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尽管恶意欠薪入刑已实施6年,农民工王加荣依然没能看到拖欠他工资后逃匿的“老赖”得到法律的制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沈建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之前只能通过行政手段责令欠薪者支付工资,恶意欠薪入刑有更大的威慑性,对于打击恶意欠薪行为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由于现实层面不少难题尚未解决,高悬的“法律之剑”并未有力阻止“老赖”铤而走险(2月23日《工人日报》).  相似文献   

2.
《检察风云》2010,(4):23-23
1995年4月至2008年2月,上海市奉贤区某镇副镇长王益均,在担任村主任、副镇长和镇工会主席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上海某机械制造厂谋取利益后收受该厂千股10万元,之后在千股分红中,收受红利14.5万元。另外王益均还利用职务便利,为某炉具厂谋利和他人购买土地提供便利,收受贿赂15万元。日前,奉贤区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王益均有期徒刑10年。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恶意欠薪行为频频发生,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了有效治理恶意欠薪行为,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的行为归入刑法范畴,追究恶意欠薪人的刑事责任,对于恶意欠薪入罪合理与否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从恶意欠薪现状出发,分析了恶意欠薪出现的原因,又从入罪说与非罪说角度,思考了恶意欠薪入罪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完善恶意欠薪入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恶意欠薪愈演愈烈的情况下,随着刑法修正案将恶意欠薪问题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使得学术界广泛讨论恶意欠薪是否应当入刑的问题最终落下帷幕,但是由于法律的不完善以及滞后性等原因,恶意欠薪入刑并没有能完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本文将结合恶意欠薪罪的内容将这一罪名的相关问题逐一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为该罪名的完善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李瑞龙 《法制与社会》2011,(22):112-113
恶意欠薪日益成为我国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对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都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为了预防和打击这种行为,我国刑法增加了一个新罪名,即恶意欠薪罪。这显示了我国严厉制裁恶意欠薪行为的决心。但是将恶意欠薪行为犯罪化不仅有违刑法的谦抑性、平等性,而且在犯罪构成要件和立法技术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可操作性也不是很强。  相似文献   

6.
2010年1月31日,上百名农民工立交桥上堵路讨薪,致郑州主干道交通堵塞。一农民工代表称知道堵路是违法行为,但是追不得已。近年来,地方政府似乎已穷尽一切手段来防止企业恶意欠薪,如建立了举报投诉工作制度、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处理拖欠员工工资争议案件的绿色通道、将恶意欠薪企业曝光并驱逐出当地等一系列举措。不  相似文献   

7.
欠薪入罪应当慎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实社会中恶意欠薪行为愈演愈烈,以致增设相关犯罪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造成严重恶意欠薪情形的原因不是法律制度短缺,而是现有的劳动行政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因此,冒然增设恶意欠薪罪不仅违背了刑法的谦抑性要求,而且无助于有关问题的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恶意欠薪入罪应当慎行。  相似文献   

8.
薄冰 《江淮法治》2011,(7):40-41
取消了13个死刑罪名。醉酒驾驶、恶意欠薪入刑,引人“社区矫正”刑罚执行方式……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修正案)。这次修改是刑法自1997年通过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第一次涉及到对刑法总则的修改.修正案将于2011年5月1日起生效。  相似文献   

9.
在激烈的争论中,“恶意欠薪”终于入罪,人们期待着新规定能够真正发挥预期作用。本文试以“恶意欠薪”入罪为视角,就犯罪故意的认定、司法实践的适用等部分实务问题,分析民事权益中的刑法保护是如何体现的或具有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从2011年5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八)》在实践中正式开始适用.“恶意欠薪”首次入罪,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焦点.如何正确把握法律精神,认准罪与非罪的界限,区分由于资金周转困难所导致的暂时不能支付与恶意欠薪行为之间的区别,如何准确适用法律,确保农民工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这些都是对基层公安机关提出的全新挑战.  相似文献   

11.
案件简讯     
《中国审判》2013,(3):9-9
正上海一中院上海首例淘宝店主海外代购偷税走私案一审宣判2013年2月25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两名"80后"淘宝店主海外代购偷逃税款17.9万余元的走私案一审宣判,认定刘欣、范琳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并处刘欣罚金10万元、范琳罚金8.1万元,扣押在案的走私物品予以没收。该案是上海首例因海外代购偷逃税款被刑事处罚的案件。经海关核定,两人近年多次将海外代购的商品以非贸易"物品"渠道带入,进入国内后进行再次销售,数量大,涉嫌走私。刘欣欣偷逃应缴税款合计99.万余元,范琳偷逃应缴税款8万余元。(陈琼珂潘静波)  相似文献   

12.
恶意欠薪入罪对遏制恶意欠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发布增加了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但仍有诸个疑难问题需要加以解决,社会保险不应属于本罪的劳动报酬范围,劳动仲裁部门应当视为政府有关部门,恶意欠薪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以数罪制度和理论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恶意欠薪行为长期存在,不仅损害了劳动者依法依约获得报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恶意欠薪纳入刑法的规制范畴已有两年多,相应的司法解释也已出台,而对于法律条文的实践运用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新利 《法治纵横》2011,(12):23-24
仅用84天就吸收赌注7.6亿元的广东首例网络赌球案,5月20日在广州市天河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主犯周燕峰等4名被告人均构成开设赌场罪,被判处2年至6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4万元到60万元不等的罚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恶意欠薪事件频繁发生,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导致劳资双方失去信任,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恶意欠薪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恶意欠薪罪的构成要件和司法认定,探讨、总结了恶意欠薪罪的法律完善和预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恶意欠薪的行为在我国比较泛滥,有学者提出在刑法分则中增加"恶意欠薪罪",也有学者认为,恶意欠薪的行为应当由民法、行政法进行规制,不属于刑法调整的范畴。本文认为,是否应当入刑,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分清,哪些法益是由民法予以保护,哪些法益应当由刑法保护,民法和刑法有各自的职能和任务,对于恶意欠薪的行为,只有造成受害者重伤、死亡,才由刑法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7.
亚生 《江淮法治》2011,(14):24-25
2011年5月23日,随着南京市中级法院审判法官的终审法槌落下.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争论得十分激烈的全国首例网络游戏“外挂”人罪案尘埃落定,法院以非法经营罪终审判决被告人董杰有期徒刑6年.罚金30万元,判处被告人陈珠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罚金20万元。  相似文献   

18.
清风 《法律与生活》2013,(15):29-31
2013年7月3日,备受瞩目的全国首例“恶意差评师”案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宣判,12名“恶意差评师”分别以敲诈勒索罪被法院判处1~2年不等有期徒刑。
  淘宝卖家遭遇网络“碰瓷”
  随着网购的红火,一些不法分子将“发财”的目光转移至网络世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因恶意欠薪酿成的跳楼,自杀等极端和群体事件时有发生,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既有的民事、行政法律手段难以有效地治理恶意欠薪行为,所以本文认为《刑法修正案(八)》恰逢其时的将恶意欠薪行为入刑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必要的,对维护社会稳定、宣扬社会公平正义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因恶意欠薪罪在犯罪构成上尚存在若干问题,所以还存在很多值得商榷改进之处.本文对恶意欠薪罪从其入罪的必要性及其在司法实践中应如何适用两个方面作一下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2月11日,网络投注额达5000多万元的江苏省宜兴市首例网络赌博案一审宣判。宜兴市人民法院对3名被告人均以开设赌场罪作出判决,其中被告人陈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被告人王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被告人裴某被依法判处管制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