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汪峻  胡江平 《今日浙江》2011,(22):48-49
做了10多年眼角膜劝捐志愿者的朱强荣说:这个“爱的轮回”的故事,是一个多好、多美、多善的完美结局。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真正开始觉着自己成年了,或曰“老”了的时候,往往是在自己的父母病重之时。张大春的父亲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就再也不能独立行走,从此,他的身体彻底跨了,他的意识也在渐行渐远。生命交接之际,张大春忽然觉得人类的生命应该由一个新的生命来延续下去,不惑之年,原来一直排斥要孩子的他,才开始认真考虑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一个他父亲的孙子。  相似文献   

3.
席小平 《前进论坛》2008,(12):52-53
书为心画,好的书法艺术作品。带给人的不只是“形美”的艺术享受,而且通过作品的“神韵”,往往能够透析出作者的独特个性和精神境界。因此,古人常有因书法识友、结缘的故事。我与书法艺术家迟静杰女士,也正因书法而识,因书法成友。  相似文献   

4.
明代冯梦龙在《古与令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微在同别人谈话时,无论好与坏,不管是与非,总是说“好”。一天,有人问他:“你好吗?”他回答:“太好了。”有人难过地对他说:“我的儿了死了。”他也旧答:“那太好r。”他的老婆凶此批评他:“人家认为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才告诉他的伤心事,你怎么还是说好呢?”他仍然回答说:“像你说的这些话,也太好了。”于是,“好好先生”这个典故留传至今。  相似文献   

5.
楚人怎样学齐语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孟子对宋国的大夫戴不胜说:“如果在这里有一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是派齐国人去教他好呢,还是派楚国人去教他好呢 ?”  戴不胜说:“派齐国人去教他好。”  孟子说:“派一个齐国人去教他,如果有许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是天天打他,希望他能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他带到齐国的街巷里住上几年,即使是天天去打他,不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了。”  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事物的外因是指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的外部矛盾,外因只是事物发展的外部…  相似文献   

6.
知名画家吕登洪是沪上吴昌硕画派第四代传人。他的书域作品,以书法入画,骨法用笔。气韵生动。挥洒自如,一花一木无不生机勃勃,充分展示了既有吴派精髓。又有个人特色的艺术风采。吴昌硕嫡孙、著名画家吴长邺看了他的书画作品后给予高度评价:“吕登洪好啊,他好在一枝笔,好在书法.完全是中国人的东西。”著名硒家曹用平也赞不绝口:“他是吴门传人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7.
据《清朝野史大观》载,清道光年间的刑部官员冯志圻喜欢收藏碑版字画。有一个下属知其所好后,就寻得一帧宋拓名碑,并用古锦裹好,装在文梓木盒子里献上。谁知冯志圻连看也不看就将其退回。有人劝他看看无妨。他说:“一看恐就不想退了,而接受了就难免被送礼的人利用,还是干脆不看的好。”冯志圻不愧坦荡之人,他知道,如果不善于守住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就会“吃别人的嘴软,拿别人的手短”,到头来就会丢掉办事的原则性。 与此刚好相左的还有一则“轿夫湿鞋”的故事,说的是一轿夫雨天穿着新鞋抬轿,起初他抬腿迈步都分外…  相似文献   

8.
正言恭达说,我的中国梦是期待着全民能在当下文化春天的"书法热"中赢得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生活方式的传承;让慈善文化成为全民的生活理念—在爱中行走!作家苏叔阳说,言恭达的书作,常常"以我书,写我思",不把书法当作古人之书的抄书匠,所以,他常写他的诗作。这是他的书法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时代之作,"为人生而艺术"的生动体现。言恭达,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他5岁随父习  相似文献   

9.
中国书法本来是汉字的艺术化和个性化。汉字的结体规范、妥贴、谐和、悦目,用笔抑扬顿挫,有粗细大小、节奏,章法有起承转合、错落有致、有韵律,则产生美感,故被纳入艺术的范畴;书法之外另加“艺术”二字而称为“书法艺术”明显累赘,因为“书法”二字已含了艺术的成分。正如一个人之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真正的艺术作品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是它的个性。惟其如此,真正的书法作品必是极具有个性的,况且,自古就有“书者、心画也”、“书如其人”之说。 然而书法又确是汉字,而汉字又是中华汉语言的…  相似文献   

10.
说“法轮功”是邪教,也许有人不相信。邪教可是“与国际恐怖主义同样可怕”的人类不醒之噩梦,“法轮功”真如邪教的梦辰一般让人惊魂不定吗?如果把“法轮功”与邪教放在一起来个“大比拼”,结论就会不言自明了。教主崇拜专家说邪教的第一大特征是教主崇拜,信徒唯教主是从,不惜为教主而生而死。北美州有一个膜拜UFO的邪教团体─—“天堂之门”,信徒们都相信教主爱泼怀特和他的妻子是天外来客,会把他们带往天国。爱泼怀特说,为了进入他所许诺的天国,“天堂之门”的信徒不仅要放弃“家庭、感情、私欲、人也甚至如果需要的活放弃你…  相似文献   

11.
有个关于回声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孩不知回声是啥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喊,他的回声也跟着叫喊。因此,这个孩子很生气,大声叫骂起来,但是回声应他的也是一声声的叫骂。后来,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他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读完这则故事,我感慨万千。闲暇中我又一次想起了家中的母亲,她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以致两鬓斑白,丝丝银发千斤重,而我们又回报了她什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求学在外,每次临行…  相似文献   

12.
上海作家管继平写作上是一把好手,著有散文随笔集《一窗明月半床书》、《上海老辰光》、《民国文人书法性情》等。在上海文人中,管继平可算一位“曝光率”较高的作家。尤其是他所撰的“文人书法”系列文章.先后被《中国书法》、《书法报》、《书与画》、《书法导报》等多家报刊转载,甚至在中国书法网上,管继平与启功等一起被评为“文人书法”网大评论权威。其实,于管继平而言。这倒是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在书法与篆刻艺术上管继平同样出手不凡。  相似文献   

13.
李攀 《黄埔》2013,(6):60-63
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俩的故事》一书在各大图书网站上热销,这本书的出版也引起了广大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说起《我俩的故事》一书的作者,笔者既熟悉又亲切,他就是91岁高龄的黄埔军校十八期生、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饶平如。谈起这本书的出版,饶老说完全是“不经意而为”。  相似文献   

14.
“一座好的美术馆要让每个市民都为她自豪” 回想起上海美术馆与和热爱她的人们,李磊向记者谈起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已故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吴老曾经说过,如果他还有什么愿望,那就是希望在上海美术馆里有一面墙,上面可以挂一幅他的画。有人曾经问过吴老,为什么要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捐给上海美术馆?  相似文献   

15.
孔利明说他最爱看的一本书是《水浒》.因为他欣赏书中所描写的好汉。在众人的眼中.他的直爽、他的个性可以算得上第109条好汉了.大家给了他一个称号——“孔发明”。  相似文献   

16.
尊敬父母     
对学生进行爱父母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孩子连他自己的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这话很有道理。现在初一学生,年龄一般都在十二、三岁。我们教育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要求他们在家首先必须是一个热爱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孩了。父母养育了他们,疼爱他们,是他  相似文献   

17.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卢梭在其教育论著《爱弥儿》中说,希望学生对待学习像对待游戏一样,做一切事情都是兴趣盎然,令人高兴。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对一门功课有兴趣才会爱学,爱学才会增知,增知才会长智。在法律常识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抓住一个“趣”字,做到趣讲、趣学、趣练。现仅就“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内容谈一谈趣味教学。 一、运用漫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与关键。艺术性的导入能把学…  相似文献   

18.
他是一位学者型的书法家,他的作品曾荣获中国书法界的最高学术奖——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在评奖现场,一幅草书长卷——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令书法大家们赞叹不已。专家们感叹地说,这幅草书一气呵成,雄浑豪迈,气势磅礴,与作者前几年清逸潇洒的书风相比,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这幅长卷的作者便是省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省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留学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印社社长、文学博士徐利明。2004年7月,徐利明荣获国家人事部、中国文联表彰的"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05年岁末,徐利明又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这是他的艺术人生中的又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19.
如果要问,今天汉语中哪个字眼最闪亮,那么人们十有八九会说“成功”两字。的确,“成功”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中最引入注目的话题了。一闭眼,我们眼前就会跳出无数个“成功者”的模样,对一个又一个成功者的故事我们更是耳熟能详。到书店里随便看看,就可以发现大堆的”成功学”著作。有本“决定成败”的书长期雄踞畅销书榜首,而类似的”克隆版”早已铺天盖地了。  相似文献   

20.
写李白,铁杵磨成针2001年9月,在李白故乡四川省江油市隆重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1300年诞辰之际,江油市人大副主任、民进四川省委委员、女作家王慧清的长达80多万言的历史小说《李白》由长征出版社隆重推出。一书激起千层浪。《李白》一书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关注。面对如潮好评,王慧清笑微微地慰然长叹:“写出《李白》是我终生的心愿,我终于完成了!”王慧清1947年生于江油武都镇,她的青少年时代便是伴着李白的传说和诗歌度过的,从小心里便有解不开的“李白情结”。1983年,在绵阳地区召开的创作会上,有领导提出:“李白是江油人,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