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11,(7):23-24
6月10日至14日,福建莆田与台湾7对对接乡镇60名代表共同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两岸特色乡镇产业对接”及第三届海峡论坛开幕式暨综艺晚会等活动,实现了成功对接,建立了乡镇交流与合作关系。其中,仙游游尾镇与台中市沙鹿区成功对接了甜柿等水果种植与栽培技术合作;仙游钟山镇与嘉义县番路乡成功对接了生态乡村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2.
曾权明 《台声》2011,(3):28-29
2月23日至28日,应海峡交流基金会蕈事长江山坤的邀请,海峡阿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率海防会经贸考察团一行50余人,开始在台湾为期6天的参访行程。其主要任务是考察台湾的投资环境,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推动两岸在产业、企业、物流等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厦华电子与台湾华映战略携手两年多来,除了资本的结合,更首例实现了两岸业界在企业管理创新、企业文化融合、技术研发合作等方面的零距离结合。厘华电子与台湾华映双方“联姻”的深入扩大,正创造着“1+1〉2”的效果、为两岸的产业合作树立了典范。同时,也是两岸光电信息产业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现代物流是优化区域间资源配置和经济合作的重要桥梁及纽带,比其他产业更能消弥 两岸之间的时空距离,对于海峡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连宋大陆行之后,两岸农产品贸易 出现持续热络态势,发展闽台现代农业物流,不仅是促进福建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需 要;而且是纾解台湾农产品产销矛盾,拓展台湾农业发展空间以及推动台湾海峡经济区的形成和发 展的重要举措。发展闽台现代农业物流,可以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农产品物流生产基地,加快农业 物流园区建设,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产品物流市场,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及实施相应 的优惠政策予以推动。  相似文献   

5.
2009年6月中旬,也就是在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之后的一个月,本刊记者赴福建采访“海西”专题,所到之处,无论是采访永福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岸光电信息产业合作的典范——厦华电子,还是两岸金融先行先试之一的君龙人寿保险,  相似文献   

6.
寇延耀 《台声》2002,(9):13-14
近20年来,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对两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两岸相继加入WTO后,两岸经贸及产业的合作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契机,两岸应抓住机遇,共同发展,再创中华经济的辉煌。最近,长期关注两岸经贸关系的美国加州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的贝利·诺顿教授概括了2001年两岸经贸关系的最大特点。他说:“2001年两岸经济关系最重大的变化是,台湾电子工业中几乎所有的部门都认定他们现在可以在中国大陆生产高新技术的产品。这个变化很大,在此之前,台湾在大陆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低技术产业。现…  相似文献   

7.
《小康》2008,(5):32-33
在温州官员看来,温州主动融入海西,可以实现与台湾的产业对接。促进"先行"联动,推进两岸经贸协商机制的形成、两岸产业合作基地的构建、两岸共同市场合作平台的搭建,已成为海西20城市的共同诉求。  相似文献   

8.
《政协天地》2012,(8):26-27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及ECFA后续协商稳步推进,如何深化两岸合作、如何发展两岸绿色物流、如何推动两岸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成了两岸业界共同关心的话题。6月17-18日,以"两岸产业合作,绿色物流先行"为主题的第五届(2012)海峡物流论坛在福建厦门隆重举办。140多家台湾或台资企业、单位、院校、机构应邀出席了论坛。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张榕明针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以整合物流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为主攻方向;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减轻资源环境负担为主要目标;以苦练内功、改善管理、培养人才、完善行业管理基础工作为重点;以落实物流“国九条”为抓手,努力营造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热点资讯     
两岸产业合作取得六方面积极成果 第二届两岸产业合作论坛2012年11月21日在台湾新竹举行。以两岸产业合作论坛共同召集人身份出席开幕式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主旨发言中,总结了近1年多来两岸产业合作取得的六方面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0.
福建电子信息产业起步相对较早。经过20多年持续快速的发展,为闽台信息产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信息产业成为闽台产业对接的重点领域。闽台信息产业合作基本上实现集聚发展,福厦沿海生产基地已成为台湾信息产业供应链在大陆制造与出货的第三大据点。目前,布局大陆已是台湾信息电子产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据台湾电电工会的调查,  相似文献   

11.
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福建新批合同台资18.3亿美元,同比增长92.1%;2006年1至10月,福建签约台资项目1000个,合同台资18.1亿美元,实际到资11.8亿美元,这样的大幅增长在台资“冷落”福建之后,已经多年未有。2000年以来,福建台资企业平均单项合同金额超过300万美元。目前,在闽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台资项目共669个,合同台资180亿美元。台湾历年百大企业中有40多家来闽投资,合同台资90亿美元。闽台企业合作日益紧密,闽台产业对接领域已从初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机械制造、精密仪器、电力电子等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拓展,并带动上下游关联企业来闽投资,已初步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产业聚集及规模效应。 种种迹象表明,福建省在度过数年台资滑坡的“寒冬”之后,这个一度“失落”的老牌的台资大省重新点燃了台商的投资激情,新一波的台资浪潮正在涌回福建。  相似文献   

12.
吴福美 《政协天地》2008,(11):15-16
一、推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提升闽台产业合作的层次与水平1、进一步完善闽台两地产业链配套建设。对闽台企业加强对接引导,推动两地产业发展互补、互联、相互依赖,提高闽台产业关联度。鼓励本地企业投资台商投资企业的配套行业,成为台资领头企业或台湾贸易商的卫星厂或协作生产基地,提高本地制造的专业化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台商到当地投资建厂。注重本地优势产业与台资相结合,加强台资企业与本地主导产业合作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3.
<正>3月18日,以"食安先行,共建共赢"为主题的第一届闽台食品安全高峰论坛暨产业对接会在马尾区举行。论坛由福州市马尾区人民政府和福建省冷冻食品协会共同主办,马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台湾福建总商会、中华海峡两岸交流协会等单位协办。此次论坛在马尾举办缘于马尾在食品领域的产业优势,马尾区将依托产业优势打造两岸食品产业合作典范,成为相关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当天,举行了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两岸食品人才对接会、银企合作对接会、检测培训服务对接会、闽台海洋食品产业对接合作及海峡食品展销节,吸引了闽台相  相似文献   

14.
韩晶 《观察与思考》2007,(17):59-59
<正>两岸产业合作的双赢策略是:区域经济首先要与台资耦合,并借助于台资的带动效应,推动两岸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实现地方产业升级。海峡两岸产业发展存在着明显差异,但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产业合作规模也越来越大。当前两岸产业合作不断深化(台资企业占大陆信息产品出口70%以上),产业合作已从低层次的土地、劳力等资源型  相似文献   

15.
安东 《台声》2007,(4):26-31
议案要点: 关于设立武汉台湾农民创业园 随着两岸相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岸农业都面临全球化的挑战。一方面.农业是两岸最弱势的产业.也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双方受到影响最大的产业.农民受影响最大。加强两岸的农业科技交流,推进农业企业合作.促进双方的农产品贸易,相互支援合作.  相似文献   

16.
闽台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对接途径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对接是两岸农业合作的创新模式,“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给闽台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有效对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以福建与台湾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类型和特点作为研究的基础,分析新形势下拓展闽台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对接的重要意义与可行性,提出闽台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对接的可行途径和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7.
《就业与保障》2010,(5):56-56
日前,第十三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暨2010休闲服装博览会在福建石狮开幕。为期4天的海博会将为两岸纺织服装界对接提供平台。台湾馆的参展企业共53家,参展面积达5680平方米,折合630个标准展位,占主展区的1/4,为历年来台湾参展团参展规模之最。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14,(1):1-1
正2013年1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2013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开幕式上说,两岸企业家峰会以推动产业合作为主要任务,抓住了经济合作的重点。他对当前两岸经济合作尤其是产业合作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要促进两岸企业更广泛参与。企业是产业合作的主体。峰会应当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优势和需求,规划  相似文献   

19.
石正方 《台声》2013,(12):50-51
目前,两岸经济合作步入“深水区”,亟待在产业深化整合方面取得新突破,落实到微观基础方面,则涉及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以及创新两岸企业合作模式,推进两岸企业结盟,共同研发、共享市场通路、共创品牌等。  相似文献   

20.
2008年7月18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开放,两岸旅游真正实现双向交流。两年来,两岸旅游合作不仅推动台湾旅游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拉动了台湾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休闲旅游、生态旅游、旅游医疗保健浮出水面,逐渐被大陆游客所熟知和向往,一股从宝岛吹来的旅游流行风越演越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