了毛泽东党的管理思想,形成的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党的建设的理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邓小平和历届党中央在党的建设问题上的基本观点。邓小平的"治党论"主要内容包括:治党根据、治党任务、治党途径。"治党论"还强调要在治党过程中处理好几方面的辩证关系:一是虚与实的辩证关系;二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三是宽与严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从报纸上获悉,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有一位在江苏的民族宗教界人士,他就是南京大学教授伍贻业。后听人谈起他不仅是名人后裔,而且还是一位知识渊博、和蔼可亲的学者,于是便萌发了去拜访伍贻业的念头。待他出席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返回南京后,我怀着祟敬造访了伍贻业教授。他的住房虽不算宽敞,倒是被主人收拾得干净整洁,装潢布置得极富有艺术情调。我特别参观了他的书房,面积不大,一人多高的书柜占去了大部分面积,里面的书籍琳琅满目,其中大部分是历史、文学、哲学、民族宗教等方面的书籍,可见伍贻业教授学问涉猎之广,难怪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听他的课。此时我被墙上的一幅书法所吸引,使我感兴趣的是"躲进小楼"四个大字,下面一段小字则更为精妙:"伍贻业君,宅有小楼,写作其间,  相似文献   

13.
正未雨绸缪预见苏联乱局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后,邓小平对"和平演变"一直保持高度警惕,他明确指出:"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1980年代,思想大解放极大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大业,但一些形形色色的思潮也趁机而入,有些人提出了所谓的"政治改革",也就是后来造成苏东剧变的那种"政治改革"。对此。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在各种场合表示了坚决反对的态度。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与外国客人谈话时指  相似文献   

14.
倪德刚 《当代广西》2014,(16):58-59
正1989年5月31日,在征得陈云、李先念同意后,邓小平找李鹏、姚依林进行了一次长谈。这次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中央领导人和中央领导集体怎样才能干好。党的领导人的眼界和胸怀决定党的事业成败。邓小平总结历史说:我们的第一代领导人前期是胸襟宽阔的,我们第二代基本上也是胸襟宽阔的,对第三代领导人以及以后的领导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要求。邓小平指出:"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他强调:"新的领导机构,眼界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语录     
蒙爱群 《传承》2004,(4):39-41
●天塌下来也不要紧,反正有大个子顶着●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对自己“三落三起”的经历,邓小平曾幽默地说。“文革期间,他被扣上“中国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的帽子,被遣送到江西的一家工厂劳动。他当时已六十多岁,每天徒步上下班,同工人们一起干活。但他总是沉着坚韧,对我们事业的未来抱乐观主义态度。●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最早在正式场合阐述这一重要观点,是在1962年。在讨论包产到户问题时,邓小平明确地表示了支持态度。他说:“恢复农业,群众相当多的提出分田。陈云同志…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侨务工作经历的归侨干部,我亲历了祖国在邓小平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指引下,冲破左倾思想的束缚和历史传统的迷瘴,为"海外关系"正名。今天,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感怀他,是因为邓小平关于"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的论断,饱蘸了他老人家对海外侨胞的信任和理解,从而使我国的各项侨务政策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侨务干部和所有从事涉侨涉外工作的同志感怀他,是因为他把侨务工作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紧密地联系起来,对华侨、华人的作用,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为我国新时期侨务工作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即致力于清除侨务工作上的左倾影响,对华侨、华人的地位给予充分肯定。为了从根本上铲除"海外关系"复杂论的影响,邓小平在接待华侨、华人的时候,又亲自做起了海外侨务工  相似文献   

17.
正韦拔群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之一,毛主席评价他"三个好",邓小平给予他"三个不愧、三个永远"的高度赞誉。历史也巧妙地将壮族的"三月三"、东里的"三潭映月"等具有特殊意义的"三"和韦拔群所从事的革命活动联系在一起。韦拔群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毛泽东、彭湃、韦拔群)之一,他早年在右江从事革命活动,由于深得群众的爱戴和支持,大家亲切地叫他拔哥。毛主席评价他"三个好",说"韦拔群是壮族人民的好儿子、农民的好领袖、党的好干部"。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自称是"实事求是派"。但是从《邓小平文选》、《邓小平文集》、《邓小平年谱》、《邓小平传》等著作来看,他终其一生都是"实事求是派"。着力研究邓小平的后半生,从多次点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反复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严于律己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四个方面,论证他是真正的"实事求是派"。  相似文献   

19.
《时代潮》2000,(8)
走进曲曲折折的巷子,一幢旧式两层小楼静静地坐落在那里。在福州停留的一天下午,我去拜望邓拓故居。邓拓是手持。开山斧"在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这条道路上,披荆斩棘前行的。最后,他走完54  相似文献   

20.
正一架架"大风车"高耸入云,村里的民居小楼错落有致,四季轮换别样美景,游客慕名纷至沓来……走进桂林市兴安县兴安镇源江村,目光所及之处一派美好的乡村景致。"这段时间的客人都是来看雪景和风车的,多的时候一天我这里都有七八桌。"源江村村民杨伦福在位于大垇的地方建起了一家农家乐,游客盈门让他乐得合不拢嘴。等到了春天,他的农家乐就又变成了一片花花世界,那时,客人会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