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名仅有初中文凭的川籍农民工,工作之余经常帮助工友维权,维权的艰辛让他备感压力;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关爱农民工,他克服种种困难,以自己14年来的苦泪人生和打工经历作为主要素材,历时17个月,创作出了45万字反映农民工原生态艰难打拼生活的巅峰之作——《中国式民工》,作品上网后,便引来包括著名作家海岩在内的近百万网民的关注和热评,称他为不折不扣的农民工“代言人”,为此,他还走进了央视“实话实说”和“凤凰卫视”。  相似文献   

2.
中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和就业作为重要任务,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了放宽农民工落户城镇“门槛”的政策。农民工多年的心愿看起来就要真正实现了:现在只要“符合条件”,只要自己愿意,农民工就可以脱胎换骨变成“城里人”了。  相似文献   

3.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刊有《新时期青年农民工“文化反哺”现象初探》一文。文中指出,“文化反哺”即“逆向社会化”,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文化传承模式。当代青年农民工已初步具备“文化反哺”的能力,并有责任通过“文化反哺”提高农村成人社会的现代社会适应能力。青年农民工“文化反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工友》2009,(7):1-1
湖北竹山县楼台乡官坪村农民工王荣高,因赴山西打工致伤,已经获得工伤赔偿。他想到曾在某保险公司投了“意外伤害险”,便找出投保单,到保险公司申请赔付。但保险公司答复:“煤老板已经赔给你了,这属于免责范围。”这位农民工一头雾水:这意外伤害险不是白投了?  相似文献   

5.
这段时间,农民工成了“香饽饽”。东南、华南等地的企业带着“高薪”、开着大巴。长途跋涉奔赴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地迎接农民工。而在这些劳务输出大省,政府和企业出台多重措施“挽留”农民工。据说,西部重庆的官员更是肩负重任:“设法把那些回家过年的农民工截留一部分,能留多少就留多少”。  相似文献   

6.
汪玲  任若梦 《工友》2014,(4):32-33
怎样才能让千人一心拧成一条绳?怎样才能让每个人在企业发展与个人进步中找到最佳平衡点?在43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航天三江集团红峰公司(以下简称红峰公司)工会交出了一份令职工与企业都满意的答卷。公司工会始终如一地坚持“维权、服务”这一宗旨,抓住“直通车、小品牌、大责任”这一信条,让1000多个红峰人不仅为国防建设贡献才力心智,更培育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先进集体、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全国质量管理先进班组等多个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实现了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7.
小非 《农村青年》2010,(1):28-30
都说现代人冷漠,都说“80后”自我。但21岁的大三学生曹恒蕾用自己的真情感动了社会。大学好友身患绝症病逝让她悲痛不已,好友的临终遗言更让她担起一份责任。一年多来,学业紧张的她总是挤出时间,坐公交车赶到干妈家中“代友尽孝”:听她倾诉、黯她聊天、伴她逛街、为她烧莱……  相似文献   

8.
《工友》2008,(4):47-47
郑州的一辆警车撞了人之后,司机却先要求被撞者赔车,还威胁被撞者去医院得自己掏医药费,因为害怕,受伤男子不敢和自己两岁的小孩去医院。(3月20日《东方今报》)西安市长安区交通征稽所的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和民工发生冲撞,结果执法人员要开走“混凝土输送泵车”时,一名农民工在车轮下被轧身亡,虽然一直有群众高喊“停车、停车,轧上人了……”执法人员仍然开车扬长而去。  相似文献   

9.
2012年8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一起强奸案。受害人是两个“追星”女孩,又叫“粉丝”。她们是谁的“粉丝”?怎么被强奸的?花季般的年龄,遭此厄运让人们感到什么样的痛?“追星”未尝不可,但受骗上当,毁掉的是自己。两个女孩已在疼痛中惊醒,其他“粉丝”是否应以此为鉴,善待自己,让青春保持纯洁和灿烂呢?  相似文献   

10.
何光伟 《时代风采》2013,(23):24-25
不要叫我“农民工”!作为一名从农村来城市打工的“90后”,叶忠林非常讨厌这三个字。  相似文献   

11.
一个家境贫困的衣家小子,身揣80元钱,闯荡都市,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和憨实敬业成了一名电工;几年后,在人才济济的北京他站稳了脚跟,不仅承揽到了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电气安装工程;而且,他的人生故事还将被搬上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励志大片《暴雨将至》,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还被导演指定主演他自己。于是他被网友们称为“王宝强第二”和2008年度最“牛”的农民工。那么,这名最“牛”的农民工到底是谁?他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12.
夏阳 《工友》2006,(12):4-4
当我们大声呼吁农民工待遇偏低时,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问题——农民工的专业技术素质总体上也偏低;当我们的政府由企业招工难、特别是招技工难而琢磨如何“服务”时.也不能忽视还有相当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找不到一份体面一点的工作。我们在研究一些行业.企业发生的“民工荒”,“技工荒”对经济建设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同时,还应当看到,农民工的“服务性能”高低,不仅影响着他们在城市求职,同时时整个社会服务体系也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时周 《工友》2013,(12):16-18
不要叫我“农民工”!作为一名从农村来城市打工的“90后”,叶忠林非常讨厌这三个字。这位23岁的小伙子认为,“农民工”是带有强烈歧视色彩的字眼,他希望废除这个称呼。  相似文献   

14.
邓玲 《时代风采》2011,(10):15-16
一年多的时间里,农民工陈朝金不断奔波于治疗和“私了”之中,让他们一家身心俱疲。在昭通市鲁甸县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他的工伤赔偿终于有了一个了断。  相似文献   

15.
康永平 《工友》2006,(7):20-21
在天门市渔薪镇,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镇总工会看成是自己的家,把镇总工会的干部当成自己的“亲人”和“家人”,他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家乡的工会。而镇总工会也时刻牵挂着远方的会员,关注着他们的权益保障情况,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家”的故事。家的温暖2005年春节刚过,天门市渔薪镇总工会办公室来了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指名道姓要见镇总工会主席。镇总工会主席柳艮贵连忙让座上茶,询问来意。原来,来人是该镇斗笠村在新疆石河子市打工的农民工段章举。近几年,他带领全村17户、60多人在石河子市从事建筑装璜工作。2004年底,他…  相似文献   

16.
徐文华,这位河北籍的打工仔在异乡打工10多年,凭着艰苦奋斗和执著拼搏的精神,在环卫领域工作上兢兢业业,在生活上处处关心别人,从而赢得了好的口碑。他不仅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争了光,同时自己也真正扬眉吐气了。今年“五一”,他被光荣地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获得了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成为天津河北区第一位农民工市级劳模。  相似文献   

17.
《工友》2012,(6):6-6
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发微博称“想请几名农民工兄弟吃饭”并与8名农民工一起吃了羊肉泡馍的事引起热议。(5月51日《新京报》)点评:公安厅副厅长请农民工兄弟吃饭,被一些网友指为“作秀”。  相似文献   

18.
说起关心国家大事,一般认为这是读书人的爱好,和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一个农民关心国家大事更甚于关心农活,可能还会给人留下“不务正业”的印象。可你相信吗?就有这样一个“不务正业”的农民工,凭借着对时政的关注和了解,巧打“时政牌”,竞让爱好转变成他赚钱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周洁 《工友》2009,(4):57-57
据《健康时报》报道,不少人喜欢睡床垫,但过了几年后,有些人会感觉越睡越累,往往是一觉醒来腰酸背痛。一检查床垫才发现,上面已经被睡出了“坑”,所以为了保证自己睡个好觉和不影响骨骼的健康,一般都选择了让它“退休”。  相似文献   

20.
农民培训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谷明 《工友》2006,(12):8-10
近年来,“技工荒”的出现实质上不再是简单的农民工的生存问题,而是与农民工教育权的诉求有很大的关系。当进城务工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的时候,谁该为农民工教育的“国民待遇”埋单?是农民工、企业还是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